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薇 王瑞萍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臨床療效研究
張 薇 王瑞萍
目的 研究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VCI)的臨床療效。方法 70例VCI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 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及腦血流灌注顯像評價療效。結果 治療前患者的MoCA評分為(18.43±3.78)分, 治療后為(29.75±4.21)分, 治療后患者的MoCA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患者的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為(1.82±0.94), 治療后為(1.53±0.89), 治療后患者的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低于治療前,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腦血流灌注減低程度較輕的患者, 認知功能恢復的較為顯著, 腦血流灌注減低程度較重的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程度改善不明顯。結論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可以改善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腦血管灌注減低高齡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 且療效顯著,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可作為臨床VCI患者的治療用藥。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療效;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腦血流灌注顯像
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由腦供血或腦代謝異常而發生的腦血管疾病所導致, 或者是一些導致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的存在, 致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1]。VCI的臨床特點為病程緩慢, 且沒有固定的癥狀及模式, 患者癥狀是由于腦血管病變的不同部位所決定, 患者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尤其是高齡的老人容易出現, 隨著老齡化人口比例的增加, 認知功能又具有顯著的增齡性減退, 因此, 臨床患者中VCI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的增加, 但臨床有效的治療手段缺乏, 因此,VCI的治療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本研究就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VCI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本院神經科的70例老年VCI患者為研究對象, 年齡均>80歲, 均具有腦血管疾病的癥狀或存在導致腦血管病變的高危因素, 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 排除患者由于其他非腦血管病變原因導致的認知功能損害及軀體的功能異常。患者中男38例, 女32例, 年齡最小80歲, 最大96歲, 平均年齡(84.65±4.34)歲。
1.2 方法 參與研究的70例患者均給予常規的腦血管病基礎疾病的治療, 同時在發病48 h內給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 100 ml(丁苯酞25 mg)/次, 2次/d, 滴注時間>50 min/次, 兩次用藥時間間隔>6 h, 療程為14 d, 治療期間,禁止應用對腦供血及腦代謝造成影響的其他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認知功能損害評價 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2]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含命名(總分3分)、注意力(總分6分),記憶復述(總分5分)、語言功能(總分3分)、抽象思維(總分2分)、視空間與執行功能(總分5分)、延遲記憶(總分5分)與定向力(總分6分)8個條目的內容, 被評估者最后得分<26分則說明具有認知功能損害。
1.3.2 腦血流灌注顯像 采用腦血流灌注顯像方法評估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MoCA評分 治療前患者的MoCA評分為(18.43±3.78)分,治療后為(29.75±4.21)分, 治療后患者的MoCA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2 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 治療前患者的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為(1.82±0.94), 治療后為(1.53±0.89), 治療后患者的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低于治療前,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腦血流灌注減低程度較輕的患者, 認知功能恢復的較為顯著, 腦血流灌注減低程度較重的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程度改善不明顯。
MoCA量表是用于檢測VCI的主要篩查評價工具, 2004年由Nasreddine等在2004年研制, 臨床證實MoCA具有良好的評價VCI的效果[2]。腦血流灌注數的減低與患者的認知功能具有正相關性, 因此, 腦血流灌注顯像的評價也具有VCI疾病早期輔助檢查的診斷作用[3]。采用以上兩種方式對患者進行評價具有可靠的依據。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具有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改善中樞神經功能, 促進缺損神經功能恢復的關鍵性作用[4-6]。這一作用是由于丁苯酞對神經細胞具有提高其線粒體酶活性的功效, 同時對線粒體膜穩定性具有穩定作用, 因此, 對VCI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神經功能的恢復具有改善的療效[7,8]。本研究通過對70例>80歲的高齡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應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的研究顯示:治療前患者的MoCA評分為(18.43±3.78)分, 治療后為(29.75±4.21)分, 治療后患者的MoCA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患者的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為(1.82±0.94), 治療后為(1.53±0.89), 治療后患者的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低于治療前,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腦血流灌注減低部位數無差異可能與本研究的時間較短有關, 部分顯像還未出現,待患者隨訪時進一步研究。本研究中針對高齡患者的腦血流灌注減低程度進行比對, 效果觀察顯示:腦血流灌注減低程度較輕的患者, 認知功能恢復的較為顯著, 腦血流灌注減低程度較重的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程度改善不明顯。由此結果可見, VCI患者發病后48 h內及早進行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至關重要[9]。MoCA量表評價簡單并敏感, 可以作為早期診斷 VCI的重要手段[10]。
綜上所述,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可以改善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腦血管灌注減低的高齡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 且療效顯著,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可作為臨床VCI患者的治療用藥。
[1] 李坤彬, 姚先麗, 孫平鴿, 等.奧拉西坦注射液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療效.中國老年學, 2015(10):2698-2700.
[2] 安曉雷, 李傳玲.尼莫地平聯合丁苯肽在治療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觀察.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 2011, 8(1):10-12.
[3] 張洪濤, 張道培, 張淑玲, 等.安理申聯合丁苯肽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對照研究.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5):9-11.
[4] 王寶亮, 錢百成.丁苯肽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藥, 2009, 16(23):66-67.
[5] 張蕾.丁苯肽治療血管性癡呆療效觀察.中華全科醫學, 2012,10(10):1528-1529.
[6] 鄭水紅, 徐賓, 徐雪.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后認知功能臨床觀察.浙江臨床醫學, 2015(8):1320-1321.
[7] 江乾.丁苯酞注射液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6, 23(26):127-129.
[8] 羅孜賢.添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評估研究.大連醫科大學, 2016.
[9] 尚芙蓉, 詹燕.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療效觀察.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7, 32(6):1005-1008.
[10] 包紀盛, 陳亞萍, 林志, 等.丁苯肽治療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臨床觀察.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4(8):8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71
2017-08-10]
110016 遼寧省金秋醫院神經內科
王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