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鳳
腹腔鏡膽囊手術和開腹膽囊手術對術后腸粘連的影響比較
高云鳳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手術和開腹膽囊手術對術后腸粘連的影響。方法 106例行膽囊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3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手術進行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腸粘連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腸粘連發生率5.6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8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5.6±1.1)d, 手術時間為(56.2±10.4)min;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8.1±1.3)d, 手術時間為(81.2±11.4)min;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進行膽囊手術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 可以使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使手術以后發生腸粘連的幾率明顯降低,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腹腔鏡膽囊手術;開腹膽囊手術;術后腸粘連
腸粘連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膽結石手術以后的常見并發癥, 對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帶來較大的影響, 嚴重的甚至有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的開腹手術由于引發的創傷相對較大, 同時診斷和治療無法共同進行, 會導致臟器長時間暴露, 極易引發感染和血液污染等相關因素, 所以, 腸粘連的發生率相對比較高。對腸粘連發生情況給予有效改善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處理方式, 其中腹腔鏡膽囊手術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并且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1]。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進行膽囊手術的106例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3例。觀察組中男31例, 女22例;年齡38~60歲, 平均年齡(47.2±4.3)歲。對照組中男33例, 女20例;年齡39~62歲,平均年齡(49.1±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傳統開腹膽囊手術治療, 患者采取仰臥體位, 采取持續硬膜外麻醉, 在患者右側肋緣下2 cm左右的部位做1個斜切口, 放置到腹腔當中, 將膽囊管給予剖離,并且將膽囊給予摘除, 在膽囊管的接口部位給予縫合處理。
1.2.2 觀察組 采取腹腔鏡膽囊手術進行治療, 患者采取仰臥體位, 給予全身麻醉, 采取四孔法給予穿刺置入導管,將膽囊充分游離, 將膽囊三角給予充分暴露以及分離, 之后將膽囊摘除以及碎石, 經切口將膽囊取出。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腸粘連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腸粘連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53例患者中, 發生術后腸粘連3例, 發生率為5.66%;對照組53例患者中, 發生術后腸粘連10例, 發生率為18.87%;觀察組患者術后腸粘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5.6±1.1)d, 手術時間為(56.2±10.4)min;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8.1±1.3)d, 手術時間為(81.2±11.4)min;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 膽囊結石患者通常需要采取臨床手術進行治療, 然而腸粘連則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手術以后相關并發癥[2-5], 根據患者腸粘連的嚴重程度之間的差異, 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輕度的腸粘連只是會造成患者用餐以后輕微的腹痛以及腹脹, 對患者的影響并不是十分嚴重[6,7]。然而嚴重的腸粘連則會引發相對較為嚴重的疼痛, 同時會造成患者大便干燥以及燥熱, 對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帶來較大影響[8]。目前, 在臨床當中, 治療膽囊結石患者的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腹手術, 然而這種手術方式所帶來的創傷過大也許是造成患者出現腸粘連的主要因素, 同時傳統開腹手術腹腔暴露時間相對比較長, 發生感染的幾率相對比較高, 也是導致腸粘連發生的因素之一。所以, 傳統開腹膽囊術在臨床手術以后發生腸粘連的幾率相對比較高, 因此,需要采取相對應的手術方法[9]。目前, 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 在臨床各個領域當中都獲得廣泛的應用, 腹腔鏡術在膽囊結石手術當中的應用也相對較為廣泛, 腹腔鏡膽囊手術的成功率相對比較高[10]。然而腹腔鏡手術的優勢在于微創, 然而手術視野和實際治療效果曾經受到相關研究人員的質疑, 然而具體應用情況和相關研究表明, 其所提供的手術視野可以滿足患者采取手術治療, 然而需要做1個小切口, 就能夠滿足手術的需求, 使手術創傷明顯減少[11,12]。根據相關研究表明[13], 腹腔鏡膽囊手術能夠將手術時間明顯縮短, 操作較為簡便, 進而使整個手術流程得以簡化, 同時對其病情恢復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以及手術視野清晰,可以在微創的情況之下進行手術, 手術當中不易對患者帶來相對比較大的創傷。本文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術后腸粘連發生率5.6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8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5.6±1.1)d, 手術時間為(56.2±10.4)min;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8.1±1.3)d, 手術時間為(81.2±11.4)min;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相關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 對進行膽囊手術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 可以使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使手術以后發生腸粘連的幾率明顯降低, 在臨床當中得以廣泛應用。
[1] 王大東, 許勇, 韓明明, 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Rouviere溝引導定位的臨床應用價值.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5, 15(22):4303-4305.
[2] 牛海剛, 朱福義, 張國鋒.開腹膽囊手術與腹腔鏡膽囊手術術后腸粘連發生率的比較.中國老年學, 2014, 34(4):1092-1093.
[3] 趙凱.開腹膽囊手術與腹腔鏡膽囊手術術后腸粘連發生率的比較.今日健康, 2014(11):273.
[4] 連福珍.開腹膽囊手術與腹腔鏡膽囊手術術后腸粘連發生率的比較.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6, 9(9):804-806.
[5] 周彬, 陸惠波.開腹膽囊手術與腹腔鏡膽囊手術術后腸粘連發生率的比較.醫學信息, 2016, 29(8):121-122.
[6] 黃宇, 吳克松, 吳振宏.開腹膽囊手術與腹腔鏡膽囊手術術后腸粘連發生率的對比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36):39-40.
[7] 王洪政.開腹膽囊手術與腹腔鏡膽囊手術術后腸粘連發生率的對比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1):93-94.
[8] 李振東, 蘭順龍, 王巖.探討開腹膽囊手術與腹腔鏡膽囊手術術后腸黏連發生率比較.中國保健營養月刊, 2013, 23(5):1044.
[9] 李夢帆, 曹亦軍, 陳騰.膽囊切除的不同手術方式對術后腸黏連影響的比較.中國基層醫藥, 2014, 21(4):523-525.
[10] 徐安安, 胡海, 戴國清, 等.單孔腹腔鏡與常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切口的比較研究.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2,5(4):50-53.
[11] 王新波, 石玉寶, 魯蓓, 等.腹腔鏡膽道鏡聯合微創保膽取石術前后膽囊功能的比較研究.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 6(15):195-196.
[12] 石玉寶, 劉斌, 魯蓓, 等.微創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者影響的比較.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4):609-611.
[13] 顧其軍, 趙立福, 趙澤宇, 等.SLIPA喉罩在高血壓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的應用觀察.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 6(10):2826-28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25
2017-08-14]
116600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大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