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輝+思涵
中國印章文化,淵遠流長、傳世久遠
它的美,伴隨著文字的誕生
它的延續(xù),與華夏文化息息相關
國人的金石情誼,因而生生不息
香港傑出篆刻家盧榮基先生
承傳著同樣的情感
其嫻熟精湛的篆刻藝術
以優(yōu)美的線條、婀娜的構造
展現(xiàn)印章獨有的魅力
從而成就他心中恒久的夢想
循 藝
盧榮基先生創(chuàng)立的悠然堂坐落在香港荃灣大河道上,這是他一手打造的藝術園地,是他創(chuàng)作及與書畫界好友雅聚的場所,也是一處傳播篆刻文化、推廣國粹藝術的平臺。
“篆刻、書法、國畫,三者都平衡發(fā)展,我自己覺得印章是最好?!笨梢?,金石方面,盧榮基先生最是擅長。若要追溯淵源,可在其幼年時一探究竟:“我父親是雕刻方面的專家,尤擅刻竹,在廣州、香港、澳門三地頗有名氣。我與弟弟繼承他的傳統(tǒng)和技術,對篆刻也十分喜愛,我特別喜歡中國印章。而且,當時父親常常邀請文人雅士到家里雅聚,久而久之,我們兄弟倆也得到了熏陶。”童年時光的耳濡目染,激發(fā)了盧榮基先生兄弟倆熱愛傳統(tǒng)藝術的興趣,並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促使他們?yōu)閻酆们趭^學習、認真鉆研、獨立創(chuàng)作,在名師指導下,終使兄弟二人今日各活躍於香港與澳門的藝術界。
盧榮基先生最初學習的是國畫,老師是在繪畫界享有盛名且亦善詩書的嶺南派國畫大師司徒奇。教學中,他發(fā)現(xiàn)這個勤懇的學生在畫作上寫下毛筆字,二者渾然一體,意境更美,便建議盧榮基先生可以鉆研篆刻,發(fā)揮自身所長,還熱心地寫信引薦,讓其給好友藝壇名宿陳荊鴻及篆刻名家陳語山先生當?shù)茏?,學習書法及金石篆刻研究,從而步入專注金石藝術的道路。
遵循著內(nèi)心所好,有幸得到恩師的教導,這個十多歲的少年,從此逐漸深入篆刻藝術的世界中。每當握起一枚新的印石,他都以嚴謹?shù)哪抗饧右詫徱?,力求雕刻出完美的作品。本著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他開始專心致志地創(chuàng)作:五指執(zhí)石、用力均勻地磨平印章,每磨幾圈,要換個角度,盡量把雕刻的一面磨平坦;隨後反復琢磨文字的分行佈局及統(tǒng)一的美感,設計出可以與石材配合得恰到好處的印稿,待創(chuàng)作時選取合適的字體和章法、配以刀法,耐心地在印章上一筆一劃雕刻出來;最後,印稿上石,檢查成品有無問題並對此進行修改等等,一方印章就此誕生。
這個過程,通常需耗去數(shù)個小時,而盧榮基先生的心緒與精神,期間也在不斷平靜、集中、升華,取得了越來越高的藝術修為。進而再督促自身工藝水平的改善與提升,達到技藝雙馨的境界。一步一步,成為現(xiàn)在香港出類拔萃的篆刻名家,將父親及恩師的榮耀、以及金石藝術之精髓一同延續(xù)至今。
“學習篆刻至今我已經(jīng)雕刻出成千上萬的作品,從中能感受到,可以把我想把表達的內(nèi)容投放到製作印章之中,同期也能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是很令人高興的事情。要是作品能引起他人的同感,自己也能感到滿足。”盧榮基先生認為,印章藝術應表現(xiàn)出篆刻家的精神與追求,因此他對自己的要求從未鬆懈,而是以學無止境的精神,在鉆研國粹藝術的道路上再接再厲。未來,他希望能到各地遊歷,增廣見識,饋之創(chuàng)作,讓傳統(tǒng)的篆刻藝術,於新的時代顯現(xiàn)新的特點。
工 藝
有人認為,結合書法(主要是篆書、隸書)和鐫刻(包括鑿、鑄)來製作印章的篆刻藝術,由中華文字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演化而來,迄今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而盧榮基先生通過常年的相關研究後,認為篆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
“甲骨文出現(xiàn)之前,古人用繩結來記事,這種雖然看似很簡單的方式,其實是非常講究的,例如不同的繩結會表示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距離也蘊含著不同的含義,而且有的已經(jīng)具有了審美的元素,整體看上去很有美感。所以可以把繩結視為印章的前奏?!辈贿^,盧榮基先生也談到,因為篆刻藝術的主體是漢字,殷商時期甲骨文的出現(xiàn),是文字直接出現(xiàn)的開端,因而拉開了印章發(fā)展的序幕。隨後,在歷史的長河中,漢字的發(fā)展逐漸形成復雜、周全的體系,更衍生出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如篆刻方面,便由甲骨文發(fā)展至金文、大篆、小篆、隸書、章草等等,線條與佈局也因時代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美感。也湧現(xiàn)出數(shù)不勝數(shù)的金石名人,自漢朝開始出現(xiàn),唐代、明代、宋代、清代皆有傑出人才,傑出刻印能手如趙孟頫、王冕、文鵬、程邃、丁敬、鄧石如等,到了今日,篆刻藝術在保留過去的傳統(tǒng)上,仍保持著蓬勃發(fā)展的趨勢,如現(xiàn)代常用於電訊媒介的正楷,也可被刻到印章之上,並適用於各類商務之中。
無疑,時代的發(fā)展是多變而迅速的。不過,盧榮基先生希望的是,篆刻家們要堅持藝術家應有的基礎,絕對不可依賴高科技,印章原有的文化沉淀與工藝,是篆刻的根源所在,是此項民族藝術的靈魂精髓。
“篆刻的難度比較大,起稿、設計、雕刻等考驗著創(chuàng)作者的耐心。作品的好壞、創(chuàng)意與藝術家本身的才華、水平、功力息息相關。要是靈感乍現(xiàn),起稿、完成作品,通常幾個小時就能完成。假如思想一片空白,構思未如己意,寧可放下,稍後靈感湧現(xiàn)時,再起草圖及創(chuàng)作,否則作品的質(zhì)量將得不到保證,更無法讓觀眾看到印章線條穩(wěn)實、婀娜多姿的美態(tài),因為藝術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長。”
盧榮基先生在朱文印中氣象圓轉,線條中見其沈實,線條姿媚絕優(yōu)、秀勁,佈局講究跌宕美妙,令人叫絕。白文中用沖刀及平口刀法,下刀如劊子手手法,刀快如麻,斬釘截鐵,印中可以看到線條,厚實沉著,秀勁樸拙,不輕浮,不薄弱,風格秀逸高雅,迸發(fā)出漢印神髓。
盧榮基先生在印學上基礎深厚,從“甲骨學”、“小學”、“說文解字”、“六書”入手來研究中國文字,了解中國幾千年文化,就必須以古代遺留下來的文字、金石篆刻、竹簡、書籍記載下來的資料為根據(jù),以免印文錯誤百出,誤導他人。
可見,印章的工藝是十分考究的,盧榮基先生也是在經(jīng)年累月的積累下,才深諳其中的竅門。他醉心於篆刻,付諸不斷的努力,來追求此項藝術的臻善境界,篆刻因此成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華文化的傳承也因此擁有他所付出的一份力量。
“書畫和印章都是能夠表現(xiàn)我們中國文化的獨特形式,我希望通過這種藝術,讓世界的人們看到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也希望我能把人們生活的元素放在作品中,傳達出一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情愫?!弊鳛槲幕膫鞒姓?,盧榮基先生的追求是難得可貴的,既有與生活相關的“情”,也有講究意境的“藝”,兩者相輔相成,組成了藝術的真諦,美學的內(nèi)涵,因而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