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琳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及康復護理改善下肢創傷術后淋巴水腫的體會
時琳
目的 研究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及康復護理在下肢創傷術后淋巴水腫中的效果。方法 15例下肢創傷術后引起的淋巴水腫患者, 患者均使用徒手淋巴引流手法治療及康復護理, 觀察其治療效果。結果 經治療及護理后, 15 例患者患病肢體的水腫均有明顯減輕, 周徑最大縮短為6 cm。結論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及康復護理能夠有效地減輕肢體淋巴水腫, 是改善術后淋巴水腫有效的手法, 值得推廣。
徒手淋巴引流;下肢創傷;淋巴水腫;康復護理
手法淋巴引流是一種在世界上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的方法。它通過激活淋巴系統, 促進對組織液及廢物的吸收,達到有效治療腫脹并使受損肢體逐漸康復的目的。這一療法是由法國醫生發明并用于治療因乳腺癌手術腋下淋巴清掃導致的淋巴水腫[1]。淋巴引流技術不斷被開發出新的應用, 例如在運動損傷后的康復、骨科手術后的消腫、神經源性水腫等方面。徒手淋巴引流康復治療的目的不僅是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功能活動, 而且盡快改善術后水腫引起的不適癥狀, 使得患者減少病痛折磨, 早日回歸家庭及工作環境中。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病房住院的下肢創傷術后淋巴水腫患者15例,男9例, 女6例, 年齡25~68 歲;其中脛骨平臺骨折術后3例,關節鏡術后5例, 膝關節置換術后7例。
1.2 方法
1.2.1 康復護理 患者采取常規康復護理, 將患者的患肢適當抬高15~30 cm, 保持功能位, 促進淋巴與靜脈回流, 避免患肢腫脹, 靜脈穿刺時盡量避開患肢。每日定時協助患者做適量的患肢功能訓練, 減少臥床時間。叮囑患者盡量取水平體位, 避免摩擦力與剪切力, 可將床頭抬頭約 30°左右, 并于患者臀部下方放置一軟墊, 同時以 2 h為周期, 指導患者定時翻身, 在骨隆突處墊軟墊, 保持清潔干燥, 防止褥瘡。
1.2.2 治療方法 患者行徒手淋巴引流手法, 取仰臥位, 足跟部下放置軟墊, 沿淋巴回流方向, 先對軀干深部淋巴結用拇指進行3~5 min按壓, 頸部、鎖骨上窩、腰骶段脊柱旁、腹股溝處淋巴結, 然后對淺部淋巴結或淋巴管加用徒手淋巴引流治療, 使患者肩和上肢放松, 用手指指腹貼于患者體表的治療部位, 向下施加一定的壓力, 壓力要適中、均勻, 動作均勻連續有節奏感, 以順時針畫圈方法, 至大腿外側向下到小腿外踝處, 然后在小腿內側內踝處至下而上到大腿內側,前半圈手法帶一定力度下壓, 后半圈不施加壓力, 30 min/次, 1次/d。手法需要輕柔、舒緩地進行[2]。通過上述治療促進周圍淋巴液向中央淋巴系統的回流, 達到消除患肢腫脹的作用。療程2~4周。
1.3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后使用皮尺分別測量其肢體周徑(cm)[3]。測量部位為:髕骨中心上緣10 cm處;髕骨中心處;髕骨下緣10 cm處。
15例患者均完成2~4周的康復護理治療, 小腿周徑在治療前后有明顯變小, 6處周徑縮短均值為(4.62±0.43)cm;5處周徑縮短均值為(4.15±0.86)cm;4處周徑縮短均值為(2.72±0.50)cm。最大縮短值為6 cm。在1個月的隨訪中, 患者下肢腫脹未見反彈。
3.1 下肢淋巴循環改善的重要性 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是人體兩大循環系統, 但是人們往往忽視淋巴循環, 當肢體因為各種原因引起腫脹時, 人們對淋巴回流的意義也不夠重視[4], 淋巴循環在維持機體循環中作用同樣重要。因此當人體淋巴循環回流發生障礙時, 組織間隙膠體滲透壓增大, 出現肢體腫脹, 長時間腫脹能使皮下結締組織纖維化, 皮膚質地變硬、粗糙。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 創傷后淋巴回流受阻與靜脈循環障礙在導致肢體腫脹上同樣不可忽視。所以, 在改善下肢靜脈回流的同時, 淋巴循環的改善同樣重要[5]。
3.2 手法的操作及效果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操作時需要輕柔、舒緩地進行, 因為淋巴系統和血管一樣在皮下淺層, 不需要很大的力氣, 只是稍施加壓力即可, 這樣既使患者感覺不到疼痛及不適, 也能保護治療師及康復護士避免手部疲勞受傷。在手法操作時, 通過手法操作的順序, 患者可自覺腫脹的肢體組織液的流動向肢體近端, 并且在治療結束后患者能明顯感覺到肢體較治療前舒服, 肢體也較前靈活。有效的康復護理對下肢創傷術后肢體腫脹的恢復十分重要, 注重對下肢創傷后肢體腫脹的護理, 可促進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復,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徒手淋巴引流治療有療效顯著、操作方便簡單、治療無副作用等特點, 在康復護理及治療上, 這種治療方法便于掌握, 臨床上操作起來也很簡便,對于術后引起的淋巴水腫, 能夠有效改善淋巴循環, 促進組織液回流, 減輕肢體腫脹不適癥狀, 因此徒手淋巴引流手法是一種治療水腫有效的康復護理技術[6-10]。
總之,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及康復護理對于術后下肢淋巴水腫有顯著的療效, 能夠改善淋巴循環, 有效緩解術后水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及應用。
[1] Isl I.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lymphedema.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ymphology.lymphology, 1995, 37(4):113-117.
[2] Whinfield AL.The effect of massage on the swollen leg.JBrit Podiatr Med, 1995, 50(4):47-49.
[3] Schonvvetter B , Soares JL, Bagatin 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gynoid lipodystrophy.An Bras Dermatol, 2014, 89(5):712-718.
[4] 糜中平, 徐道明, 郭海英, 等.徒手淋巴引流技術結合穴位點按對大鼠下肢創傷后腫脹的影響.中國康復, 2012, 27(4): 243-245.
[5] 鞠伶偉, 陳雷, 劉兆喆, 等.手法淋巴引流綜合消腫療法治療雙下肢淋巴水腫1例.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 2017, 5(2):88-90.
[6] 徐道明.徒手淋巴引流技術對大鼠下肢創傷后腫脹及TNF-a影響的研究.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2.
[7] 陳超.徒手淋巴引流技術治療關節置換術后下肢腫脹的臨床研究.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2.
[8] 劉寧飛, 汪立, 陳佳佳, 等.手法淋巴引流綜合治療肢體慢性淋巴水腫.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10, 26(5):337-339.
[9] 胡家才, 楊智杰.中藥與手法、綁扎療法綜合治療下肢慢性淋巴水腫.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 12(5):22-24.
[10] 周劍國, 劉寧飛, 蔣朝華, 等.手法淋巴引流治療亞臨床感染性淋巴水腫的臨床應用.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 2009, 5(2): 97-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104
2017-06-09]
116000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 康復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