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興
(陜西省漢陰縣鐵佛寺鎮農業綜合服務站725104)
仔豬黃白痢發生及防治措施
楊文興
(陜西省漢陰縣鐵佛寺鎮農業綜合服務站725104)
仔豬黃白痢是初生和哺乳仔豬常見的一種傳染病,主要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是仔豬常見病及影響仔豬育成效益的重要疾病之一。筆者通過近20年對2000余頭仔豬黃白痢的認識及治療經驗淺談如下。
本病多發于炎夏和寒冬潮濕多雨季節,一日內仔豬易感,一般出生后3d左右發病,最遲不超過7d。初產母豬所產仔豬發病最為嚴重,經產母豬所產仔豬較輕。發病急,死亡率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及氣候突變時多發。主要發生在10~30日齡仔豬,2~3周仔豬發病最多,7d以內或30d以上仔豬發病較少。發病高,死亡率低。
(1)造成仔豬黃白痢主要病因是由大腸桿菌引起。
(2)飼養管理不善。
(3)哺育母豬初產或患病、泌乳不足、初乳質量差或過濃,哺育母豬突然更換飼料,衛生條件差,仔豬供水不足、受涼等因素都能誘發本病。
鐵佛寺鎮高峰村李牛軍養殖場2016年5月相繼產子3窩,共有仔豬36頭,3窩仔豬相繼在產后3~10d下痢,排黃、黃白色水樣稀糞,腥臭;病豬精神沉郁,消瘦、脫水、體溫不高。經本村獸醫治療無效死亡8頭,死亡率22%。筆者接診后現場觀察,該豬場圈舍潮濕,通風不良。診斷:根據臨床癥狀進行病情分析認為,主要是由于母豬沒有免疫大腸桿菌苗,加之圈舍潮濕,通風不良,近3周圈舍未進行環境衛生消毒,使仔豬感染大腸桿菌導致嚴重下痢。治療:開窗通風,保持圈舍干燥,用仔痢速康口服液每頭5ml口服,肌注慶大霉素注射液每千克10ml,每日兩次,并且飲水中加入人用口服補液鹽飲水,連用3d患病仔豬全部治愈。
首先供應妊娠和哺育母豬優質的飼料,以保證胎兒健康發育和哺育期有充足的奶水供應;哺乳期間不得隨意更換飼料;產前一周圈舍用菌毒消溶液2%稀釋進行圈舍消毒,產前2d用0.5%高猛酸鉀溶液清洗母體、乳房及乳頭消毒;注意圈舍溫度,嚴防仔豬受涼感冒;讓仔豬吃足初乳,供應充足的清潔飲水;做好衛生消毒工作,保持圈舍環境干燥、清潔衛生。
母豬產前3~4周免疫,注射K88、K99基因工程活菌苗提高母源抗體水平,使新生仔豬通過哺乳獲得保護。
仔豬出生后全窩用抗菌藥慶大霉素口服,每千克4~10mg,每日2次,連用3d,以預防發病。
由于仔豬發病日齡小,病程急,只有在早期治療和改善飼養管理的前提下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治療原則以抗菌消炎、收斂止瀉、強心補液、防止酸中毒、控制繼發感染為主。要早發現、早治療;用藥要及時、藥量要足,按療程治療。發現一頭豬腹瀉,馬上對整窩豬用藥物預防治療。本菌易產生耐藥性,應做藥敏實驗,選擇敏感的藥物治療。用慶大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7~10ml,每日一次;長江制藥廠生產的仔痢速康口服液口服,每千克2ml,每日兩次。
楊文興 (1971-),男,陜西省漢陰縣人,大專,助理獸醫師,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