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軍
(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畜牧獸醫工作站836500)
淺談奶牛乳房炎診療
董學軍
(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畜牧獸醫工作站836500)
乳房炎是奶牛乳房受機械性刺激、遭受病原微生物浸入或化學物理性損傷導致奶牛泌乳量下降,乳汁變質,甚至喪失泌乳能力的一種乳房實質、間質的炎癥。嚴重影響養牛業的經濟效益與持續發展。本文簡述奶牛乳房炎的危害、發病原因及癥狀,從而得出有效的診治方法與預防措施,供大家借鑒。
奶牛;乳房炎;診療
主要危害為產奶量減少,污染鮮奶質量,牛群生產成本加大。
致病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因素,目前報道過的大概有80多種,可將其分為兩大類。
無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支原體等。此類致病菌通過接觸傳染性病原微生物植于乳房,在擠奶工擠奶或機械設備擠奶時進行傳播。
大腸桿菌、產氣腸桿菌、假單胞菌及其他革蘭氏陰性菌、凝固霉陰性葡萄糖菌、真菌、化膿性放線菌及牛棒狀菌。其中,有部分由皰疹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引起。在飼養管理過程中,牛舍、牛場衛生條件差,擠奶條件差,溫度不適宜等都能誘發奶牛乳房炎,加之奶牛自身免疫系統功能低下造成致病菌感染而導致患病。因此,加強環境管理和飼養管理是預防乳房炎的關鍵。
奶牛乳房炎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隱性乳房炎和臨床乳房炎。
又稱亞臨床型乳房炎,是發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類型。該類型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乳房和乳汁沒有肉眼可見異常,但用細菌學和生物化學檢查時可發現乳汁有明顯理化性質和細菌學上的變化。具體表現為乳汁pH值7.0以上,奶中體細胞計數在20~50萬個/ml。
乳房和乳汁都有肉眼可見的異常狀況,為乳房間質、實質或間質實質共同發炎。臨床癥狀為乳汁變性,且混有凝塊、血液或膿液,乳房組織不同程度的腫大疼痛等。
隱形乳房炎無肉眼可見的癥狀,診斷要依靠病原微生物檢查、細胞學檢查、pH值檢查及氰化物檢查方可確診。
臨床型乳房炎可根據其乳汁和乳房的臨床變化進行診斷。主要表現為患病乳區紅腫,發熱,疼痛,乳汁中有絮狀雜質,泌乳量減少并且分泌受阻,癥狀比較嚴重的患病牛有明顯的疼痛癥狀,伴隨著食欲下降,泌乳量嚴重減少并受阻,乳汁中有血液和凝塊。
乳房炎的治療以殺滅病原菌為主并積極消除炎癥。可使用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磺胺類及喹諾酮類等。可使用全身療法或乳房灌注的方式用藥。中獸醫研究所有研究發現,氯霉素和紅霉素是治療乳房炎的首選藥物。此外,也可采取乳房灌注乳酸環丙沙星的方式治療漿液型和卡他性乳房炎。乳頭藥浴法、乳頭保護膜法對治療隱形乳房炎有很好的效果。
在養殖實踐中,中草藥在治療奶牛乳房炎時被廣泛使用。常用的藥物有復方蒲公英煎劑液 (內服)、902乳炎康 (外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