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珍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 030024)
提高動物繁殖力主要措施
韓彥珍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 030024)
動物繁殖力是指畜禽在正常生殖機能條件下繁育后代的能力,是畜牧生產的重要經濟指標。這種能力受環境、營養、繁殖技術和方法以及自身生理狀況等因素影響。對種畜禽來說,其繁殖力直接影響生產水平的高低和發展,只有全價的營養,良好舒適的環境,健康的生理狀態,科學的飼養管理,準確的發情鑒定,適時配種或人工授精,加之胚胎移植、體外受精等現代繁殖技術手段都是保證和充分挖掘動物繁殖力的重要措施。
選種;發情鑒定;人工授精;精液品質;妊娠診斷
動物繁殖性能受品種影響,只有選擇合適的品種才能建立繁殖力強的畜群。身體健壯、體型勻稱、發育正常、符合本品種的外貌特征、生產性能高的畜禽才能留作種用。
從遺傳育種的角度考慮,利用多胎品種雜交改良低繁殖力品種,導入多胎基因,培育新的多胎品種是提高繁殖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精液品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除了精液的外觀檢查指標要符合要求外,還必須檢查精子活率、精子密度及精子畸形率等。堅決淘汰精液不合格的公畜。
對公畜進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是提高精液品質的基礎。保持公畜禽飼料中合理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及比例;保證礦物質、維生素的全面供給,特別是硒、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和維生素E等營養素。在畜禽配種或采精期間,在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雞蛋會更好。同時可使用某些添加劑如二氫吡啶來提高動物的精液品質。
母畜禽是畜禽繁殖的基礎,母畜禽在畜禽群里占的比例越大,繁殖速度就會越快,通常適繁母畜要占畜群50~70%。
(1)營養水平的高低對動物內分泌腺體激素的合成和釋放影響很大,從而影響畜禽繁殖力。日糧中的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直接影響畜禽生殖機能。
(2)日糧能量水平低下會使母畜初情期推遲,生長緩慢、排卵數減少,公畜由于日糧能量低,導致體況變差,性欲減弱,配種能力下降。能量過高會造成母畜肥胖卵巢周圍脂肪浸潤,阻礙卵泡發育,降低其繁殖力。同樣能量過高也會使公畜過肥,精液產生量減少,精液品質下降。
(3)日糧中適宜的蛋白質水平可以提高奶牛繁殖力。飼糧中13~18%的粗蛋白含量對母牛繁殖是必須的。對于體況較差的牛群將飼糧中粗蛋白提高到20%可以縮短產犢間隔,而對于膘情較好的牛群提高飼糧粗蛋白水平有害無益。在粗蛋白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日糧中可消化蛋白水平可以提高繁殖力。同樣日糧中蛋白質水平不足也會使動物精子形成受阻,精液量減少精子活率下降,配種能力下降。
(4)礦物質對動物繁殖力影響明顯。日糧中缺少鈣,不僅能引起骨質疏松而且會導致胎兒發育受阻甚至死亡。日糧中鈣、磷比例失調會導致卵巢功能障礙,易發生流產。同樣鈣、磷缺乏會影響到公畜精子的活力。硒、鋅的缺乏會使母畜發情不正常,受胎率下降,硒、鋅過多也會出現中毒現象,導致胚胎畸形,仔畜生長發育受阻,母畜受胎率和產仔數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日糧里保持正常的硒、鋅水平才能使維持動物生殖機能的正常進行。另外,錳、銅、鐵、鈷等礦物質對畜禽繁殖都有直接影響。
(5)維生素對動物繁殖力的影響很大,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對反芻動物的繁殖有重要影響,長期供給脂溶性維生素,可以提高反芻動物的繁殖力。
溫度對繁殖力的危害以高溫為主,低溫危害較小。奶牛一般耐寒怕熱,對熱應激非常敏感,主要表現母牛受胎率下降,胎衣不下發病率提高。夏季高溫會影響子宮內膜分泌及本身功能,降低胚胎質量,抑制胚胎發育,甚至會導致秋季繁殖力仍處于較低水平。對母豬來說,高溫會導致其發情延緩,卵巢機能減退。
同樣熱應激對公畜也有明顯影響,30℃以上公豬的精子活率就會下降,直接影響母豬配種受胎率和產子數,所以,一般豬舍溫度應該控制在25℃以下。冬季要采用適當保溫措施,溫度不得低于15℃。熱應激狀態下,陰囊和睪丸的熱調節能力會失去作用,使睪丸的生精機能受到損害,抑制精子發生,也使畸形精子數上升,精子密度嚴重下降。
為此,控制畜禽環境溫度很重要。棚舍飼養的可以利用水簾降溫,在進風口處設置水簾使熱空氣經冷卻后進入棚舍內。也可利用排風扇加快棚舍內空氣流通。
羊和馬屬類動物的精子產生及精子活力都受季節影響,夏季每天減少光照3~8h,可以增加綿羊的采精量和精子密度。縮短光照時間還可以使母羊發情適當提早。
在實際生產中,合理管理也是保證動物繁殖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手段,這些管理措施包括適時配種,控制公母比例和年齡,控制畜群結構和運動調節等。
初配適齡影響動物繁殖性能。不同種動物或同種動物的不同品種,其初配適齡是不同的。通常當個體體重達到成年體重的70%左右,其身體發育基本成熟,可以參與配種或人工授精。過早配種不僅影響到母畜自身的發育而且還會影響到產子數。對于公畜來說過早配種會影響到精液質量,從而造成受胎率下降。
(2)準確進行發情鑒定,適時配種或輸精。準確的發情鑒定是做到適時配種或輸精提高受胎率的重要保證,人工授精員應該每天至少2~3次觀察牛的發情表現及已經妊娠母牛是否有流產跡象,并作好記錄。有人做過實驗,證明母牛在發情結束后3h為最佳配種時間,配種受胎率最高。母豬配種一般安排在4~5和9~10月份,這樣可以使春秋兩季配種產仔避開高溫和低溫,從而提高母豬受胎率和仔豬成活率。牛配種現在多采用冷凍精液人工授精的方法,大型養豬場和種羊場多采用液態精液人工授精的方式,配種的受胎率也較高。
(3)控制哺乳。因為母豬的發情必須在停乳后進行,所以泌乳期的長短直接影響它的繁殖力,搞好仔豬早期斷奶已經成為提高母豬繁殖力的關鍵技術措施。目前比較可靠的早期斷奶技術一般是28日齡,條件較差的35日齡。
(4)適當運動可增強動物體質,提高免疫能力,保證正常生殖機能的發揮。勤放牧使母畜得到光照和外激素的刺激,對母畜發情有一定作用,對于公畜來說,適當運動可以使其保持良好的體況和旺盛的精力,同時有利于精子產生。
早期胚胎死亡可能存在于任何畜群多胎動物的卵子受精率可接近100%,但著床及妊娠的胚胎數往往大大低于這個數值,特別是妊娠早期,胚胎和子宮的結合不夠緊密,在不良因素影響下,極易引起早期胚胎死亡或流產。營養供給失調、缺乏運動,輸精過早過晚、近親繁殖以及子宮感染疾病都可能導致胚胎死亡或流產。
在現代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繁殖控制技術在逐漸普及和推廣,特別是精液冷凍及人工授精技術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已經全面推廣使用,從而大大提高種公畜禽的繁殖效率,提高畜群的生產水平。除此之外,同期發情、誘導發情、超數排卵、胚胎移植,性別控制等繁殖新技術也在逐步推廣,這些新技術的全面推廣將會有效地提高畜禽繁殖力。
動物的繁殖活動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只有均衡的營養,舒適的環境,科學的管理,動物自身健壯的體質,同時配合使用先進的繁殖技術才能大大提高其繁殖力,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韓彥珍 (1968-),女,山西省左權縣人,碩士研究生,1991年畢業于山西農大畜牧專業,主要從事 《畜禽繁殖與改良》教研工作。曾多次參加中職、高職全國統編教材的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