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岳偉 孫薇
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價值探析
王紅 岳偉 孫薇
目的 探討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使用標準藥物治療方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 兩組患者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酰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2%,對照組為2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7例患者肝功能檢驗結果異常, 對照組無一例患者肝功能檢驗結果異常,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效果明顯, 能顯著改善血脂水平, 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但他汀類藥物會對患者肝臟造成一定負擔, 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肝腎功能進行用量、用法上的調整, 保證用藥安全。
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心血管疾病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越來越多的公眾容易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形成各種不良嗜好(抽煙、酗酒等),而不良習慣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 因此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死亡率呈上升趨勢。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8.0±4.3)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排除標準[1]:①因認知障礙、精神疾病因素導致溝通障礙者;②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③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 有明顯心律失常、心臟擴大者。
1. 2 方法 對照組使用標準藥物治療方案, 具體方法:①抗凝:于患者皮下注射4500 U低分子肝素, 2次/d。②抗血小板聚集:給予患者阿司匹林100~300 mg, 口服。③擴張冠狀動脈:給予單硝酸異山梨酯靜脈滴注, 40 mg/次, 1次/d。④心肌缺血改善:給予丹紅注射液40 ml, 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用藥的基礎上增加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 具體方法:給予阿托伐他汀80 mg/d, 根據患者身體代謝情況安排藥物服用時間, 患者出院后將劑量降低為40 mg/d, 出院第2個月將劑量降低至20 mg/d, 同時使用其他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進行聯合干預[2]。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心血管事件、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和統計。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膽固醇為(5.10±0.4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3.42±0.30)ml/dl,甘油三酰(1.98±0.35)mmol/L, 對照組分別為(5.09±0.30)mmol/L、(3.40±0.75)ml/dl、(1.97±0.34)mmol/L,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膽固醇為(3.08±0.60)mmol/L,低密度脂蛋白(1.62±0.42)ml/dl, 甘油三酰(1.40±0.130)mmol/L,對照組分別為(4.40±0.30)mmol/L、(2.40±0.50)ml/dl、(1.70± 0.32)mmol/L, 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及治療前(P<0.05)。
2. 2 兩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僅1例發生心絞痛癥狀, 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2%, 對照組發生急性血栓2例, 心源性猝死2例, 心肌梗死2例, 心絞痛4例,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20%;觀察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有7例患者肝功能檢驗結果異常,對照組無一例患者肝功能檢驗結果異常,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血管病發病的具體情況因人、因病而異, 但共同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 即低密度脂蛋白或膽固醇在血液中不斷堆積誘發了動脈粥樣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會對炎癥反應, 進而引發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構成心血管疾病的基礎條件, 因此降低心血管患者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心血管并預防與治療的關鍵[3]。
他汀類藥物的主要成分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抑制酶, 其能夠通過競爭性抑制阻斷細胞內內羥甲戊酸的代謝途徑, 起到降低細胞內膽固醇合成量的降低, 進而反饋性刺激細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活性, 從而起到降低血脂、膽固醇的作用, 因此能夠應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4-6]。
他汀類藥物的作用部位具有明顯的特異性, 其主要作用于肝細胞, 長期或大量服用他汀類藥物在有效緩解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癥狀的同時也會加重用藥者的肝臟代謝負擔[7]。因此心血管疾病在服用他汀類藥物時需要注意, 雖然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并不多, 并且多數為一過性不良反應, 不至于引起持續肝損傷和肌瘤, 但服藥期間定期進行肝臟檢查是必要的, 尤其是初次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前3個月, 如果肝臟血酶由于服藥異常偏高(達正常線3倍以上)時,應當和醫師進行溝通考慮是否停藥;部分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會發生橫紋肌溶解, 如果患者用藥后出現肌痛, 應當進行血漿肌酸肌酸酶的檢測, 排除肌溶解隱患;有時他汀類藥物還會引起患者消化道不適, 此種不良反應相對常見, 但一般情況下患者能夠忍受消化道不適感并繼續用藥, 如果持續性消化道不適并有加重趨勢則應進行消化道常規檢查。
綜上所述, 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效果明顯, 能顯著改善血脂水平, 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但他汀類藥物會對患者肝臟造成一定負擔, 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肝腎功能進行用量、用法上的調整,保證用藥安全。
[1] 鐘惠民. 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探討. 中外醫療, 2015(12):121-122.
[2] 馮雪梅. 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觀察.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10):70-71.
[3] 李學勛, 李健, 安毅. 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應用的研究. 醫學綜述, 2013, 19(4):690-693.
[4] 宗春繞, 周其華, 李靖, 等. 大劑量阿托伐他汀序貫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后左室功能的影響.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2, 15(11):1661-1663.
[5] 段鵬, 張西葉, 張小勇. 大劑量阿托伐他汀序貫治療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和短期心血管事件影響. 中國循環雜志, 2013(1):158.
[6] 宋元貞. 序貫療法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2):56-57.
[7] 羅曉菡, 盧英民, 李慶民. 他汀序貫治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1, 20(6):547-5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61
2017-04-20]
154002 佳木斯市骨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