任 潔
(大連水利測繪公司,遼寧 大連 116021)
基于R T K技術的水電站庫區淤積與庫容測量
任 潔
(大連水利測繪公司,遼寧 大連 116021)
在水電站庫區維護管理過程中,需要對庫容即水面的變化進行長期跟蹤監測,基于國內外研究情況,首先對G P S-R T K測量系統設計進行了簡單分析;隨后對水電站庫區淤積與庫容測量從測量方案制定、測量數據處理、水下地形測量等方面進行研究。研究表明:截至2015年,水電站庫區的淤積量達到12 807.53萬m3,占總庫容的5.5%。
G P S-R T K技術;水電站庫區管理;庫區庫容監測;庫區淤積監測
在水庫運行過程中,庫區淤積現象較為常見,這一方面會對水庫使用壽命造成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到水庫庫容,從而進一步影響到水庫抗旱防洪功能的發揮。因此,做好庫區淤積以及庫容測量工作十分關鍵[1]。在水庫調度管理中,為了將水庫綜合效益發揮到合理水平,需要對淤積、庫容進行有效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及時清理淤泥[2]。接下來,本研究將對水庫水位、庫容和淤積等進行測量,求出精確的水位-庫容-水面積關系曲線以及淤積量,從而為庫區安全運行、經濟運行提供科學依據。希望相關研究能夠對庫區淤積與庫容測量工作有積極意義,并對提升庫區管理實踐起到促進作用。
1.1 GP S-R T K系統工作原理及應用范圍
在工程測量實踐中,G P S-R T K技術發揮著顯著作用,因而受到測量界的廣泛認可。G P S-R T K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在特定的時刻,用戶站能夠根據衛星參數求得衛星所在的空間位置;衛星在獲取觀測點的信息后,會將數據傳輸給用戶站;根據后方交匯原理,用戶站可以測出觀測點的地形地貌三維特征[3]。可見,G P S-R T K系統具有明顯的實時動態觀測功能。本研究所使用的G P S-R T K在以下領域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建立大地測量控制網;能夠通過2臺G P S接收機對20km范圍內的地形地貌進行精確測量,測量精度可以達到0.05m;能夠對海上航行提供單點導航功能;與電子海圖和繪圖儀等設備聯合使用時,能夠實時獲得精確水文資料[4]。
1.2 測量點水深測量
對水庫水深進行測量時,需要將G P S-R T K系統與超聲波測深儀結合使用[5]。超聲波測深儀的工作原理是:超聲波測深儀向水下發射超聲波,超聲波在觸碰水底后會被反彈回來,并被接收機捕捉信號。經過一定的時間,結合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即可計算出水深,測深原理如圖1所示。
1.3 坐標轉換

圖1 測深儀原理
由于G P S接收機的定點坐標與計算機坐標系統可能不一致,因此在獲得坐標數據以后需要進行坐標轉換。本研究中,將采用7參數轉換法(1個尺度參數、3個旋轉參數以及3個平移參數)把原始坐標數據轉化為計算機系統可以處理的坐標數據[6]。
2.1 測量方案
本研究中,基礎控制網的等級為D級;G P S網點布置在水庫兩側,相鄰網點距離為8km左右,共設置有25個 G P S網點。在對水庫進行觀測時,共使用了6臺G P S接收機,其中2臺需要保持180m i n的連續觀測,另外4臺在同步觀測90m i n后會被重新布置。在觀測過程中,需要將衛星截止高度角設置為15°,將數據采樣速率設置為10s/次,將衛星圖形強度因子G T O P設置在8以下,并至少設定4顆觀測衛星。經過測量,得到控制網聯測點位數據,見表1。

表1 D級GP S控制網聯測點位
2.2 測量數據處理
對當天測量所獲得的數據,需要進行閉合環檢驗[7],檢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閉合差在5.0ppm以上的環只有1個。這表明,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測量網觀測精度較高,測量質量符合D級網標準。

表2 基線向量全長相對閉合差情況統計
2.3 水下地形測量
如圖2所示,測深儀被置于測量船的底部,G P S接收機被置于船上5m高程處。在測量時,水位線為320m,岸坡需要測量的高程為333m。為了確保測量船的穩定,會預先設置好導航路線,并將偏航距離控制在10m以內。測量所得的數據分為2種:其一,G P S接收機按照1次/s的速度記錄數據;其二,G P S接收機在測量船每移動3m時會記錄1次數據。對于這2種不同標準的數據,在進行內業處理時可任意選一種。

圖2 庫區斷面測量
在進行庫容計算時,需按照式(1)進行[8]:

式中:h—水面高程,m;N—所劃分的斷面總數; Vh—水庫容量,萬 m3;—斷面的面積,萬 m2; Di,i+1—斷面i與斷面i+1的平均距離,m。
3.1 水庫水面面積和水庫庫容測量成果
根據測量任務,對測量范圍內的所有庫區和主要河流進行了實地測量。在水面高程為330m時,測量結果見表3。

表3 實測區域庫容和庫水面積
3.2 總庫容和水面面積成果
在水面高程為330m時,對水庫的面積和庫容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見表4。進一步的,對總庫容的變化情況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見表5。

表4 總庫容-面積成果統計

表5 總庫容變化統計
在工程測量實踐中,G P S-R T K技術發揮著顯著作用,因而受到測量界的廣泛認可。本文在對水電站的庫容和淤積進行測量時,采用了G P S-R T K技術。在測量過程中,采用分段水位修正法,通過對測量水位進行長期觀測,對大量觀察數據進行處理,對測深斷面高程進行修正,使得定位精度被提升至0.05m。測量結果表明,在水面高程330m時,2006年總庫容為231221萬 m3,2015年總庫容為218414萬 m3,10年間減少了 12807萬 m3。2015年最后一次測量結束時,水電站庫區的淤積量達到128075293.1m3,占總庫容的5.5%。希望本文研究能夠對庫區淤積與庫容測量工作有積極意義。
[1]呂敏.水庫泥沙淤積分析及庫容測量[J].水利技術監督,2016 (01):84-86.
[2]吳志東.水利規劃設計與可持續性[J].江西建材,2012(03): 157-158.
[3]孟佳佳,陶娟,趙立梅.淮安市古黃河水利樞紐工程水流條件計算[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12):81-86.
[4]潘正權.關于水利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6(01):78.
[5]孫桂喜.棋盤山水庫健康評價與保護對策探析[J].吉林水利,2015(10):28-32.
[6]萬慶玲.高壓噴射灌漿在水利工程防滲處理中的應用分析——以江西省五河及潘陽湖重點圩堤工程為例[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5(10):14-16.
[7]楊小航,楊春旗.探地雷達在隧道工程檢測中的應用[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11):114-116.
[8]王朝暉,吳玉秀,蔣新會.頭屯河水庫排沙減淤恢復庫容方法應用[J].水利技術監督,2008(04):74-77.
T V 697.2+2
B
1008-1305(2016)05-0116-03
10.3969/j.issn.1008-1305.2016.05.040
2016-01-26
任 潔(1980年—),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