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虎
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在尿常規檢驗中的應用評價
許云虎
目的 探究臨床尿常規檢驗的過程中, 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的臨床價值, 為臨床檢驗奠定基礎。方法 256例尿液檢查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28例。實驗組患者采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法進行尿液檢查;對照組患者采用尿液干化學法進行尿液檢查。比較兩組患者誤診、漏診發生情況及白細胞、紅細胞檢驗情況。結果 對照組患者誤診率為15.63%(20/128), 漏診率為10.94%(14/128);實驗組患者誤診率為0.78%(1/128), 漏診率為3.13% (4/128)。實驗組患者誤診率、漏診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定量白細胞及紅細胞的陽性率分別為40.63%(52/128)、23.44%(30/128),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3%(9/128)、17.97%(23/12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尿常規檢驗的過程中, 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的方式有助于提升臨床準確率, 避免漏診及誤診的發生, 應廣泛推廣。
尿常規檢驗;尿液干化學法;尿沉渣鏡檢法
尿常規檢驗[1,2]是臨床判斷人體泌尿系統是否發生病變的常用方法, 隨著干化學法[3,4]在近年來的發展與應用, 其已經成為臨床尿液檢測的重要手段, 但是因為尿液、試紙以及儀器設備等相關因素的影響, 檢查結果存在一定的誤診或漏診現象, 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 對檢測準確率造成不良影響[5-8]。為此, 本研究旨在臨床尿液檢驗過程中,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 評價檢驗的臨床價值, 為臨床檢驗奠定基礎,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56例行尿液檢查患者作為本研究對象。其中男154例,女102例;年齡34~52歲, 平均年齡(42.12±6.76)歲;病程0.62~3.21年, 平均病程(1.52±0.65)年。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28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尿液干化學法。每例患者收集自身新鮮尿液10 ml, 均勻混合, 選用一次性尿液試紙將其浸沒于整個尿液中, 然后馬上取出, 擦拭試紙條上的多余尿液,將其置于檢測儀中檢測。實驗組患者行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法。在對照組的檢驗基礎上, 再次收集每例患者的新鮮尿液10 ml進行尿沉渣鏡檢法的檢驗。將均勻混合的尿液置于尿沉渣的刻度離心管中, 并持續5 min的離心, 離心轉數為1500 r/min, 之后將尿液的上層清液去掉, 僅留下尿沉渣, 將尿沉渣沖入定量計數板, 分別采用低倍鏡和高倍鏡進行觀察并計數[9]。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的檢出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誤診率、漏診率及白細胞、紅細胞檢驗情況。其中白細胞>10×109/L為陽性, 紅細胞>7×109/L為陽性[1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漏診及誤診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誤診率為15.63%(20/128), 漏診率為10.94%(14/128);實驗組患者誤診率為0.78%(1/128), 漏診率為3.13%(4/128)。實驗組患者誤診率、漏診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白細胞、紅細胞檢驗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定量白細胞及紅細胞的陽性率分別為40.63%(52/128)、23.44%(30/128),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3%(9/128)、17.97% (23/12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的眾多檢查中, 最常見的應屬尿液檢查, 其不僅常見于正常的體檢中, 還可作為疾病的診斷依據, 為臨床醫生的后續診斷與治療奠定了基礎[11-14]。在尿液的常規檢查中,具有較多的檢查項目[15,16], 其中有檢測白細胞和尿紅細胞、尿常規分析、測定蛋白成分定量等。對這些成分進行檢測的使用較為廣泛的方法是尿液干化學法, 該方法因尿液分析儀在臨床中的廣泛使用而變成當前尿液檢驗的常規項目, 為臨床尿液檢驗和分析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17-19]。但同時尿液干化學法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弊端, 如試紙及儀器可能會對尿液中不同成分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 進而降低了檢測結果的準確率。為了評估尿液干化學法檢測的同時聯合使用尿沉渣鏡檢法對于尿常規檢測結果的影響, 作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在本研究中, 作者對256例尿液檢查患者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進行檢查, 對比觀察其檢驗的臨床效果。對比兩種方式對于患者檢測的漏診與誤診率, 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誤診率為15.63%(20/128), 漏診率為10.94%(14/128);實驗組患者誤診率為0.78%(1/128), 漏診率為3.13%(4/128)。實驗組患者誤診率、漏診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對比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檢驗后定量白細胞及紅細胞的陽性率,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定量白細胞及紅細胞的陽性率分別為40.63%(52/128)、23.44%(30/128),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3%(9/128)、17.97%(23/12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驗證了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的成功性與優越性。
綜上所述, 臨床尿常規的檢驗過程中, 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的方式有助于提升臨床準確率,避免漏診及誤診的情況發生, 應廣泛推廣。
[1]秦琦. 尿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聯合檢測尿白細胞、紅細胞的臨床意義探討. 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14)∶86-87.
[2]李高洪. 尿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紅細胞和白細胞的結果比較分析.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4, 32(4)∶442-443.
[3]張曉蘭, 沈洋, 張國鋒, 等. 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鏡檢檢測尿白細胞、紅細胞臨床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4, 14(25)∶179.
[4]陳露漪. 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研究.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4, 23(9)∶132-133.
[5]徐林萍, 張愛愛, 徐敏. 尿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對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結果對比分析.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 2015, 25(3)∶12-14.
[6]李紅梅. 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應用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87)∶72, 75.
[7]姚偉. 白細胞檢驗中聯合運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的價值探究.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159-160.
[8]李力, 傅泳航, 鄭鳳嬌. 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的效果觀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51)∶194.
[9]范永麗. 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4(9)∶769-771.
[10]譚莉. 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的效果觀察. 當代醫學, 2015(3)∶59-60.
[11]朱永剛. 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的效果觀察.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 2015(15)∶207.
[12]朱黨. 干化學法與尿沉渣聯合用于尿常規檢驗的效果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28)∶5933.
[13]肖衛平, 邱為華. 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檢測女性尿液結果對比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1, 8(8)∶926-927.
[14]劉兵. 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 中國農村衛生, 2015(12)∶34.
[15]林金端, 盧志權. 尿干化學分析儀與尿沉渣分析儀聯合使用在尿液紅細胞檢驗的臨床應用分析. 中外醫療, 2012, 31(23)∶172-173.
[16]杜丕波. CombiScan 500尿沉渣分析儀、干化學法與顯微鏡鏡檢法在尿液分析紅細胞中的應用. 醫療裝備, 2011, 24(7)∶29-30.
[17]廖衍強, 霍詠紅. 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檢測女性尿液結果比較. 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20)∶265-266.
[18]刁殿琰, 王玉潔, 蓋蔚麗. 尿常規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的相關性分析. 吉林醫學, 2013, 34(18)∶3653.
[19]王衛, 賈氫, 梁蘭青, 等. 尿液干化學法與非染色尿沉渣鏡檢法檢測結果的比較. 西北國防醫學雜志, 2011, 32(3)∶2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27
2016-12-30]
116100 大連市金州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