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蒔鄭萌裴勇
(1,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富延沙棘種植研究所137400;2,內蒙古烏蘭浩特農業局137400)
利用智能手機無人式放牧及智能化牧場管理
鄭蒔1鄭萌1裴勇2
(1,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富延沙棘種植研究所137400;2,內蒙古烏蘭浩特農業局137400)
智能放牧系統是利用北斗衛星定位技術、遙控技術、智能化管理牧場和日常生活。依靠移動網絡覆蓋,真正做到畜牧生產遠程透視現場、即時監管運營。本文主要介紹通過智能手機實現放牧及智能放牧采取的相應措施,具體操作規范,促進放牧實現無人化,牧場管理智能化。
智能手機;無人放牧;智能飲水;操作
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關鍵在于農牧業科技支撐能力的提升,從依靠資源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以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
智能手機進行集中牛、羊放牧,首先要設定放牧區域,根據區域大小、地型、地貌設定電子圍欄,圍欄層與層之間間隔大概4m左右。最里層的目的是阻攔牛羊,禁止其碰到畫好的電子圍欄線上。如果沒有管理好,牛羊觸碰到設定的電子圍欄上,會引起手機自動報警,報警聲會持續不斷,到有人處理為止。處理分為兩種,一種是看管人前去將羊圈回,一種是指揮攜帶傳遞聲音的對講機的牧羊犬將羊圈回。
圍欄中層有按照東、南、西、北4個方向設置錄好驅趕羊群的口令錄音機,報警后,羊群聽到聲音口令也會調頭回圈內。為了防止雨水進入錄音設備,需要在設備上包上塑料口袋,以防止設備受濕受潮。警報響起后手機可以通過畫面看到實拍畫面,也可以同時遙控4臺攝像機的開關。
在圍欄第2層與第3層中間4角也要設置4臺防水且360°旋轉可活動式攝像頭,主要目的是防范最外層的外來動物和人員。
手機智能化無人管理設備可以同時管理上千只羊,對于上萬只羊群的管理需要飛行器管理來實現,同時配備7只以上牧羊犬。飛行器管理設備也可以將實際抓取的錄像傳遞到手機,方便管理人通過手機管理羊群。但飛行器成本高,一臺成本大概上萬元,雖然容易操作,可以錄音、可以驅趕羊群,但用量少。
智能化管理的效果可以從微小的事情上體現出來,比如羊群圈舍門的開關通過手機控制后,可以減少擁堵現象,能有效減少外傷羊的數量。一般情況下夏季放羊開門時間為3∶30~4∶00,此時天剛亮,溫度適宜,晚上8∶30~9∶30將羊群趕回休息。圈舍門和小柵欄門的手機智能開啟是智能管理的開端,飲水智能化也是智能管理的一項內容。每天羊群回圈休息前都要通過手機智能控制來引導羊群飲水,以減少羊群飲用臟水的幾率和疾病發生幾率。在冬季可用手機智能管理來控制羊群飲用溫水。智能管理的另一項內容是給每只羊帶上電子耳標,使羊在通過柵欄門時自動記數。這種通過門上天線進行對羊群掃描記錄數量的智能管理可防止羊的丟失。利用GPS定位器和互聯網的網絡信息聯結手機APP的功能,起到了物聯網的全部過程。
手機遠程控制功能是指通過手機特定軟件對放牧周界報警安防功能進行設置與不撤防以實現對羊群的遠程控制,最終達到在家中也能實現對牧區的控制作用。手機電子圍欄的作用可掌握牧區羊群的活動軌跡和過往記錄;也可以記錄牛羊在本地的一切活動情況,并且可以對牛羊進行電子布控和實現通訊管制。
該產品基于GSMIGPRS網絡和GPS衛星定位系統,通過短信息、手機APP或網頁對遠程目標進行定位或監控,是技術最先進的GPS和AGPS雙定位。該設備廣泛應用于農牧區放牧跟蹤定位。定時跟蹤:顯示設備最后一次定位位置,撥打電話喚醒設備,設備自動定位更新到最新位置,達到可根據羊場啃吃程度,及時更換新草場,防止過渡傷害草原。電子圍欄:設置圍欄,當動物或外來人進入或者羊群出去圍欄時,發送報警到APP手機上。
利用手機APP技術,智能管理系統可以同時綁定牧羊人的手機、綁定主人的手機以及綁定家里其他人的手機等多部手機,被綁定的手機都可以指揮牧羊犬把分散的畜群圈回,并集中到指定地點。采用手機智能管理羊群的系統適合大型放牧的情況,牧羊人可以隨時根據手機反映的情況來查看羊群狀態,可以減輕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一臺手機可以不限數量和距離的同時查看幾個羊群的位置,并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追蹤,人和動物不在一個城市的情況也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精準定位。快速定位:1秒鐘快速不限距離找到羊群位置。在手機上設置好電子圍欄 (安全區域),當羊走出設定的范圍區域時手機可收到報警提示,防止羊吃莊稼。GPS帶在羊脖上,根據不同羊的脖子大小,項圈大小自由調節,雙層卡扣,材質耐磨、防刮,非常適合野外養殖使用。
智能放牧系統是利用衛星定位技術,依靠移動網絡覆蓋,使牧民無論在牧區還是在城市均能通過智能手機隨時登錄系統,監控草場動態,對草場和畜群進行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報警、監控和管理。智能放牧系統實現精細化、虛擬化、遠程化、自動化的放牧管理及牧場智能化管理,有效減少能耗、降低成本與勞動強度。
鄭蒔,本科,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智能化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