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夫

這是一個近60年前的故事了,1958年的瓷都醴陵,受命為慶祝建國十周年而準備獻禮作品。當時的藝人們苦于缺乏文化知識,深感責任重大,不敢貿然動手。正巧,此時的湯清海先生,正隨廣州美術學院的師生們在醴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于是,藝人們就打起了湯清海先生的主意。丁華漢等5位藝人聯(lián)名向領導寫了一張大字報,要求將湯清海留下來,為他們傳授美術理論知識,指導創(chuàng)作獻禮作品。于是,南來的“秀才”就這樣留在了醴陵,并一干就是28年。
長期的陶瓷藝術實踐,湯清海先生練就了一支“神筆”,在陶瓷上作畫如同宣紙,放筆點畫栩栩如生,著墨設色濃淡分明,把釉下五彩瓷從“工藝美術”拓展到“繪畫藝術”的新境界,這在醴陵陶瓷史上為第一人,號稱“神筆清海”。為當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業(yè)內享有很高的藝術地位。并于1970年,任醴陵國光瓷廠彩繪工程師。1976年,瓷版畫《貧下中農(nóng)的好醫(yī)生》被評為全國藝術陶瓷特等獎。1977年,被授予為湖南省第一批工藝美術工程師。1980年,被選為湖南省陶瓷美術學會副會長、全國陶瓷美術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