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慶山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木子鄉畜牧獸醫站635017)
豬藍耳病診治體會
譚慶山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木子鄉畜牧獸醫站635017)
豬藍耳病對豬繁殖及生長過程危害極大。本文對豬藍耳病及其流行病學進行分析,并針對該病癥的臨床癥狀對如何有效診治進行討論。
豬藍耳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治措施
豬繁殖與呼吸系統綜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種常見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臨床癥狀以耳朵發紫、呼吸困難等為主,因此也被稱為“豬藍耳病”。而在豬場中,由于孕期母豬與仔豬免疫系統與其他時期的豬相比最低,這兩個時期的豬獲病后,流產及死亡率皆最高。到目前為止,豬藍耳病是我國各地區養豬也發展過程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種類之一,同時也是阻礙我國養殖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我們及時掌握豬藍耳病的流行病學原理,并根據豬的臨場癥狀等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豬藍耳病主要是由豬繁殖及呼吸病病毒引起,由于該病癥主要影響豬體內呼吸及繁殖器官,因此,該病又曾被稱為 “豬流行性流產及呼吸綜合征”;而由于豬在發病后耳朵發紫,則又被稱為 “藍耳病”。而豬一旦患有豬藍耳病,該病毒會迅速入侵其繁殖系統及呼吸系統,且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情況,極大損害豬機體健康,同時也為養豬人員帶來極大損失。而目前我國更是出現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且并無特效治愈藥物,因此,我們需進一步加強對該疾病的分析與研究。
第一,豬藍耳病屬于急性病,疾病傳播速度極快,仔豬發病率高達100%,而其死亡率也超過50%;母豬得病后流產率也在30%以上,對豬機體健康損傷程度極大。第二,該病癥在豬齡、性別、品種方面均無差異性,同時也不受氣溫季節制約,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第三,在所有發病豬中,育種豬和母豬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第四,豬藍耳病的傳播途徑較多,可通過運輸工具、清掃工具、人員飼養、蚊蟲叮咬及配種等接觸過程中傳播病毒,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該病毒在其他動物種類及人類中出現相應癥狀。
由于在養殖場中豬種類的具體劃分不同,其身體機能等方面皆存在一定差異性,這些豬在臨床上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也有所不同。
其表現為體溫升高、厭食、呼吸困難及嘔吐等,而部分母豬在發病期間會出現腹部、尾部及腿部等發紺癥狀,而妊娠過程中,母豬發病時會在后期出現流產、死胎、早產及木乃伊胎等情況,而其死胎幾率則高達80~100%。
其表現為打噴嚏、瞌睡、厭食且性欲極強,但由于其身體機能存在異樣,公豬在此時精子成活率較低,且白細胞數量不斷減少,并伴有膀胱炎等癥狀。
其表現為輕微呼吸道疾病癥狀,而當病情加重時會出現高熱、肺炎、腹瀉及血便等。
其表現為呼吸困難、肌肉顫動及打噴嚏等,其死亡率為80~100%。如若母體帶有藍耳病病毒,那么新生仔豬在出生后不久便會死亡,而存活下來的仔豬也因攜帶該病毒而存在體質弱、易腹瀉等癥狀,且其再次感染幾率極大。
采集心血和肝臟組織,在37℃恒溫箱中通過普通瓊脂培養基和巧克力瓊脂培養基進行培養,革蘭氏染色,結果均未見細菌生長。
采集流產母豬及流產仔豬心血各5mL,分離血清,以豬藍耳病乳膠凝集診斷試劑盒進行血清學檢測,結果顯示,所測血清樣品中PRRSV抗體均為陽性,陽性率達100%,說明存在PRRS野毒感染。
首先,對發病程度極為嚴重及已病死的豬采取淘汰或深埋措施,并將發病相對較輕的病豬進行整體隔離;其次,每日用20%石灰乳對豬場內的豬舍、其他活動區域及飼養工具等進行充分消毒;最后,嚴格禁止將病豬運輸出去,并且在豬藍耳病病癥消失且不在出現豬死亡現象后兩個月,對所有豬進行徹底消毒之后才可解除隔離。
利用PRRS滅活疫苗按照2頭份/頭的規格對產生豬藍耳病豬場內所有豬群進行緊急接種,避免出現病情擴散的情況。
對已感染的病豬要進行對癥治療,以減少死亡和疫情流行。藥物采用:泰妙菌素150mg/kg+阿莫西林400mg/kg拌料飼喂,15d為一個療程,同時配合肌注地塞米松 8~10mg/次+維生素月12300μg/次, 1 次/d, 連續治療 7d。
綜上所述,豬藍耳病對我國養豬業的影響極大,且無法使該病毒在豬體內呈現陰性,因此,在具體防治過程中,需要通過針對實際情況合理采用藥物對該病癥進行治療,進一步達到促使我國養豬業穩定運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