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新蘇黎世報》1月10日文章,原題:在陌生中國人的床上在中國,小豬和途家這兩家本土供應商給住宿分享定下了基調。但他們仍須做許多說服工作,以便讓更多同胞參與到住宿分享中。
2012年陳馳在北京建立住宿共享平臺小豬。4年后小豬已擁有100萬活躍用戶,在中國300多個城市有10萬房源可選。另一家住宿共享平臺途家估值已超10億美元。然而,他們的經營目前仍處于尚未完全合法化的領域。
對于這種共享經濟,陳說:“在我的國家,人與人之間都不怎么信任,因此剛開始很難說服大家讓陌生人在自己的房子里過夜。”中國人信任缺失有很多原因:文革動搖了社會根基,破壞了道德價值。近年來,許多中國人都急于掙快錢。多起食品丑聞證明,中國商人為了發財可以肆無忌憚……這些導致中國社會信任缺失的現狀惡化。
為了贏得客戶信任,陳他們采取了若干步驟:所有參與者需用全名和電話號碼登錄;房屋出租者可通過網絡了解客人信息;從阿里巴巴處獲得信用度數據……沒有哪個國家的共享經濟像中國那樣,建立信任措施是如此重要。
盡管住宿共享在中國仍是一顆嫩芽,但中國企業家非常樂觀。尤其在大城市,住宿分享需求龐大。這種商業模式完全依靠中國年輕人,他們是“互聯網一代”。年長的中國人不敢讓陌生人進入家中,但年輕人有不同的想法。▲
(作者馬特亞斯·穆勒,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