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欣
39歲的毛增奇是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南街村村民。他憑借不服輸的韌勁和渾身的干勁,從一個“門外漢”變成養豬“行家里手”,在畜牧業領域大顯身手,帶領村民共同致富,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小康夢。
“瓶頸”不是發展的包袱
高中畢業后,毛增奇在村里務農,他曾經營過運輸車輛,還從事過煤炭行業。后來,煤炭行業持續疲軟,幾經思考,他經過考察,決定響應政府號召,在農業領域找出路,做一名新型職業農民。經過精心籌備,2008年4月3日,他成立了洪洞縣恒益畜牧開發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初期,毛增奇的創業之路異常艱難,由于畜牧業需要遠離村莊和住宅區,場址選擇在一片荒地,在無水、無電、無路的情況下,他和工人都吃住在工地,嚴格按照規劃方案建設養豬場,在豬舍布局和一些輔助設施上,他絲毫不含糊。終于,一期工程廠房建起來了。
豬場建起來了,優質母豬也引進了,但不久就遇到了防疫難題。由于不知道如何給生豬防疫,連簡單的豬欄定期消毒他也沒做。這年冬天,小豬剛生下來兩三天,幾頭仔豬就因為拉稀脫水而死亡。
經過專家診斷,仔豬患的是“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毛增奇為母豬和仔豬注射了疫苗,并定期為豬欄消毒。此后,這種冬季常有的疾病,患病率降低了,仔豬的成活率明顯提高了。
“充電”是發展的新動力
俗話說:經一事,長一智。毛增奇懂得了飼養技術的重要性。山西省臨汾市農委、市畜牧獸醫學會組織的培訓班成了他“充電”的“港灣”。從農業法律法規惠農政策、畜牧業的現狀及市場前景等公共知識,再到《豬的品種與繁育》《豬的常見病》《豬的重大疾病》等飼養知識,這些培訓內容都是他迫切需要的。
課上,毛增奇聽得認真,記得詳細,他還與專家交流心得,咨詢養豬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經過系統培訓,他不僅了解了相關政策,而且還系統地掌握了養豬的先進技術,并與省市縣專家建立了溝通機制。
“剛開始,以為養豬就是建個豬場,把豬圈起來養。后來,發現可沒那么簡單,經過學習培訓才知道,原來科學養豬有門道!”參加完培訓,毛增奇皺著的眉頭舒展了許多。
從市里培訓回來后,毛增奇就召集公司里的全體人員開會,向他們傳授學到的飼養知識,并應用到實踐中。公司要發展,就必須轉變理念,由原來的粗放式養殖逐步向精細化管理轉變,這是毛增奇的切身感受。基于這種認識,他對養豬場地進行了改造,實現了豬舍飲水自動化、溫控自動化,并配齊了采暖設施、防疫設施。
毛增奇明白,養好母豬是關鍵環節。因此,實現母豬高效飼養尤為重要。他通過合理調整母豬營養狀況、調整母豬生活環境、安排疫苗免疫程序、定期排除母豬亞健康狀態等方法,母豬高效飼養有了效果。通過豬舍改造、品種改良、標準化飼養、飼料配制、免疫防疫等一系列舉措,生豬的成活率由原來的85%增長到90%。
養豬可以增加收入,可豬的排泄物怎么解決?毛增奇動起了腦筋——建沼氣池!沼氣池可以利用豬的排泄物,生產沼氣,達到循環利用。說干就干,毛增奇與村民協商后,取得了大家的支持,沼氣池也建起來了。
創新經營帶領群眾致富
為了帶動村民致富,毛增奇通過“公司+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使周邊的農戶融入農業產業化體系中,積極探索“互聯網+養豬”新模式,拓寬渠道,帶動周邊農民致富。毛增奇邀請周邊養豬散戶通過互聯網觀看專家講座,提高了養豬戶的技術水平。他與周邊農民聯合,實施“訂單農業”,直接收購當地農民種植的玉米等作物,避免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給農民帶來的負面效應,有利于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由于公司對農戶種植的玉米等作物的大量采購,帶動當地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糧—豬—沼—糧”完整循環生態型產業鏈的建立,使農民的增收途徑進一步延伸,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得到提高。
“地在人種,事在人為”。毛增奇就是憑著這股韌勁,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闖出了一條新型職業農民的致富之路。最近幾年,他和他的洪洞縣恒益畜牧開發有限公司喜獲省、市、縣多項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