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孩子們愛玩游戲,在游戲中迸發激情,得到發展。戶外是一個開闊的天地,也是一本活教材,孩子們在游戲中利用戶外開闊的地理條件,設置并完成不同層次的游戲環節,使幼兒逐步增強體質,增加社會性行為的發生,從而提高活動興趣。孩子們的身心得到發展的同時充分體驗戶外活動的快樂。
【關鍵詞】戶外游戲;增強體質;社會性行為;活動興趣
陳鶴琴先生說過:“給兒童充分的娛樂和游戲。娛樂和游戲對于兒童身心的發展是有重大的意義的。它可以給兒童豐富的經驗,它也可以給兒童學習怎樣控制情緒和怎樣與人相處,還可以發展身體的技能,啟發兒童的智力。”①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我們塘市幼兒園在戶外大聯合游戲中開設野戰游戲區。根據幼兒的游戲情況,我做出如下分析以提高戶外游戲活動的質量。
一、提供充足的材料,滿足幼兒活動需求
(一)“質”是游戲安全的保障
游戲的材料一定要牢固而穩定,既能保證幼兒安全又能供幼兒長時間使用。例如我們提供的竹梯,都請專業的工匠師傅對竹子進行鞏固加工。另外,為了安全起見,竹梯上外漏的釘子我們用粗麻繩和絨布包扎起來以防劃破幼兒。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在游戲中應該做個有心人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二)“量”是游戲開展的前提
游戲材料“量”的多少決定孩子的游戲發展程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游戲的發展程度也會有所提高。當游戲材料的量不能滿足幼兒游戲需求,那么幼兒的游戲會停滯不前,能力得不到發展。只有游戲材料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充分滿足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需求,其游戲能力才會不斷提高。我們將本園的整個西操場設為野戰區的游戲場地。開闊的戶外活動空間保證了孩子們大量走、跑、跳、滾、爬等身體動作發展需求。由于現在天氣比較冷,所以在游戲開始之前,我都會創設軍隊集訓的情境帶領孩子圍繞障礙物進行跑步熱身運動,由于場地空間足夠大,所以孩子們奔跑起來都十分帶勁。在享受游戲的同時,孩子們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訓練,長此以往,幼兒體能必會有所提高。
(三)“新”是游戲發展的助力
幼兒總是對新鮮事物頗感興趣,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我們要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根據其特點進行指導和調整。在剛接觸野戰游戲時,每個孩子都興趣十足,就連單純的滾個油桶也是喜笑顏開??墒菐状斡螒蛳聛?,孩子們對材料已經熟悉,這時,教師需要適時的投放新的材料重新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進其游戲情節的產生。例如,隨著游戲次數的增加,我們在后期也添加了帳篷,野餐毯作為“戰區”的休息處。累得孩子們可以在這里適當的休息,補充體力。一些能力強的孩子也把這想象成“軍醫處”,他們會攙扶一些傷員來到這進行包扎急救。
二、打破班級界限,自主游戲,促進交往
(一)自由選擇游戲材料和伙伴,培養游戲自主性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動,幼兒有權決定游戲中的一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有權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發展。從游戲一開始的材料擺放到游戲時伙伴的選擇都是由孩子們自主形成。在擺放材料時,通過搬運材料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手臂力量,而材料擺放的位置可根據當天孩子的興趣和游戲情節進行隨意的切換,當游戲材料流動起來時,孩子們的游戲情節也會跟著材料不斷豐富,游戲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在豐富游戲情節的過程中,孩子們會自主選擇游戲伙伴,促進交往,溝通等社會性行為的產生。但是,游戲的自主并不意味這讓幼兒自由、隨便的玩耍,教師需要在游戲中進行有效的觀察,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她們解決問題,促使游戲順利進行。
(二)混齡活動大帶小,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園教育知道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幼兒需要的滿足、興趣的培養、情緒和能力的發展都離不開交往。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交往只限于同班教師、幼兒之間,這種做法抑制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利于幼兒的和諧發展,特別是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三、師生共同指導,促進游戲發展
(一)生生互助,推進游戲情節深入
在戶外游戲中,除了教師能適時的促進孩子游戲的發展,同伴也是游戲情節的催化劑。例如,有一次,當旁邊的小舞臺響起《青春修煉手冊》這首歌時,一位大班的女孩不自主的哼唱起來,一邊唱還一邊移動輪胎位置,等他擺放好之后,便站在輪胎上大方的開始表演,舞蹈。在旁觀察的我恍然大悟原來輪胎是她搭建的舞臺,她變身成一位小明星向大家展示自己。到節目的后來,她開始邀請旁邊的小伙伴一起表演,本來有些倦意的孩子們在她的邀請之下又重新提起游戲的興趣,站到輪胎舞臺上,盡情表現自己。
(二)因材施教,推動幼兒能力提升
陳鶴琴曾說過:“以‘做為出發點,在‘做中學,在‘做的過程中去求進步。”這種學習是幼兒自己動手、動腦實踐去獲得知識經驗的過程。實踐能力強的幼兒通常會把“我會”“我來”掛在嘴邊,她們樂于游戲,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并把快樂傳遞給其他人,同時也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和諧與愉悅。而能力弱的孩子能力弱的孩子則容易退縮,甚至會有拒絕或不服從的反應。身為幼兒游戲的引導者,教師要進行有效的觀察,引導這樣的幼兒多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并及時的給予鼓勵,幫助她們與他人交流,增強其自信心。
兒童以游戲為生活的:兒童生來好玩。外界的刺激與內部的沖動,都能引起他的動作。除了睡眠和疾病之外,無時不動作……所以我們應當給兒童充分的機會,使他得到完美游戲的生活。②
作者簡介:徐楚霞(1992-),女,江蘇省張家港市人,民族:漢,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注釋:
①引自《怎樣做人民的幼稚園教師》,1950~1951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438頁
②引自《兒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載《陳鶴琴全集》第一卷,第1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