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九香
宮腔鏡手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效果觀察
馮九香
目的 探討宮腔鏡手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88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4例。觀察組采用宮腔鏡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住院滿意率。結果 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76.7±37.5)ml、手術時間為(96.7±30.1)min、肛門排氣時間為(34.70±14.65)h、住院時間為(8.61±2.70)d,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21.2±6.6)ml、手術時間為(18.7±5.4)min、肛門排氣時間為(6.91±4.96)h, 住院時間為(3.76±1.20)d, 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滿意率95.5%高于對照組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宮腔鏡手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具有創傷小, 患者痛苦少, 住院時間短等優點, 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宮腔鏡;黏膜下子宮肌瘤;效果觀察
子宮肌瘤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婦科良性腫瘤, 其治療方法有保守觀察治療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臨床最為可靠的治療手段, 黏膜下子宮肌瘤容易引起出血, 月經不規則,貧血, 甚至不孕,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1-3]。宮腔鏡電切術相比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具有創傷小, 出血少,恢復快的優勢, 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方法。現將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88例進行對比研究, 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88例做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4例。全部患者均根據病史, 宮腔鏡及B超診斷為黏膜下子宮肌瘤。經臨床常規檢查無手術禁忌證, 有手術治療指征, 無惡性腫瘤及其他婦科良性疾病, 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符合醫學倫理要求,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26~40歲, 平均年齡(30.4±4.1)歲, 單發肌瘤30例, 多發肌瘤1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41歲,平均年齡(29.6±4.2)歲, 單發肌瘤28例, 多發肌瘤1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手術方法, 開腹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首先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仰臥位, 常規消毒, 鋪巾,然后開腹探查, 用組織鉗鉗住瘤體, 包膜內鈍性分離, 使瘤體與周圍組織分開, 剝離瘤體, 取出。將多余蒂部組織切除,子宮壁殘腔腸線分層縫合, 最后沖洗盆腔逐層關腹。患者切除的瘤體送至病理檢查。
1.2.2 觀察組 采用宮腔鏡電切術切除子宮肌瘤, 采用硬膜外連續麻醉, 常規進行陰道消毒, 取截石位, 擴張子宮口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進行持續灌流處理, 選擇合理的電切環, 將電切鏡置于宮腔內, 根據腫瘤部位大小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 手術過程中B超監測, 以防止漏切及子宮穿孔。患者切除的瘤體送至病理檢查。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 對比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②兩組患者出院時, 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率調查表進行填寫, 調查兩組患者的住院滿意率。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76.7±37.5)ml、手術時間為(96.7±30.1)min、肛門排氣時間為(34.70±14.65)h、住院時間為(8.61±2.70)d,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21.2±6.6)ml、手術時間為(18.7±5.4)min、肛門排氣時間為(6.91±4.96)h,住院時間為(3.76±1.20)d, 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7例, 滿意26例, 一般10例, 不滿意1例, 滿意率為75.0%;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19例, 滿意23例, 一般2例, 不滿意0例, 滿意率95.5%;觀察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在35歲以上的婦女中, 其發病率>50%, 黏膜下子宮肌瘤是子宮肌瘤的常見類型, 它可引起月經過多、月經周期縮短、貧血、不孕等。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4-6]。傳統的治療方法為開腹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有手術創傷大, 并發癥多, 疼痛強烈, 恢復慢的特點。隨著現代醫學的高速發展, 新技術不斷應用于婦科疾病中, 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不斷改進, 宮腔鏡電切術是微創的一種切除子宮肌瘤的方法, 它借助先進的攝像系統清晰地將宮腔病變圖像呈現在監視器上, 術者可根據肌瘤的大小, 部位, 數目及肌瘤向宮腔生長程度準確地進行手術, 術中需在B超下監測, 以保證手術順利和安全[7-11]。
本組研究顯示, 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76.7±37.5)ml、手術時間為(96.7±30.1)min、肛門排氣時間為(34.70±14.65)h、住院時間為(8.61±2.70)d,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21.2±6.6)ml、手術時間為(18.7±5.4)min、肛門排氣時間為(6.91±4.96)h,住院時間為(3.76±1.20)d, 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滿意率95.5%高于對照組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綜上所述, 宮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相比, 具有術中出血少, 手術時間少, 排氣時間早, 住院時間短, 住院滿意率高等優點, 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 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1] 張曉玲.宮腔鏡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應用探討.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38):7549.
[2] 李芹.宮腔鏡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11):2103.
[3] 唐進, 楊艷鵑, 蘇平.宮腔鏡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應用.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06, 27(3):74-75.
[4] 王曉雷, 李麗宏, 叢濤, 等.宮腔鏡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2, 18(9):548-550.
[5] 孫華, 張勇, 鄭建, 等.宮腔鏡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72例.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05, 5(3):198-199.
[6] 唐舒梅, 鄧美艷.宮腔鏡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療效觀察.中國內鏡雜志, 2006, 12(6):641-642.
[7] 花蕾, 程文俊.宮腔鏡在黏膜下子宮肌瘤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1, 15(17):84-86.
[8] 夏亞娣, 方雅琴, 徐麗娟, 等.宮腔鏡在粘膜下子宮肌瘤電切術的臨床應用.浙江創傷外科, 2010, 15(2):212-213.
[9] 陳鳳珍.B超監護下采用宮腔鏡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當代醫學, 2013(29):88-89.
[10] 許麗湖, 甘精華.宮腔鏡在黏膜下子宮肌瘤中的應用.河北醫藥, 2013, 35(13):2000-2001.
[11] 范保維, 和秀魁.宮腔鏡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應用.熱帶醫學雜志, 2003, 3(2):197-19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27
2017-07-03]
116000 大連市婦產醫院婦科一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