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華
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重性抑郁癥的護理體會
郭秀華
目的 總結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重性抑郁癥的護理效果。方法 70例重性抑郁癥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5例。對兩組患者均采用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以及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及患者護理滿意率。結果 ①HAMD評分:治療前, 觀察組HAMD評分(23.5±3.6)分與對照組(23.3±3.5)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 觀察組HAMD評分(15.6±2.3)分、對照組HAMD評分(19.3±2.2)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 且觀察組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不良反應: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20例, 其中惡心嘔吐5例、心跳過快8例、過度鎮靜2例、準體外系反應5例, 不良反應率為57.14%;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22例, 其中惡心嘔吐7例、心跳過快6例、口干便秘4例、激越2例、睡眠障礙3例, 不良反應率為62.8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③臨床護理效果:觀察組痊愈率8例(22.86%)、顯效10例(28.57%)、好轉11例(31.43%)、無效6例(17.14%),總有效率為82.86%;對照組痊愈率6例(17.14%)、顯效8例(22.86%), 好轉9例(25.71%), 無效12例(34.29%), 總有效率為65.71%;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④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15例、較為滿意16例、不滿意4例, 總滿意率為88.57%;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8例、較為滿意12例、不滿意15例, 總滿意率為57.14%;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重性抑郁癥效果顯著, 進行人性化護理患者滿意度較高, 值得推廣應用。
氨磺必利;艾司西酞普蘭;重性抑郁癥
抑郁癥即抑郁障礙, 是心境障礙中的主要類型,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心境異常低落, 與處境極為不符, 抑郁癥患者情緒轉變極快, 能夠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 更為嚴重的是重性抑郁癥患者會出現幻聽、幻視, 具有自殘、自殺傾向, 且不受控制, 是導致抑郁癥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1-5]。重性抑郁癥患者已經脫離心理干預范疇, 必須進行藥物治療, 才能夠對病情進行緩解, 因而, 研究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重性抑郁癥的護理體會具有重要意義, 能夠有效治療重性抑郁癥, 安撫患者情緒, 降低患者發病幾率, 避免患者自殘、自殺, 盡最大可能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針對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重性抑郁癥的治療與護理進行詳細的闡述,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9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性抑郁癥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5例。觀察組男17例, 女18例;年齡19~57歲, 平均年齡(34±8)歲;平均住院次數(3.1±1.4)次;病程3~12年, 平均病程(6.7±2.6)年。對照組男20例, 女15例, 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7±7)歲;平均住院次數(2.1±1.9)次;病程2~14年, 平均病程(7.1±2.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①是否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②HAMD-17得分是否≥18分;③是否物理、生化檢查結果均正常, 排除精神病性癥狀、自殺傾向、濫用藥物或酒、嚴重器質性疾病以及雙向情感障礙等;④是否經≥2種抗抑郁藥物治療1.5個月以上, 效果不佳[6]。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治療方法:①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均需要經過1周的清洗期, 將體內之前殘留的心境穩定劑與抗抑郁藥物排出體外。②觀察組患者艾司西酞普蘭的起始量為5 mg/d, 氨磺必利起始量為5 mg/d, 根據重性抑郁癥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不良反應情況, 在2周內逐漸增加藥量, 艾司西酞普蘭增加至10~30 mg/d, 氨磺必利增加至10~15 mg/d。起初, 兩組患者的服藥時間均為晚上服用1次, 隨著藥量的增加, 改為早晚2次服用。在治療中需要注意如下:①在治療過程中, 部分患者心率過快, 睡眠不佳, 針對此類患者, 可以酌情使用其他藥物輔助治療, 如鹽酸普萘洛爾等;②治療前后需要對患者的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以及肝腎功能進行檢查, 隨時了解重性抑郁癥患者的病情與身體狀況;③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 抑郁癥患者較為特殊, 不僅需要生活護理, 更需要心理護理, 需要盡最大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適,顧及患者情緒, 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 為重性抑郁癥患者營造一個較好的治療環境。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記錄兩組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HAMD評分, 總分越高, 證明抑郁癥狀越明顯, 總分越低, 改善越明顯。②同時, 通過副反應量表(TESS)評分評定不良反應情況, 分值越高, 不良反應越重, 分值越低, 不良反應越低。③觀察兩組患者HAMD評分減分率, 通過減分率評價護理效果, 分為痊愈、顯效、好轉、無效, 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④通過自制量表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 結果分為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 總滿意率=(滿意+較為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①HAMD評分:治療前, 觀察組HAMD評分(23.5±3.6)分與對照組(23.3±3.5)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 觀察組HAMD評分(15.6±2.3)分、對照組HAMD評分(19.3±2.2)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 且觀察組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不良反應: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20例, 其中惡心嘔吐5例、心跳過快8例、過度鎮靜2例、準體外系反應5例, 不良反應率為57.14%;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22例, 其中惡心嘔吐7例、心跳過快6例、口干便秘4例、激越2例、睡眠障礙3例, 不良反應率為62.8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③臨床護理效果:觀察組痊愈率8例(22.86%)、顯效10例(28.57%)、好轉11例(31.43%)、無效6例(17.14%), 總有效率為82.86%;對照組痊愈率6例(17.14%)、顯效8例(22.86%), 好轉9例(25.71%), 無效12例(34.29%), 總有效率為65.71%;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④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15例、較為滿意16例、不滿意4例, 總滿意率為88.57%;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8例、較為滿意12例、不滿意15例, 總滿意率為57.14%;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性抑郁癥治療困難, 發病原因不明, 涉及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因素, 研究顯示[7], 可能與五羥色胺與去甲腎上素低下有關。因而, 采用藥物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 利用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重性抑郁癥患者情緒變化大, 極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等問題,對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十分重要。人性化護理措施[8-10]:①進行專業化、特殊的生活護理, 如, 對于有自傷危險的患者堅持安全查房, 檢查病房內是否有尖銳、危險物品, 保證患者的安全。對于表情緊張、坐立不安的患者需要嚴密觀察, 以免發生意外。對于具有藏藥行為的患者需要在確定患者服下后才能離去, 以免患者積少成多, 大量服用, 出現自殺情況。②注重心理護理, 抑郁癥患者心理較為脆弱, 看待問題悲觀消極, 護理人員需要耐心、細心, 給予此類患者更多的關心,與患者進行交流, 溝通, 調節患者緊張情緒, 使患者感受到關心與愛護。③還需要鼓勵患者多與外界接觸, 積極融入到集體生活去, 在人際交往中, 轉移患者注意力, 提升患者自信心, 幫助患者解脫。
綜上所述, 氨磺必利合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重性抑郁癥患者療效顯著, 再加上對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 能夠為抑郁癥患者營造舒適的治療環境, 提高治療的有效性, 盡可能降低抑郁癥患者自殺率, 挽救患者生命, 該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 楊敏, 康洪鈞, 戴曉暢. 抑郁癥的發病機制與治療進展.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15, 37(3):233-235.
[2] 劉海平. 抑郁癥患者攻擊行為與應付方式、焦慮、抑郁的關系.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5, 47(4):1133-1137.
[3] 房俊芳, 王倩, 王濱, 等. 功能MRI揭示抑郁癥腦結構及功能變化的應用及展望. 磁共振成像, 2015(1):52-57.
[4] 孫文文. 對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的效果觀察. 母嬰世界, 2015(8):300.
[5] 王彥芳, 杜巧榮, 李素萍, 等. 伴發睡眠障礙首發抑郁癥認知功能損害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5(2): 71-75.
[6] 陳鈺, 龔繼芬, 丁迎. 研究艾司西酞普蘭單用與合用氨磺必利在重性抑郁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64):14-15.
[7] 徐莉萍, 謝永標, 劉破資, 等. 原發性失眠患者血漿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與心理狀況的相關分析.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6, 15(3):240-241.
[8] 葉萌, 周新芳, 徐曉津, 等. 艾司西酞普蘭單用與合用氨磺必利治療重性抑郁癥的療效和安全性. 精神醫學雜志, 2013, 26(4):290-291.
[9] 胡清川, 張弛, 彭晶. 氨磺必利合并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對照研究.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13, 23(3):152.
[10] 彭道明, 陳瑩. 艾司西酞普蘭合并氨磺必利或奧氮平治療老年性抑郁癥.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4, 9(4):349-3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97
2017-03-30]
021000 呼倫貝爾市精神衛生中心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