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軻
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或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研究
韋 軻
目的 探討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或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76例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單藥組和聯合組, 各38例。單藥組采用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治療, 聯合組采用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比較兩組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治療效果、羥考酮控釋片應用劑量、干預前后患者疼痛評分。結果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4.74%)高于單藥組(76.3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單藥組疼痛評分為(6.20±0.25)分,聯合組為(6.21±0.21)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聯合組疼痛評分為(1.01±0.32)分,低于單藥組的(2.98±0.69)分(P<0.05)。聯合組羥考酮控釋片應用劑量為(60.51±11.41) mg/d, 明顯低于單藥組的(74.38±12.77)mg/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效果優于單用羥考酮控釋片, 可減少羥考酮控釋片用量, 減輕患者疼痛, 值得推廣。
羥考酮控釋片;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加巴噴丁;單藥;臨床效果
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是神經系統炎癥或損傷所致病理性改變, 疼痛發生過程由炎性細胞因子、免疫細胞等參與, 可通過大量釋放炎性細胞, 結合神經元激活受體和膠質細胞,促進神經元的興奮性, 降低疼痛閾值, 從而出現明顯疼痛,可見在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持續過程中, 炎性細胞因子發揮重要作用。疼痛不僅是生理應答之一, 也是主觀心理體驗之一, 對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進行有效控制, 有利于生物靶向治療、放化療等的有效開展[1,2]。本研究分析了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或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經細胞學或病理學證實, 且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單藥組和聯合組, 各38例。聯合組男23例, 女15例;年齡42~75歲, 平均年齡(52.84±7.39)歲。其中, 肺癌8例,胃癌5例, 大腸癌5例, 乳腺癌4例, 鼻咽癌5例, 肝癌4例,宮頸癌5例, 食管癌2例。單藥組男24例, 女14例;年齡43~75歲, 平均年齡(52.91±7.36)歲。其中, 肺癌7例, 胃癌5例, 大腸癌5例, 乳腺癌4例, 鼻咽癌5例, 肝癌5例, 宮頸癌5例, 食管癌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單藥組采用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治療, 初始劑量為40 mg/次, 2次/d。聯合組采用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其中, 羥考酮控釋片用法和用量同單藥組。同時給予加巴噴丁口服, 600 mg/次, 1次/晚。兩組均根據患者疼痛控制情況酌情減少用藥量。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羥考酮控釋片應用劑量、干預前后患者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0~10分, 分數越高則疼痛越劇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三個等級[3]。顯效:經治療1周無疼痛;有效:治療1周疼痛減輕, 但未完全消失;無效:治療前后疼痛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單藥組治療顯效18例, 有效11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76.32%;聯合組顯效21例, 有效15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94.74%。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藥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干預前單藥組疼痛評分為(6.20±0.25)分, 聯合組為(6.21±0.21)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聯合組疼痛評分為(1.01±0.32)分 , 低于單藥組的 (2.98±0.69)分 (P<0.05)。
2.3 兩組羥考酮控釋片應用劑量比較 聯合組羥考酮控釋片應用劑量為(60.51±11.41) mg/d, 明顯低于單藥組的(74.38±12.77)mg/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目前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多遵循三階梯治療原則,給予藥物鎮痛, 臨床以阿片類藥物為主要鎮痛藥物。羥考酮控釋片為阿片受體激動劑之一, 可在1 h內快速起效, 發揮鎮痛效果, 生物利用率高, 鎮痛強度高, 可對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進行快速控制[4,5]。而加巴噴丁可結合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 對其活性進行抑制而發揮鎮痛作用, 還可通過抑制谷氨酸釋放阻斷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傳遞, 通過促進腦內γ-氨基丁酸(GABA)受體效應水平的提高發揮減痛作用。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可增強協同鎮痛作用[6-10]。
本研究中, 單藥組采用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治療, 聯合組采用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結果顯示,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4.74%)高于單藥組(76.3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 單藥組疼痛評分為(6.20±0.25)分,聯合組為(6.21±0.21)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聯合組疼痛評分為(1.01±0.32)分, 低于單藥組的(2.98±0.69)分(P<0.05)。聯合組羥考酮控釋片應用劑量為(60.51±11.41)mg/d, 低于單藥組的(74.38±12.77)mg/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效果優于單用羥考酮控釋片, 可減少羥考酮控釋片用量, 減輕患者疼痛, 值得推廣。
[1] 黃振宇.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或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鎮痛效果.中國保健營養(月刊), 2012, 22(9):3628-3629.
[2] 戴文清, 胡曉曄, 吳方明.加巴噴丁聯合鹽酸羥考酮控釋片治療中重度癌痛的療效觀察.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4,20(15):2327-2330.
[3] 鄒三鵬, 胡剛, 周金梅, 等.鹽酸羥考酮控釋片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對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5(28):3448-3451.
[4] 姚鵬, 馬佳明, 丁遠遠, 等.鹽酸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痛的臨床應用.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1,34(22):10-13.
[5] 蔡智慧, 張翠英, 李卉, 等.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中重度癌性疼痛的臨床觀察.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3,23(17):64-66.
[6] 吳曉明, 李寧, 朱繼慶, 等.阿片類聯合激素及抗驚厥藥治療晚期癌痛的臨床觀察.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1, 16(1):58-60.
[7] 何志光, 姜樂.探討鹽酸羥考酮控釋片復合加巴噴丁治療老年糖尿病性神經痛的緩解效應.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8):24-25.
[8] 李小梅, 劉端祺, 吳航宇, 等.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或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研究.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0, 16(5):276-279.
[9] 秦曉冰, 宋成潔, 于韜, 等.鹽酸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療效觀察.徐州醫學院學報,2015(9):594-597.
[10] 王嫻, 熊盾, 楊波, 等.鹽酸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性疼痛療效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4(31):117-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56
2017-07-31]
113006 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院內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