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藝術品的鑒定真偽,一直是我們今天收藏界面臨的問題。如何確定你所收藏的古董是真實年代的藝術品,可能是收藏家最頭疼的事了。在過去,主要是靠有學識的專家、行家把脈確定真偽。很多藏家出現了盲從,把一些稱不上藝術品的舊貨、殘器、文物垃圾類的東西大量收藏。資金投入很大,回報卻反差很大。文物藝術品的收藏應該體現在考古、科研、藝術、經濟價值上,跟風或盲從都是大忌。但就目前藏界市場來看,很多以前沒有發現過的包括器型、色釉、繪畫等藝術真品出現后,對傳統鑒定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很多專家或者學者沒有參與第一線的文物收藏交易,或死記傳統教科書的條條框框、抱殘守缺亦或食古不化地一概否定之,很多古人留下的優秀文明成果毀于一旦。怎樣鑒定、認證、保護、傳承是現代藏界同仁應該負起的責任。云南省收藏家協會古陶瓷科學檢測實驗室自2006年成立至今,秉承傳統和科學相結合,嚴格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科學檢測、分析、論證每一件送檢藏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實驗室走遍了中國的各大中城市,科學檢測了數十萬件藏品,非常客觀地評價,雖然真品數量有限,但不乏一些真、精、稀的珍貴文物。如現收藏在南京大博物館的唐、宋、元、明的陶瓷、鐵佛頭等,珠海博物館的歷代文房器皿,中央4臺“國寶檔案”欄目播出的現藏漢東博物館的戰國編磬等等。科學檢測是傳統鑒定的補充,兩者的結合才是真正科學的方法。我認為鑒定古代藝術品,無論是科技檢測還是傳統眼學都應本著對歷史、對民族負責任的態度,這才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十年來的風風雨雨,讓我們實驗室從弱不禁風的幼苗成長到能夠經受得住風雨的一棵樹,現在只能叫一棵樹,距離參天大樹還差很遠,我們還需努力。這與社會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幫助很難分開。特別是藏品檢測鑒定結果與藏家或專家意見不一致時,是以科學為標準還是以專家藏家意見為準,是尊重科學還是遵守傳統,為此感到非常糾結。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是專家走眼還是設備問題,我們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對藏品進行多角度、多點次、上中下、胎彩釉等進行不厭其煩的檢測分析其特點、屬性,找出窯口,共性、理化指標等,發現問題所在,綜合各方指標給出最合理的意見。有時會對一件藏品進行將近半個月的研究檢測,不干不知道,中國古代瓷窯太多太龐雜,每一個地區的古人都在燒瓷用瓷,東南西北中到處都是古窯址,而且古人燒制的陶瓷種類千奇百怪,有日用的、有陳設的、有祭祀的、有陪葬的冥器等,這都是大項。你見過陶瓷做的各種賭博用具嗎?你見過男女用的溺器嗎?還有男人刮胡子用的接盤、女子裝細軟粉脂或大戶人家的小姐出嫁時壓箱底用的玩意嗎?玩雜技用的、兒童玩具、文房用品等等。都是各地方窯口比較接地氣的民俗產品,且也是當時社會上極暢銷的產品,各藏家對自己本地窯口掌握得比較清楚,如數家珍。比如四川邛窯的省油燈,會理窯的青花瓷,淄博窯的博山爐,石灣窯的窯變雨淋墻、公仔等,我們都知道吉州窯以黑釉本葉紋盞、剪紙帖花碗為代表,你知道吉州窯也生產青花瓷嗎?成品不輸景德鎮窯。還有各地的青瓷,古代講南青北白,其實他們指的是大的窯系。北方燒青瓷的窯口也非常多,耀州窯系、臨汝窯系和鈞窯系可以作為北方青瓷的代表了。復雜的各種瓷窯代表著各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生活內涵、時代氣息及物質基礎和社會發展情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點、造型、繪畫方式,表現的內容也包羅萬象。有畫動物、人物、花鳥、山水小景的,有寫實的、寫意的、抽象、具象。有散點藝術畫,也有交點藝術畫。這些都是我們在檢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脫離了傳統鑒定中需要觀察和了解的具體情況而盲目下結論。更要尊重科學數據的共享判斷真偽,鑒定古代藝術品沒有哪個人行,哪個人不行。都應該在利用科學方法的基礎上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現象,真實地還原每件藏品的制作工藝技術、燒結溫度、繪畫技巧、使用材料等。從中找出有無現代電動工藝、化學原料、現代繪畫技巧,造型是手工拉坯還是模具成型,使用氣窯和電窯燒成的表相等。掌握了這些一手資料,再對點線面進行科學測試,謹防接底,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逃脫這一關。(云南省收藏家協會古陶瓷科學檢測實驗室主任任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