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耀昌
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1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就關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關工委的同志堅持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推動關心下一代事業更好發展,為各級關工委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離退休老同志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弘揚‘五老精神,尊重‘五老,愛護‘五老,學習‘五老,重視發揮‘五老作用,推動關心下一代事業更好發展。”各級關工委是在同級黨委政府領導下的群眾性工作組織,由離退休老同志和黨政機關、群團組織的負責同志組成,“五老”是構建關工委組織的主體。沒有“五老”就沒有關工委組織,“五老”隊伍加強了,關工委組織就能成為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堅強堡壘”。“五老”在關心教育青少年中具有資歷、經驗、威望等優勢,發揮著其他組織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五老”隊伍建設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礎和保障。加強“五老”隊伍建設首先要發展壯大“五老”隊伍。結合黨委政府換屆,按照“有進有出,進出有序”的辦法,盡可能多地動員相對年輕,富有經驗和愛心的“五老”參與到關心下一代工作,改善“五老”隊伍的年齡、文化和素質結構,不斷增強“五老”隊伍的生機和活力。其次,要加強“五老”骨干的培訓。加強“五老”培訓,及時給“五老”“充電”,就能使“五老”的優勢進一步變優,作用更加凸現。要通過舉辦培訓班,分層分類培訓“五老”,幫助“五老”從關系國家未來、民族希望的戰略高度提升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大意義的認識,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圍繞社會治理、網吧監督、網絡大數據等方面分專題加強應知應會的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五老”服務青少年的能力。第三,要建立健全基層“五老”關愛激勵機制。形成尊重老同志、支持老同志、關心愛護老同志的濃厚氛圍,做到政治上給榮譽、業務上給指導、工作中給支持、生活上給關懷,對表現突出的“五老”,在以精神鼓勵為主的同時,開展一些慰問活動,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鼓勵他們為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多做貢獻。
二
關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多個領域、方方面面。各級關工委開展工作決不能單打獨斗,必須找準定位,加強同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爭取支持,借勢發力。要建立和完善關工委同有關部門的聯動機制,采取關工委搭臺、部門唱戲或聯合搭臺、共同唱戲等做法,充分發揮各部門在關心教育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從我省多年來的實踐看,關工委工作只有得到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的支持,才能更好地發揮優勢,取得成效。“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村)”創建一直是江蘇省關工委的工作重點,這項工作自2009年在全省全面部署開展以來,全省“零犯罪社區(村)”占比逐年提升到94.8%,創建達標率實現“六年六連升”。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從省到市、縣(區),始終堅持由政法委(綜治辦)牽頭,關工委具體組織實施,相關部門共同參與。關工委積極配合政法部門,抓基層,抓典型,創特色,從而有力保證了創建工作深入持久、扎實有效。
三
各級關工委是以關心教育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的群眾性工作組織。青少年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興趣愛好廣泛,對新事物、新情況充滿新鮮感、好奇心,但又因涉世不深、經驗不足,缺乏鑒別是非能力。當前社會多元、多樣、多變,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觀念交流交鋒日趨激烈,在這種大背景下,正處于思想逐步成型期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這樣那樣不良文化的影響和沖擊。隨著改革開放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農村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和隨同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大大增加,他們中的許多人或無固定住所,或享受不到流入地的公平教育資源,個人生存和成長往往陷入困境,比一般兒童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關工委要深入基層,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狀況、所求所需,更加貼近實際、貼近青少年開展好工作。要針對青少年的個性化特點和各自的生存、成長環境,加大服務幫扶工作力度。特別對留守、困境、閑散、“五失”等特殊群體青少年,要逐一摸清情況,建立臺賬,落實“一幫一”“幾幫一”的幫扶幫教措施,使他們共享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五老”是關工委組織的基礎,弘揚“五老”精神,發揮“五老”作用,是做好關工委工作的重要保障。黨政機關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是關工委開展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關工委要甘當配角,積極爭取部門支持,盡己所能做好工作。青少年是基層關工委和廣大“五老”面對面的服務對象,關工委和“五老”要用心用情用力關注、關心、關愛青少年,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盡心盡責做好服務關愛青少年工作,為推動關心下一代事業更好發展努力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省級機關工委原副書記)
責任編輯:劉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