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
【引用】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薄?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原文節選】
子曰:“我未見勇者?!被蛟毁R若弼。子曰:“弼也戾,焉得勇?”
李密問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勝者雄?!眴栍隆W釉唬骸氨匾擦x乎?”——《中說·周公篇》
【原文釋義】
文中子說:“我還沒有見過勇敢的人?!庇械娜苏f賀若弼(隋朝著名將領,以武猛而聞名)。文中子說:“賀若弼也就是兇暴點,哪里稱得上是勇呢?”
李密問英雄之道。文中子說:“能正確估價自己的人是英才,能戰勝自己私心雜念的人是雄才。”問什么是勇。文中子說:“那一定是要講道義的了?”
【經典簡介】
《中說》是隋朝思想家王通的門人與其對問之書。王通,隋朝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字仲淹,號文中子,唐初詩人王勃的祖父。王通胸懷遠大的政治抱負,在他的家鄉河汾龍門一帶聚眾講學,著書立說,門人自遠而至,如往來受業者不可勝數。門人弟子薛收、姚義根據其聽課筆記,仿《論語》例整理成《中說》一部,共十卷,內容主要是王通和他的學生學習討論哲學、歷史、政治、教育、社會、人生等各種問題,中心是如何治國安邦,發揚王道,傳播儒家學說,從中可以看出王通的核心思想是正人心和講誠信。
王通上承孔孟,下接韓愈、李翱以達宋代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政治上,以恢復王道政治為目標,倡導施行“仁政”,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哲學上,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圍繞“天人”這個核心,闡述其自然觀、發展觀、認識論思想,主流是唯物主義的;在文學上,論文主理,論詩主教之用,論文辭主約、達、典、則,提倡改革文風,具有歷史價值和進步意義。王通的學生房玄齡、杜淹、魏徵、李靖等都是唐初的重臣將相,足證王通的思想是有生氣的,其為師指導教育生徒亦是成功的。
《中說》雖在形式上仿效《論語》,但在內容上卻有所創新,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王通以昌明王道、振興儒學為教育的根本目的。他認為一個國家的興衰要依靠各種人才,而人才的養成必經學校的培養。有了合格的人才,王道才能倡明,儒學才能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