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白長川治療扁平苔蘚經驗舉隅
王磊
扁平苔蘚作為臨床上好發、常見的慢性淺在性炎癥疾病, 是一種類似口腔黏膜炎性慢性疾病, 該病發病慢、難治愈, 至今臨床上還未完全掌握其病理機制, 而對該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一而論。白長川教授通過中醫辨證理論以及多年臨床從醫經驗, 立足整體, 通過陰陽調和、臨證察機采用中醫療法對口腔扁平苔蘚進行治療成果顯著, 本文就白長川教授治療扁平苔蘚臨床經驗進行舉隅分析。
口腔;扁平苔蘚;黏膜糜爛;中醫
最新流行病學調查表明, 口腔扁平苔蘚患病率已達4%,該疾病已成為僅次于阿弗他潰瘍的第二大口腔疾病[1,2]。而目前對于口腔扁平苔蘚的病理機制尚未了解, 僅有研究表明,口腔扁平苔蘚這一慢性口腔炎癥同患者自身免疫力、心理狀態以及牙周感染因子等密切相關。如牙周炎、牙齦感染等均會導致口腔扁平苔蘚的發生。盡管西醫藥物治療對于該疾病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但復發率高、根治率低, 且無法降低因扁平苔蘚而引發的炎癥[3-5]。白長川教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加之大量臨床研究, 取得了顯著效果, 下面為白長川教授治療扁平苔蘚經驗舉隅。
患者, 女, 44歲, 右側口腔黏膜潰瘍1年余, 食刺激性食物則作痛。于2007年11月8日于口腔醫院診斷為口腔扁平苔蘚。外陰無潰瘍, 但陰道炎反復發作, 豆腐渣樣白帶,陰癢, 無異味, 納可, 燒心泛酸, 口有異味, 便調, 多夢, 健忘,耳鳴, 月經4~5/37, 末經15/3~提前10 d, 量多, 色紅有血塊,經前乳房脹, 小腹脹, 腰痛, 心煩, 舌暗紅苔白少瘀斑, 脈弦細。
處方:黃連5g, 甘草15g, 瀉心湯百合15g, 肉桂2g, 藿香5g, 干姜2g, 厚樸15g, 枳實15g, 竹茹15g, 小柴胡湯兒茶10g。1劑/d, 溫水煎服。另配以漱口方:冰片3g, 硼砂3g,兒茶5g, 厚樸5g, 細辛3g, 肉桂2g。
二診:黏膜糜爛消失, 口腔不適感消失, 陰道炎消失,基本恢復健康。
患者, 男, 40歲, 2007年12月4日就診。近2月下唇干燥,糜爛, 口中少異味, 熬夜少眠, 納可, 無燒心泛酸, 便調, 舌淡苔薄白, 脈弦。扁平苔蘚發現5年余。辨證診斷:脾胃濕熱。
處方:升麻、焦梔子、黃連各5g, 當歸、生地、百合、紫草、牡丹皮、防風、夜交藤、遠志、合歡皮、赤芍、連翹、石菖蒲各15g。另取生石膏、生甘草、藿香、佩蘭、黃芪、人參、柴胡、雙花以及馬齒筧, 具體劑量分別為50、20、10、10, 、50、5、10、25、10g。此外, 還需5g黃連外用。
二診:服藥2周后唇干、糜爛癥狀明顯好轉, 口腔無不適感, 睡眠增多。
處方:升麻、黃連各5g, 當歸、生地、牡丹皮各15g,生石膏75g, 炙甘草20g, 防風15g, 焦梔子5g, 藿香10g, 佩蘭10g, 百合15g, 遠志15g, 石菖蒲15g, 夜交藤15g, 合歡皮15g, 黃芪50g, 人參5g, 柴胡10g, 赤勺15g, 雙花25g, 連翹15g, 紫草15g, 馬齒筧10g, 蘆根25g, 石斛15g, 黃芩15g;另取5g黃連外用。
三診:服藥1個月后, 唇干、糜爛癥狀完全消失, 口腔無不適感, 炎癥無復發。
患者, 男, 39歲, 2006年6月8日就診, 口腔兩側頰部白色斑塊潰瘍, 熱、痛, 煩躁, 目干澀, 白睛黃紅, 體胖乏力,失眠難寐, 醒則復睡難, 白天困倦嗜睡, 后頭悶痛, 納可, 便溏4~5次/d, 口不干飲可, 舌暗紅苔黃有齒痕, 脈弦。血壓(BP):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2005年12月14日曾在醫大二院就診, 病理診斷:右頰黏膜扁平苔蘚改變。
處方:瀉黃散+茵陳35g, 牡丹皮、升麻、黃連各2g,細辛5g, 厚樸、蒼白術、苡米各50g, 車前子15g, 土茯苓25g,遠志15g, 節菖蒲15g, 夜交藤15g, 合歡皮15g, 生龍骨、牡蠣、肉桂各0.1g, 炒棗仁35g, 木香5g, 米殼0.5g。漱口方:冰片與硼砂各1g, 兒茶5g以及厚樸15g。
二診:扁平苔蘚明顯好轉, 潰瘍及熱痛消失, 煩躁無,頭痛減, 眠漸安, 仍乏力, 目干澀, 白睛黃紅, 便溏4~5次/d,舌暗紅苔黃有齒痕, 脈弦。BP:120/90 mm Hg。
處方:瀉黃散+茵陳35g, 牡丹皮、升麻、黃連各2g,細辛5g, 厚樸、蒼白術、苡米各50g, 車前子、遠志、節菖蒲、合歡皮以及夜交藤各15g, 土茯苓35g, 另取生龍骨、牡蠣、肉桂各0.1g, 炒棗仁35g, 木香5g, 米殼1g, 石菖蒲15g,郁金15g, 陳皮25g, 夏枯草15g, 黃芪25g, 穿山甲2g, 漱口方:同一診。
三診:患者繼續服藥2周后, 扁平苔蘚大部分好轉, 潰瘍消失、煩躁疼痛感消失, 目干澀、乏力消失, 基本康復。
患者, 女, 36歲, 2007年8月14日就診, 口腔扁平苔蘚發現7個月, 口中灼熱, 干澀, 目干澀, 口苦, 心煩, 胸悶善太息, 失眠, 多夢, 納少, 便調, 舌淡紅苔白, 脈細。
處方:加味逍遙散+焦梔子5g, 生地15g, 通草5g, 生甘草15g, 竹葉10g, 生石膏35g, 僵蠶15g, 蟬蛻10g, 苡米50g, 防風15g, 藿香10g, 砂仁5g, 豆豉5g。
二診:用藥1周后, 口中灼熱, 干澀, 目干澀, 口苦, 心煩,胸悶善太息, 失眠, 多夢, 納少, 便調, 舌淡紅苔白, 脈細。
處方:處加味逍遙散+焦梔子10g, 生地15g, 通草5g,生甘草15g, 竹葉10g, 生石膏35g, 僵蠶15g, 蟬蛻10g, 苡米50g, 防風15g, 藿香10g, 砂仁10g, 豆豉5g, 黃芩15g, 百合15g, 生龍骨、牡蠣各50g, 夏枯草15g, 勾藤15g, 土茯苓25g,琥珀10g, 遠志15g, 石菖蒲15g, 夜交藤15g, 合歡皮15g。
扁平苔蘚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淺在性炎癥疾病, 是一種類似口腔茹膜炎性慢性疾病, 具有發病慢、難治愈的特點,臨床尚未有有效地治療方法。白長川教授通過中醫辨證理論以及多年臨床從醫經驗, 從整體出發, 采用中醫療法對口腔扁平苔蘚進行治療, 取得顯著療效,在口腔扁平苔蘚的中醫臨床診治方面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1]李升, 曾常愛, 陳彩芬, 等.近20年我國口腔扁平苔蘚治療性研究的文獻評價.口腔醫學研究, 2012, 28(2)∶155-156, 159.
[2]王春輝, 徐治鴻, 華紅.中醫治療口腔扁平苔蘚驗方用藥規律分析.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13, 27(5)∶277-279.
[3]周紅梅, 郭宜青, 危常磊.口腔扁平苔蘚癌變研究進展及爭議.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2, 5(3)∶146.
[4]王金英, 蔡琳, 楊洪軍, 等.《中醫方劑大辭典》中濕疹外用方劑用藥規律分析.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 18(19)∶12.
[5]黃志強, 唐月虹. 辨證分型治療口腔扁平苔蘚75例. 江蘇中醫藥, 2000(3)∶26-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94
2016-11-23]
116041 大連市旅順口區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