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靈 薛振濤 白婷
·經驗交流·
血栓與止血檢驗的臨床應用探討
張艷靈 薛振濤 白婷
為分析血栓與止血檢驗的臨床應用價值, 對本院2016年1~10月開展血栓與止血檢驗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院開展的血栓與止血檢驗均準確高效完成。臨床上抗凝劑、儀器、標本采集及儲存等均會對實驗室質控造成影響, 因此, 在血栓與止血檢驗過程中應注意加強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只有準確控制血栓與止血檢驗各個環節的影響因素, 才能獲得準確信息, 從而為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血栓;止血檢驗;臨床應用
血栓與止血為近年來興起的一門邊緣學科, 涉及到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及臨床醫學諸多領域[1]。血栓與止血不但是血液學重要組成, 也同燙傷、腫瘤及消化道疾病等密切相關, 其中凝血因子檢查已經在臨床診斷中越來越受到重視[2]。因此, 提高血栓與止血檢驗質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為了進一步對血栓與止血檢驗的質控方法進行分析探討, 本文對本院血栓與止血檢驗的相關知識及工作經驗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儀器與試劑 檢測儀器為以美國生產的ACL-9000全自動凝血儀進行檢驗。試劑為定標血漿:No1012529;活化部分凝血時間(APTT):No225189;凝血酶原時間(PT):No12654;凝血酶時間(TT):No325307。檢測條件:在36.5~37℃的溫度下進行;測試系統需經正常與異常參比測試, 確保PT結果在(X±2)的范圍內, 記錄試劑與參比物批號。
1.2 方法
1.2.1 采血人員準備 以真空采血管進行標本采集, 以塑料試管或加蓋硅化玻璃杯, 減輕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活化。以109 mmol/L枸櫞酸鈉抗凝劑抗凝管進行血栓與止血實驗, 從而避免因子V、Ⅷ降解。抗凝劑和標本絕對含量會改變血漿鈣離子濃度, 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若采血量少會引起APTT延長。根據患者紅細胞壓積調整枸櫞酸最終濃度。采血人員應當操作熟練, 最好做到“一針見血”, 避免對皮膚與組織造成損傷, 使得外源性的凝血因子進入到針管內。壓脈帶不要扎的太緊, 時間不超過1 min, 以免導致局部血液濃縮及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的釋放, 促進血小板、纖溶及凝血因子等成分活化。
1.2.2 標本處理 采集標本后, 將采血管迅速輕搖混勻, 至血液與抗凝劑混勻。搖動時注意不要用力過大, 避免產生氣泡, 導致纖維蛋白原及因子V變性[3]。
1.3 判定標準 以配套血漿、試劑、儀器、標準誤及質控物組成測定系統。每天進行實驗前, 以定標血漿進行質控制,并建立標準曲線, 確定每天的質檢結果是否已經超出線性范圍。評價標準:APTT:±15%;PT:±15%;纖維蛋白原(FIb)∶±20%。
本院2016年1~10月開展的血栓與止血檢驗均準確高效完成。
血栓與止血的檢驗方法逐漸建立起特異性能強、靈敏性高、標準化和有質量控制的一批檢驗項目。質量控制為臨床檢驗的重要活動, 需對質控數據進行分析, 做好控制數據的記錄及解釋[4-10]。近年來, PT檢驗已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相關因子的常用檢驗[11]。WHO(1985年)提出以BCT/253來作為PT檢驗參考試劑提出標準化PT報告, 既國際標準化比率(INR)[5]。在臨床上已經隨著醫學與相關學科的發展開始廣泛地應用抗凝藥、溶栓藥和止血劑等藥物, 但沒有實用監測指標及不恰當地用藥是當前存在的問題[12-15]。臨床上目前常用的口服抗凝藥物主要有華法林、新抗凝及苯丙羥基豆香素等。PT為口服抗凝藥物檢測中的敏感指標, PT通過INR計算系統轉為INR表達時才有可比性。以統一INR的報告形式, 能夠避免由試劑不同導致誤差, 利于口服抗凝藥物的臨床監控。臨床上目前對靜脈栓塞、腦梗死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時, 一般先以肝素治療數天, 再以法華林進行維持治療。對上述患者要嚴格進行監控, 從而為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評價提供可靠依據[16]。
近年來, 隨著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 臨床利用各種檢驗手段對目前發病率與病死率逐年增高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觀察與檢測, 對致病的危險因素進行掌控, 并且對相關癥狀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可以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7-19]。APTT測定為臨床常用的檢測項目[6], APTT測定是對內源性因子進行定性與定量試驗, 能夠用來對內源性凝因子缺陷監測與肝素抗凝治療過程中的凝固因子監測。APTT測定結果會受到抗凝劑類型、血液采集方法及標本儲存等因素的影響, 所以應規范各項條件, 提高準確度與精密度。FIb可用于凝血功能的監測, 術前抗凝治療、血栓預防、腫瘤放化療治療等。FIb質控參考PT質控。TT可用來監測纖維蛋白形成, 及是否存在纖維蛋白分解物及凝血抑制物等, 為腎病及肝病患者的診斷提供可靠依據[20-23]。我國尚未普及血栓與止血檢驗方法, 各界對此重視程度不夠。因此臨床上應該創造更多積極檢測條件, 為高發人群開展血栓前狀態的檢驗, 找出相應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的對策,努力提高人們的生活及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 抗凝劑、儀器、標本采集及儲存等均會對實驗室質控造成影響, 因此, 在血栓與止血檢驗過程中, 應注意加強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1]Jr TF, Toh CH, Hoots WK, et al. Towards definition,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criteria, and a scoring system for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Thrombosis & Haemostasis, 2001, 86(5)∶1327-1330.
[2]Cohen JA, Welch LM. Web journaling. Using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to teach reflective practice. Nursing Leadership Forum, 2002, 6(4)∶108-112.
[3]郭健平. 血栓和止血檢驗的質量控制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12)∶7491-7492.
[4]竇智, 陸偉, 梁寶英, 等. 毛細血管抵抗力試驗、出血時間測定、血塊收縮試驗的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1)∶254.
[5]喇秀蘭. 血栓與止血檢驗及質量控制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74)∶160-161.
[6]Sauer A, Dierks A, Wolfschmidt F, et al. Hemostatic Wound Dressing for Postinterventional Hemostasis in Large Femoral Artery Access Sites∶ An Initial Efficacy and Safety Study. 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2016, 23(5)∶744-750.
[7]黨生亮, 張彩梅. 血栓與止血檢驗的臨床應用探討. 當代醫學, 2013, 19(26)∶14-15.
[8]王鴻利. 開展血栓與止血實驗項目的優化組合和臨床應用研究.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06, 27(9)∶577-578.
[9]劉美蘭. 血栓與止血檢測用于出血病與易栓癥中的臨床診斷應用研究. 現代養生, 2015(22)∶42.
[10]俱燁煊. 探究血栓與止血檢驗的臨床應用效果. 健康導報(醫學版), 2014(4)∶48.
[11]邊紅放, 馬廣信. 血栓與止血實驗檢查及臨床應用.醫療裝備, 2012, 25(6)∶20-22.
[12]王學鋒. 血栓和止血檢測的臨床應用. 檢驗醫學, 2015, 30(4)∶305-307.
[13]王鴻利. 血栓與止血檢測的臨床應用.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8, 31(1)∶13-17.
[14]呂穎, 史航.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檢驗的臨床應用. 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5)∶111-112.
[15]王鴻利. 血栓與止血檢驗進展. 臨床內科雜志, 2004, 21(1)∶57-60.
[16]彭黎明, 鄧承祺. 現代血栓與止血的實驗室檢測及其應用.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216.
[17]劉孝武, 趙會芹. 血栓與止血的實驗室檢查及臨床應用. 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 15(2)∶211-213.
[18]陳曉燕. 臨床血栓與止血檢驗分析的質量保證探討. 實用醫技雜志, 2011, 18(5)∶527.
[19]王鴻利. 血栓與止血檢驗診斷研究的熱點及趨勢.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5, 28(1)∶5-7.
[20]武新清, 王愛法, 李桂芹. 血栓與止血檢驗項目的選擇與質量控制. 中國醫療前沿, 2007, 2(16)∶120-121.
[21]叢玉隆. 積極開展血栓與止血實驗及質量控制.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1998, 21(5)∶261-262.
[22]李家增. 應重視血栓與止血檢測在臨床的應用. 醫學檢驗與臨床, 2002, 13(1)∶117.
[23]徐茹, 陶翠華, 張真路. Sonoclot分析儀在血栓與止血中的臨床應用和進展. 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4(2)∶172-1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95
2016-12-22]
475000 河南省開封市兒童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