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召梅 袁從芳 林慶學
(山東省莒縣中醫醫院,山東 日照 276500)
云南白藥配合濕潤燒傷膏治療地西泮外滲性潰瘍1例療效觀察
鄧召梅 袁從芳 林慶學
(山東省莒縣中醫醫院,山東 日照 276500)
云南白藥;濕潤燒傷膏;地西泮;外滲性潰瘍
2016年7月,莒縣中醫醫院轉入1例因靜脈注射地西泮外滲致體表潰瘍患者,經精心治療與護理,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52歲。摔倒致多處軟組織損傷,在當地醫院醫治,因疼痛焦慮,兩日無法入眠,護士遵醫囑靜脈推注地西泮10 mg,藥物有滲出,致右手局部皮膚潰爛,家屬要求轉入我院治療。入院查體: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表情痛苦,全身及面部多處軟組織損傷,無骨折。飲食正常,睡眠差,二便調,既往體健,無食物及藥物過敏史,測體溫37.5℃,脈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壓125/80 mmHg,軟組織傷處均已初步清創處理,無滲血、滲液。推注地西泮滲出部位為右手背部,轉入我科時距藥物滲出時間3 h,初診見右手背部一個2.0 cm×2.0 cm水泡,極似沸水、熱油等燙傷狀,水泡周圍皮膚紅腫熱痛,本地醫院未作處理。
1.全身綜合治療。為防止感染,入院后即遵醫囑,全身應用抗生素及相應的營養支持治療,患者處于更年期,睡眠差,配合中藥調理內分泌及睡眠,同時軟組織傷創面繼續清創換藥。
2.局部處理。消毒手背藥物滲出部位及周邊皮膚,無菌注射器抽吸水泡內滲液,去除壞死表皮,見皮下組織蒼白,觸之無知覺,清除創面壞死組織,因手背肌肉組織薄弱,清創深層接近骨組織。用壓舌板在創面涂抹濕潤燒傷膏,用云南白藥粉覆蓋濕潤燒傷膏及周邊紅腫處。初期滲液較多,每日換藥2~3次,均采用暴露療法。待壞死組織界線明確后,清除創面液化的壞死組織,創面出現血性滲出物,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擰干拭凈滲出物,繼續涂抹濕潤燒傷膏,厚度視創面情況漸減,上層及外周仍敷云南白藥粉。待壞死組織全部清除,新鮮肉芽組織出現后,繼續用上法治療,每日換藥1次,直至創面愈合。
本例患者創面潰瘍為Ⅲ級,手背處軟組織薄弱,無法縫合,使用濕潤燒傷膏外敷云南白藥粉,恢復效果好,不留瘢痕,患者無痛苦,愈合時間為5周,治療過程中未發生創面擴大、感染、潰瘍加重等并發癥。
地西泮為高滲性,對血管腐蝕性強,應用時須確保輸液部位通暢,無滲漏。本病例滲出致軟組織潰爛極為少見,且發生在肌肉組織較薄弱處,若處理不當,極易發生軟組織潰瘍加重,并致壞死。我科及時用濕潤燒傷膏覆蓋在創面上,為創面營造一個生理性濕潤環境。該藥膏為淺棕黃色至深棕黃色軟膏,具有麻油香氣,主要成分有黃連、黃柏、黃芩、地龍、罌粟殼等,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及脂類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為組織修復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促進肉芽組織生長[1],還能明顯促進皮膚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增強其抵抗力,有抗炎、抗變態反應、抑菌、抗病毒等作用。云南白藥由三七、重樓、麝香等多味名貴藥材制成,局部外用可活血化瘀、抗炎消毒、消腫止痛,加速微循環血流速度和血管生長,促進傷口愈合[2]。另外,云南白藥對炎癥物質的釋放有抑制作用,對改善微循環、血管通透性等都有療效,能夠防止創傷感染。同時,云南白藥對創傷性疼痛、炎癥疼痛還有止痛作用。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經濟實惠,效果佳,患者無痛苦,值得臨床推廣。
[1]中國中西醫結合學燒傷專業委員會.燒傷醫療技術藍皮書(第一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41.
[2]湯光,周超凡,劉玉璽.中國基層醫師用藥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441-442.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