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 丹 敖 富
(遼寧省阜新蒙醫藥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199)
蒙醫肺熱證與肺炎的對比
牡 丹 敖 富
(遼寧省阜新蒙醫藥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199)
蒙醫;肺熱證;肺炎;對比
蒙醫肺熱證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西醫學的肺炎包括在蒙醫肺熱證的范疇內。蒙醫學對肺熱證的證候、病因、癥狀及辨證論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從蒙醫肺熱證與肺炎的概念、病因、臨床癥狀、治療原則等方面進行對比。
蒙醫肺熱證是由希拉失常而引起的以發熱、咳嗽為特征的一種病證[1]。肺炎是指發生在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所致[2]。
1.肺熱證的病因。蒙醫肺熱證的病因是由于三根平衡失調,特別是希拉熱邪熾盛于肺內所致。肺在五元中屬金,火為金之敵,故肺臟易為火所害。凡過食銳、熱性肺甘食物,或長期感冒不愈,汗后感涼,強力勞作而身體衰弱,以及感染粘蟲等,均可誘發本病。
2.肺炎的病因。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如細菌(肺炎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桿菌、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埃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真菌(白念珠菌、曲霉、放射菌等)、非典型病原體(軍團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弓形蟲、原蟲等)、理化因素(胃酸吸入、藥物等)。
1.肺熱證的臨床癥狀。肺熱證根據病情變化,可分為熱寒及熱痛兩種。肺熱寒證表現為高熱,呼吸短促,胸痛,初則咳而無痰,或咳吐咸味黃色泡沫狀痰;隨即咳嗽頻多,痰色愈黃,或帶血色,或兼見四肢厥冷,口唇發紫而起泡,脈及尿皆呈現熱象。肺熱痛證由于血、希拉熱邪熾盛于肺,并為粘熱作伴,遂致肺刺痛。發病急驟,起初表現為全身不適,咳嗽,兩脅刺痛,吸氣時又甚,氣息壅塞,口干舌燥、頻渴,亦有氣逆上沖,夜晚臥床輾轉不適。此時咯吐紅黃色或鐵銹色痰,有時咯出帶血痰,目赤而面色發紫,脈象數洪而促弦,尿赤黃而氣味蒸氣大。
2.肺炎的臨床癥狀。本病起病急驟,約1/3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自然病程7~10 d。①寒戰、高熱。典型癥狀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高達39~40℃,呈稽留熱型,伴有頭痛、全身肌肉酸軟、納差。使用抗生素后熱型不典型,年老體弱者僅有低熱或不發熱。②咳嗽、咳痰。早期為刺激性干咳,繼而咯出白色黏液痰或帶血絲痰,1~2 d后可咯出黏液血性痰、鐵銹色痰、膿性痰,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黃而稀薄。③胸痛。常有劇烈胸痛,呈針刺樣,隨咳嗽或深呼吸而加重,可向肩或腹部放射。下葉肺炎可刺激膈胸膜引起腹痛,可被誤診為急腹癥。④呼吸困難。因肺實變致通氣不足、氣體交換障礙、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而出現發紺、胸痛、呼吸困難。
1.肺熱證的治療原則。①肺熱寒證。主要以清熱為主,并防其轉變為巴達干性病。藥物宜投沙參七味湯、檀香八味散,白糖水送服。病勢重者,可用檀香八味散加少量麝香、牛黃,或投肺熱普清散、八貴散加冰片0.3 g,引用苦參七味湯送服。為清逐熱邪余毒,可用舵手四味散或舵手十味散所制膏劑加銀珠、甘草、葡萄、茵陳內服瀉之。飲食起居應忌熱、銳之品,禁勞役過度。②肺熱痛證。治以祛熱鎮痛為原則,并須防赫依合并為邪。藥物宜以沙參四味湯、黑云香四味湯為主,尚可投肺熱普清散加鎮刺痛六味散,開水送服。粘熱盛者,可投祛粘瀉劑,用黑云香煎湯送服。老年人或合并赫依者,宜投沉香十五味散、沉香八味散。待刺痛緩解,可投犀角二十五味丸。外治方法,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可取肱側脈、肘外脈、肘內脈放血,或服舵手十味劑、舵手四味劑等瀉劑加硼砂、甘草、茵陳內服瀉之。飲食起居宜忌熱、銳性飲食,禁勞役過度。
2.肺炎的治療原則。患者除臥床休息、大量飲水、吸氧、積極排痰外,肺炎治療的首要治療措施是正確應用抗生素。細菌性肺炎的治療包括針對病原體治療和經驗性治療。前者根據痰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體外試驗敏感的抗菌藥物;后者主要根據本地區肺炎病原體流行病學資料,選擇可能覆蓋病原體的抗菌藥物。此外,還根據患者的年齡、基礎疾病、疾病嚴重程度、是否有誤吸等因素,選擇抗菌藥物和給藥途徑。疑為肺炎即馬上給予首劑抗菌藥物,病情穩定后可將靜脈途徑改為口服治療。肺炎抗菌藥物療程至少5d,多數患者要7~10d或更長療程,體溫正常48~72h,無肺炎任何一項臨床不穩定征象可停用抗菌藥物。
蒙醫肺熱證與肺炎臨床癥狀較相似,因此,蒙醫學認為肺炎應包括在蒙醫學的肺熱證范疇。但兩者之間也有不同之處,如從病因來說,肺熱證的病因由于三根平衡失調,特別是希拉熱邪熾盛于肺內所致。而肺炎的原因很多,如細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體、理化因素等。其次治療原則也有不同之處,蒙醫治療肺熱證時治以祛熱鎮痛為原則,并須防赫依合并為邪。而肺炎治療的最主要環節是抗感染。因而,各民族醫學雖然在理論、醫學思想以及醫療實踐等都保持著各自的特色,但它們在歷史發展中又不斷地相互影響、交流與滲透。因此,隨著傳統蒙醫與現代醫學融合的加快和蒙醫技術的不斷進步,蒙醫肺熱證在今后的診療上一定可以具有更好的發展高度。
[1]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2:74-75.
[2]王庸晉,宋國華.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47-48.
[3]崔玉忠,岳暉.淺談肺炎的預防和治療[J].文摘版:醫藥衛生,2015(1):120.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