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毛春元++黃萍



摘要:選取2005—2015年江蘇省沿海三市相關數據,構建金融生態環境指標體系,運用變系數模型對江蘇沿海金融生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存在雙向因果關系,金融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起到正向促進作用,但金融生態環境的各組成部分對江蘇省沿海三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
關鍵詞:金融生態;經濟增長;變系數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6)11-0096-03
[作者簡介]劉強(1981-),男,漢族,山東臨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區域金融;毛春元(1962-),男,漢族,江蘇無錫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系統建模;黃萍(1977-),女,漢族,廣西合浦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沿海金融生態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4SJB650)。
一、理論綜述
自周小川提出金融生態的概念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金融生態內涵以及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和分析。從現有的國內外文獻看,經濟學家對金融生態系統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種結論:一類是認為金融生態系統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增長;一類是金融中性論者;還有一類則認為金融生態系統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更多的經濟學家傾向于第一類結論,并用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了這一點。溫智[1]以江西省為例,對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于平,逯進[2]等以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為例,研究了金融生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上述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生態于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金融生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周瓊[3]對江蘇省金融生態系統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江蘇省金融生態環境是不斷完善的,但二者之間有不完全的雙向因果關系存在;張愛菊[4]等基于面板數據從生態足跡這一新的視角,通過對經濟增長的分析來衡量中部六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結論表明,每個省都應該依據各個省份的實際生態環境情況去制定相應的經濟發展戰略,不能盲目跟風。
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江蘇省的沿海城市與全國其他沿海城市經濟差距很大,甚至與許多省內非沿海城市也存在較大差距。一個共同的經濟體內部的經濟發展應該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一個統一的經濟體內部的各個地區,他們的市場和賴以發展的經濟環境不應該存在很明顯的金融生態系統的差異。因此,及時地了解江蘇沿海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找出以上問題的原因。
二、模型介紹
面板數據模型同時利用時間和截面兩個維度的信息,反映出比單獨使用截面數據或時間數序列數據更為真實的變量變化過程,能夠更好地刻畫出個體效應,避免因為信息遺漏造成的偏差,使估計結果更加真實。面板數據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固定效應模型
該模型是將個體效應反映在模型截距項的差異上,模型回歸形式如下:yit=xitβ+αi+εit,αi表示不同的截面個體截距是不同的,因此一種解決的方法就是引入個體虛擬變量,可以將其變成一般線性回歸的形式,這樣就可以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計參數了。
第二,隨機效應模型
隨機效應模型假定觀察不到的個體效應存在,并與解釋變量不相關。其形式可以表示如下:yit=xitβ+α+ui+εit,該隨機效應模型設定為ui為一個隨機元素。隨機效應模型可以看成是一個擁有隨機常數項的模型。
第三,變系數模型
變截距模型反映了解釋變量外的其他因素對解釋變量的影響,該影響對所有的截面可以是無差異的,也可以在時點或者截面個體上是有差異的。當存在差異影響時,變截距模型是無法反應的,此時,需要考慮用變系數模型。變系數模型的基本形式是:yit=xitβ+αi+εit,根據截距項與解釋變量的相互關系,固定影響變異系數模型與隨機影響變異系數模型也是變系數模型的一種。
三、實證研究
(一)指標的選擇和數據說明
結合江蘇省沿海三市的經濟與金融發展情況,主要選取金融主體、經濟基礎、政策環境、社會保障和文化五個一級因子對金融生態環境影響進行研究。基于數據的可得性和指標的相關性,在一級因子下拓展幾個相對比較有代表性的二級因子和三級因子,具體見表1。
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主要是選取人均GDP,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了解一個地區宏觀經濟狀況的有效工具。
本文原始數據來自江蘇省統計局以及各地方性的統計信息網、統計年鑒和WIND數據庫,使用的統計軟件是Eviews60。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數據的代表性,同時也為了消除指標間的量綱差異,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所選取的時間區間為2005—2015年。
(二)金融生態指數的測度
金融生態指數的測度主要分兩步進行,一是對一級因子采用AHP方法來確定各項的指標權重,二是對二三級因子運用算數均值的方法進行加權求和。通過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進行主觀矩陣的判斷,然后通過層析分析法確定的一級因子各項權重的計算方法如下:
構造主觀判斷矩陣:通過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和綜合分析,不難看出,金融主體、經濟基礎、政策環境、社會保障和文化對金融生態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有主有次,結合二三級因子的數據可以初步建立起感覺判斷矩陣如下:
135691/313571/51/31361/61/51/3151/91/71/61/51
計算客觀判斷矩陣。結合建立的感覺判斷矩陣,可以得出此矩陣的5個特征值,選取最大的特征值λ=53841,從而可以得出其特征向量為x=(08514,04503,02306,01285,00509)。
計算歸一化權重。由特征向量我們可以得到金融生態環境指標一級因子的權重值是:wx=(04974,02631,01347,00751,00297)。將標準化之后的數據與其權重進行逐級的加權求和,得到金融生態環境綜合指數(X)與經濟增長綜合指數(Y)。
(三)Granger因果檢驗
為了進一步證明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通過Eviews60來判定兩者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下。
在5%的顯著水平下,金融生態綜合指標是經濟增長綜合指標的格蘭杰原因,相反,經濟增長綜合指標也是金融生態綜合指標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金融生態和經濟增長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那么可以建立面板數據模型進一步去研究金融生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四)面板數據模型的構建
首先為了確定面板模型的影響形式,對面板數據進行Hausman檢驗,從而選擇是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
根據金融生態與經濟增長綜合指標的相關數據進行Hausman檢驗,檢驗的結果如表3:
從表3中的Hausman檢驗結果可以看出,P值小于005,所以應該拒絕原假設(隨機效應模型),因此選擇固定效應模型。
在確定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后,通過F檢驗來確定面板模型形式;
H01:α1=α2=……=αn和β1=β2=……=βN
H02:β1=β2=……=βN
H01成立時的自由度為NT-1-k,所對應的回歸模型的殘差平方和為S1;
H02成立時的自由度為NT-N-k,所對應的回歸模型的殘差平方和為S2;
變系數模型的自由度為NT-N(k+1),所對應的回歸模型的殘差平方和為S3。
H01對應的統計量
F1=(S3-S1)/[(N-1)(k+1)]S1(NT-N(k+1))
~F[(N-1)(k+1),N(T-k-1)]
H02對應的統計量
F2=(S2-S1)/[(N-1)k]S1(NT-N(k+1))
~F[(N-1)k,N(T-k-1)]
若接受H01,則采用混合回歸模型;若拒絕H01接受H02,那么則采用常系數回歸模型;否則,采用變系數模型。
計算F1=325487,F2=167547,其中N=4,k=3,T=10,查F005(12,24)=218,F005(9,24)=230,因此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應該同時拒絕假設H01和H02,所以應選擇變系數模型。
(五)實證結果分析
以經濟增長指數Y為因變量,以金融生態環境指數為自變量,為了更好地了解金融生態環境各指標對經濟增長指數的影響,將金融生態環境分成金融主體x1,經濟基礎x2和社會環境x3(包含了政策環境、社會保障和文化)三部分,構建變系數模型,結果見表4。從模型中可以看出,R-squared=09885,值為0—1之間,而且比較接近于1,擬合度非常好。另外,D-W stat =16221。從SUR模型整體上來看是比較顯著的,也就是說自變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因變量的波動。
由表4可以分析金融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具體影響有以下幾點:
1從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金融主體在整個金融生態綜合指數中的影響是最大的,其次是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政策環境、社會保障、文化)。從截距項來看,江蘇沿海三市的取值都大于0,說明江蘇省沿海金融生態對經濟增長的效應是比較強的,其中影響最為突出的是南通,高達12238965,是鹽城的15倍,是連云港的17倍。而影響經濟發展的幾個要素都可以歸類到金融生態環境的各影響因子中,所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對促進江蘇省沿海經濟快速增長是非常可行的。
2從金融主體Lnx1來看,江蘇沿海三市的取值都是正數,說明這三市金融主體的變化對經濟增長影響顯著,與經濟增長都是正相關,值越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就越大。金融主體主要從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金融主體所代表的金融生態指數對連云港的影響最大,金融生態指數每增加1%,對應的GDP會增加1349%。
3從經濟基礎Lnx2來看,和金融主體一樣,指標都為正數。這說明一個城市的開放程度、產業結構、集約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對經濟增長產生正相關影響。
4從社會環境Lnx3上看,無論是政策環境、社會保障還是文化程度都對江蘇省沿海三市經濟增長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鹽城的影響最大。
四、結論與建議
從實證分析結論可以看出,江蘇省沿海的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并且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金融生態綜合指標來看,金融主體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大,即在國內生產總值一定的基礎上,如果金融體系越發達,那么金融資產價值也就越大,從而金融相關系數也會越高。這也很好地體現了金融機構對經濟增長的資金支持力度。也正是因為金融機構對地區發展的不懈支持,江蘇沿海三市經濟才能持續穩定發展,也從側面說明了除了銀行外,保險業和證券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應該大力扶持這兩個行業。
[參考文獻]
[1]溫智良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效率實證研究:以江西為例[J]武漢金融,2008(8)
[2]于平,逯進,陳希蘭,盧佳瑛金融生態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基于我國省域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 [J]青島大學學報,2013(11)
[3]周瓊江蘇金融生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
[4]張愛菊,張白汝,楊貽琦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生態足跡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以中部六省為例[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7)
[5]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 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張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