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勇
二十一世紀下的十年光陰悄然而逝,提高全民素質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因為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若想保持長久旺盛的后勁,就必須擁有獨具魅力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但對于占全國人口75%以上的農村來說,群眾文化的發展還存在大量的問題與不足,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尤其顯得緊迫而重要。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群眾文化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村不僅是社會穩定進步的保證,也是文化繁榮的重要陣地。怎樣才能讓農民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鄉村文化紅紅火火,社區文化熱熱鬧鬧,企業文化多姿多彩,校園文化朝氣蓬勃呢?怎樣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識呢?透過群眾文化的現實景象,我們發現群眾文化要發展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抓住機遇,全面發展鄉鎮文化
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認識,加強對鄉鎮文化工作的指導,促進鄉鎮文化事業的發展。
1、 提高認識,加強基本設施建設 。群眾文化網絡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前提條件和基本力量,沒有一定的條件無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領導不重視也同樣無法開展工作。因此,必須把建設好鄉鎮群眾文化提到鄉鎮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人、財、物各方面以交際行動支持、辦好文化活動,加大基本設施建設。比如:朝陽縣有很多鄉鎮都有綜合文化站,但能夠發揮作用的卻寥寥無幾,多數的文化站郡被領導安排其他單位占用,主要原因就是領導不重視文化工作。所以提高領導認識十分重要,要把各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場所作用。
另外,各村群眾文化活動廣場、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等都十分重要,要積極拓展陣地,利用互聯網現代科技手段,推動先進文化的傳播;提高群眾文化的影響力、感染力、吸引力。
2、加大資金投入。任何工作沒有資金作保障都是一名空話,恢復重建鄉鎮文化站,除了文化站專干的基本待遇要列入縣財政預算,各鄉鎮文化站的設施設備的添置與更新、文化站辦公環境的改善以及每年各項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鄉財政每年庖根據實際需要本著節約的原則,適當安排經費。因為文化站是一個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靠自身的努力來支出這些項目實在是無能為力。提供辦公場所、添置必要設施設備只能完全依靠鄉政府的財力。文化站即使能開展“以文補文”的項目,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也只能作為群文活動開展不足部分的補充。同時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鄉鎮文化建設,這樣才能使群眾文化活動規范化、經常化、多樣化、制度化。
二、常抓不懈,完善機制,促進隊伍建設和群眾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大群眾主動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群眾文化生活品位也不斷提高。因此,要搞好群眾文化活動,推動整個文化事業發展,不能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而應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在建立完善群眾文化工作機制的同時,還要在傾力打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上下工夫。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首要任務是努力提高人才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群眾文化工作者,除了要不斷健全政治學習,提高業余理論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提高,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是開展工作為群眾服務的重要手段和基礎條件。由于種種原因,目前一些群眾文化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專業知識相對老化、單一、萎縮等現象,已不能適應工作需要。是以進一步加強專業文化學習,既是群眾文化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影響到文化(站)館、圖書館等能否進一步發揮其職能作用的重要環節。學習的方法除了自學苦練外,更重要的是要“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就是多參加一些高水平的培訓、比賽、演出等;“請進來”就是將一些高水平的專家、老師請來言傳身教,或面授輔導。通過這些舉措,能夠開闊眼界,拓寬視野,使專業知識得到及時的更新和補充,能夠快速提高專業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從長期發展目標來看,除抓好專業隊伍建設外,還要有針對性地培訓和培養出一支過硬的業余文藝骨干隊伍,讓他(她)們自排自演,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間傳統文化,如舞獅隊、舞龍隊、民間樂鼓雜技隊、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攝影作品等,平時活躍在鄉間街頭,盡現地方群眾文化魅力,以使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經常化。在培訓時,還可結合其他如讀書會、球賽、科技講座等適應農民活動的方式,既能達到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社會主義理想與信念的作用,又能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還可豐富群眾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三、經常舉辦鄉鎮民間藝術、舞蹈戲曲等活動
尤其是我們黔南地區的布依族民間藝術,它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在群眾中廣泛流傳,有各自的風格和特色。為了普及和提高民問文化活動的形式、了解民間藝術特色,發展民間藝術的看點、亮點及特長,搜索創造民間藝術之鄉。2000年以來,我縣群眾文化有亮點、有特點,我縣文化部門應努力打造秧歌基地、小戲基地、合唱藝術基地、鄉鎮文化站藝術基地等,這樣可以發揮發展民間藝術,弘揚繁榮了民族文化,為創建文化活動中心打造良好的基礎,這就是群眾文化的發展所在,同時推動經濟和社會向前邁進。
四、加大投入,強化措施,牢固占領群眾文化及思想文化陣地
一方面,基層圖書館和文藝活動室等屬于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范疇,是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文化的前沿陣地。當前,一些干部錯誤地認為其作用不大,甚至說可有可無,不予重視。在農村,農民的精神生活本就十分貧乏,當健康的東西不能占領這個陣地,那么,不健康的東西,如:搞封建迷信、賭博的、打架的、斗嘴的等勢必將占領它,一旦不健康的東西占領后,這不僅對個人與家庭帶來嚴重危害,同時也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帶來沉重的后果。所以,我們有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圖書館及館藏建設,盤活資源,積極組織開展適應于廣大群眾學以致用、學以致富的科技普及活動,把群眾吸引到文化陣地上來,吸引到讀書活動上來,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及條件,幫助他們形成健康文明的群眾文化生活方式。言而總之,我們已經行在了二十一世紀的路上,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千頭萬緒、任重道遠。但是,這也正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社會性使命,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交給我們的千斤重擔,同時也是廣大群眾對新的群眾文化生活的熱切盼望,只要我們下定決心,開拓進取,共克艱難,定能夠開創出具有新時代精神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