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健
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竭臨床觀察
陸 健
目的 觀察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 50例早中期慢性腎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20例)和治療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基礎治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結腸透析治療,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患者中3例無效, 8例有效, 19例顯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患者中7例無效, 4例有效, 9例顯效, 治療總有效率為6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9, P<0.05)。結論 中藥結腸透析對早中期慢性腎衰竭療效確切, 有效延緩慢性腎衰竭進展, 值得推廣。
中藥結腸透析;早中期慢性腎衰竭;臨床觀察
慢性腎衰竭是指各種腎臟疾病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腎功能損害, 以代謝紊亂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中藥結腸透析能有效地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 減輕慢性腎衰竭癥狀, 穩定病情, 延緩病情進展。本科從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竭患者, 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 加用中藥結腸透析治療, 取得滿意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50例早中期慢性腎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20例)和治療組(30例)。治療組中男17例, 女13例;年齡最小37歲, 最大72歲, 平均年齡(54.28±17.72)歲;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16例, 糖尿病腎病9例, 高血壓腎病5例。對照組中男12例, 女8例;年齡最小36歲, 最大69歲, 平均年齡(59.49±11.48)歲;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 糖尿病腎病6例, 高血壓腎病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第7版《內科學》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1], 具慢性腎臟疾病或累及腎臟的系統性疾病病史, 178 μmmol/L<血肌酐(Scr)<442 μmmol/L或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在20~50 ml/min。納入標準:①經專科檢查,無結腸途徑治療機的禁忌證, 如大腸腫瘤、嚴重痔瘡、肛瘺等;②治療依從性好。
1.3 排除標準 ①嚴重心力衰竭及合并感染; ②腸道內惡性腫瘤;③嚴重水、電解質, 酸堿平衡紊亂;④嚴重內痔、肛管黏膜炎癥、水腫及有活動性出血;⑤結腸和(或)直腸術后1個月內, 人工肛門;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⑦對中藥結腸透析治療不能耐受者;⑧已規律進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治療, 主要為:①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高熱量、低磷飲食;②積極控制血壓;③及時糾正酸堿失衡及水與電解質紊亂;④積極糾正貧血;⑤積極控制血糖。
1.4.2 治療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應用JS-308型結腸途徑治療機, 由專職護士操作。中藥結腸透析方法:治療前囑患者排便, 取左側臥位。具體治療共分2個步驟: ①腸道清洗: 采用滅菌、無毒的反滲水選擇適當壓力進行全結腸灌注, 水溫37℃, 持續1 h, 用水約10~20 L, 至腸道清潔無糞便排出; ②中藥保留灌腸:于每次結腸透析后行高位結腸保留中藥灌腸, 方藥組成: 大黃30 g,蒲公英30 g, 煅牡蠣30 g, 龍骨30 g, 益母草30 g, 煎至300 ml,每次取150 ml, 藥液溫度37℃, 保留30 min。3次/周, 4周為1個療程, 連續2個療程,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或消失, Ccr升高幅度≥30%, Scr降低幅度≥30%;有效:臨床癥狀改善或消失,Ccr升高幅度≥20%, 或Scr降低幅度≥20%;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中3例無效, 8例有效, 19例顯效, 治療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患者中7例無效, 4例有效, 9例顯效,治療總有效率為6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9, P<0.05)。
有研究表明[2], 慢性腎衰竭時期經腸道途徑排泄的代謝產物達總量的80%, 灌腸療法可清除腸道代謝廢物。結腸透析與傳統的中藥灌腸相比, 利用結腸透析機可以使藥液流速、溫度、深度控制在有效范圍內, 其導管可深達腸腔30 cm以上,使透析面積擴大, 藥物保留吸收及毒素排泄增加, 從而達到減輕慢性腎衰竭癥狀, 穩定病情的目的。
中藥結腸透析模式其具有以下特點:①先用結腸透析機清潔腸道, 將腸道內的毒素徹底清除。克服了傳統灌腸只能灌不能洗的缺點, 使腸腔在清潔狀態下, 再行結腸透析或保留灌腸, 使藥物分子的活度增強。能使藥物更有效地直接作用于腸道, 減少了藥液有效成份的損失。②中藥復方煎劑具有通腑泄濁、化瘀解毒作用, 通過腸道吸收避免了肝臟首過效應, 同時促使毒素從腸道排出。③結腸透析機途徑給藥與傳統灌腸法相比, 其給藥面積顯著擴大, 其藥物吸收量和體內毒素的交換量都可成倍增加, 故臨床療效亦可顯著加強[3-6]。
灌腸中藥組方由大黃、蒲公英、益母草、牡蠣、龍骨組成,起到通腑泄濁、化瘀解毒的作用。方中大黃為君, 瀉濁排毒;蒲公英清熱解毒、益母草“消水行血, 祛瘀生新”為臣;牡蠣、龍骨為佐使, 斂陰散結, 與大黃合用, 可使大便溏而不瀉, 利而不傷正。諸藥合用, 共奏通腑泄濁、化瘀解毒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中藥大黃抑制體蛋白分解從而減少尿素氮的來源, 改善氨基酸代謝, 免疫調節, 抑制腎代償性肥大、緩解高代謝狀態;蒲公英則具抗菌消炎作用, 能夠有效抑制腸道細菌繁殖, 減少腸毒素的生成與吸收, 亦可有效抑制氮質產物的腸肝循環;牡蠣、龍骨主要含有碳酸鈣及磷酸鈣, 可改善鈣磷代謝, 同時具有吸附腸道毒素作用;益母草能防止血小板聚集, 改善腎內血流動力, 增加腎血流量,促進代謝產物排泄[7-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中藥結腸透析配合常規治療可明顯改善早中期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 減輕腎臟負擔, 阻止或延緩腎功能損害,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陸再英, 鐘南山.內科學.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549.
[2] 王梅.中藥結腸透析高位序貫療法對不同時期的慢性腎衰的療效分析.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11(2):235-237.
[3] 楊洪濤.中藥結腸透析在慢性腎臟病中的應用和地位.臨床腎臟病雜志, 2016, 16(6):324-326.
[4] 任桐, 趙菁莉, 林燕, 等.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衰竭臨床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1, 12(11):1012-1014.
[5] 魏金花, 李紀元, 張翠芹, 等.中藥結腸透析對慢性腎衰竭早中期的影響.中國中醫急癥, 2014, 23(7):1375-1376.
[6] 高繼寧, 李躍進, 趙怡蕊, 等.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竭80例.光明中醫, 2011, 26(6):1127-1129.
[7] 劉永麗.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衰竭早中期療效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4, 14(35):277-278.
[8] 王曉娜.結腸透析配合中藥灌腸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竭臨床研究.河北醫科大學, 2010.
[9] 李青, 王曉娜, 丁振華, 等.結腸透析配合中藥灌腸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竭療效觀察.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0(11):1908-1910.
[10] 姚書東, 王澤蘭.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中醫臨床研究, 2013(4):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64
2017-07-31]
110003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