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剛 (江蘇省常熟市董浜動物防疫站 215500)
規模化豬場疫病控制策略探析
周振剛 (江蘇省常熟市董浜動物防疫站 215500)
我國養殖行業發展十分迅速,養豬業就是其中之一,其規模也越來越大,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一些問題,豬疾病問題對養豬業的危害變得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各種傳染性疾病對豬危害更加嚴重,嚴重影響養豬業的穩定發展。而且,近些年來,各種豬病也變得更加復雜,種類越來越多,如何控制各種疾病的產生、傳播,如何治療豬病已成為養豬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規模化豬場疫病的現狀及控制策略進行簡略探析。
規模化;豬場;疫病
近年來,養豬行業呈現出一個很好的趨勢,很多人從事養豬業,但由于不專業和不科學的養殖,造成各種豬病泛濫,沒有有效的預防、控制和治療方法,造成嚴重的損失。本文介紹了常見的疾病產生、預防和治療手段。
近些年來,豬病已不是早前單一的疾病了,而是多種病原體共同引起的疾病,而這種情況造成的疾病在治療上更加復雜,同時伴隨著的是病發率高和死亡率高,產生極其嚴重的危害,難以控制,尤其是傳染疾病,傳染性強。
早些年,養豬業最主要的豬病是繁殖障礙病,但近些年來,由于養豬業規模變大,養豬數量增加,但同時養豬環境變差。目前來說,最主要的豬病就是呼吸道疾病,而且,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造成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也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1]。
由于近年來養豬行業中最為嚴重的疾病是呼吸道疾病,養豬業對繁殖障礙疾病有些忽視,但實際上,繁殖障礙疾病仍然是養豬業十分具有破壞性的危害疾病,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仍然十分嚴重。
隨著社會進步,各種治療疾病的藥物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各種病原體也對藥物產生抗體或者發生變異情況。各種綜合性疾病會直接侵害豬免疫系統,由此造成豬免疫力下降,整體健康水平受到危害,更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尤其是近些年來,免疫抑制性疾病對養豬業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加嚴重。
規模化豬場疫病是對養豬業的穩定發展造成阻礙的一個嚴重問題,為此,如何有效的控制疫病成為重中之重。只有有效控制各種疫病才能更好的促進養豬業穩定健康發展。“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是一個做好疫病防控的標準,預防是控制疫病的重點,在預防后仍然有疫病產生才需要做到治療,重視疫病預防可以有效的防止疫病產生,對比來說,預防比治療花費更少[2]。
豬場選址上選擇一個背風、向陽、有利于排水的地點對豬養殖是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滿足上面的條件同時還要遠離各種主要公路與居民點,如果有條件要選擇一個砂質土地。動物有自己的適宜生長環境,最適宜豬生長的環境溫度為11~32℃,濕度為50~70%,冬季通風的風速為0.1~0.2m/s,更有利于排放濁氣。夏季要盡可能的加大空氣流通,這樣才能更好的降溫和降濕,同時有效的將有害氣體排出,保持空氣新鮮。只有在一個適宜豬生存和生長的環境下才可以更好的保持豬新陳代謝,使豬有良好的免疫力,可以更好的抵制各種疫病的侵害。但在實際生產中,養殖戶往往很難做到,沒有良好的環境,使豬群更容易感染各種疾病,造成嚴重的損失[3]。尤其是冬季,為提高豬舍溫度,大部分養殖戶會將門窗緊閉,防止散熱,但這就造成空氣質量極差,嚴重影響豬生存環境,十分容易引起各種呼吸道疾病。應采取加熱措施提高豬舍溫度,同時打開門窗進行通風。豬場中豬舍間應保持一定的間隔以保證空氣流通,但很多養殖戶為了在有限空間內養殖更多的豬,往往會縮小豬舍之間的間隔,有些甚至沒有間隔,豬舍之間的間隔應保持在10~12m以上,大部分養殖戶減小間隔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養殖量來增加收入,但減少間隔會使得空氣難以流通,豬生存環境變差,更容易受到疫病侵襲,一旦感染疫病,會使得更多的豬受到傳染,即使采取藥物進行治療,也會產生極大的損失,得不償失。
豬產生群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環境中病原體達到一定數量,豬體自身免疫力無法抵抗,做好消毒和保潔措施可有效降低病原體數量,使豬體自身可以抵抗病菌侵襲。為了有效的防止這種情況產生,要每天對豬舍進行兩次十分徹底的清洗,將污垢和糞便徹底清洗干凈,一周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夏季還要對豬進行每天2~3次洗澡,不但可以清除細菌,還可以達到降溫目的。
有一部分病毒性疾病是無法通過平時改善環境的措施進行預防,此時,進行免疫接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措施,對豬群進行定期免疫監測,在打造好良好的生存環境后,再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可有效防止各種疾病的產生。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會有豬感染各種疾病,對于這種免疫力差的豬要及時淘汰,保持豬群整體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良好的飼料是保證豬良好生長發育的基礎,保證飼料中含有豬生長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充分滿足豬的生長需求,在豬不同的生長階段配制不同飼料。豬飼料中不能出現過期發霉的飼料,禁止在飼料中添加違禁品和各種生長劑來增加豬的增長速度和體重。每當豬肉價格增高時,就會有一些養殖戶在飼料中打一些不好的主意,在飼料中添加非法違禁品和增長劑以增加豬生長速度和重量。要想長期進行豬的養殖,要堅決杜絕這種情況。
在規模化養豬場管理中,為更好的控制疫病產生,采取全進全出的制度是各個養豬場進行飼料管理和控制疾病的一個核心方法。豬場中常常會出現剛剛治療好的疫病又重新產生,很多養殖戶不知道這種情況產生原因。其實,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實行全進全出制度。在飼養情況下進行豬舍清洗和消毒很難產生有效效果,同時現有的消毒劑沒有辦法做到十分徹底的殺死病毒和病原體,仍然會有少部分病毒和病原體殘留,并且這種殘留的病毒和病原體對消毒劑產生一定抵抗能力,其傳染能力更強。消毒劑對表面消毒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其并沒有很好的穿透能力,所以在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之前,可以先用高壓水槍對糞便和其他污垢進行徹底沖洗,然后再使用消毒劑消毒,這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消毒效果[4]。在消毒控制疫病時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消毒時消毒的效果很好,但消毒后的一段時間仍然會有豬感染疫病,這并不是消毒后的病毒和病原體滋生太快,而是因為原有病豬通過呼吸道和其他方式仍然不斷的向生存環境中排放病毒,這就會造成豬舍和豬欄產生二次污染,且這種病毒侵害能力更強,對豬的危害更大。在新豬仔進入這種被二次污染的豬舍和豬欄中時會十分容易受到傳染。
在各種規模化豬場中,有些豬場在設計時完全按照全進全出進行設計,但因其在生產時發生一些問題,如一部分豬生病或者一部分豬的生長速度緩慢,因為這種情況,養殖戶會將這種豬在原來的豬舍中進行飼養,但這種豬體中攜帶的病毒和病原體其含毒量更高,所以更容易造成其他豬受到傳染,其危害能力更強,更加危險。因此,此時最為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在所有豬都出欄后,對豬舍和豬欄根據上述方法進行一次十分徹底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在消毒后不要馬上將豬放入豬舍中飼養,而是應該將豬舍放空14d,如果擔心影響生產,那至少也要在7d以上,只有這樣做才可以更好的保證消毒效果。采取全進全出制度可以對疫病進行有效的控制。
目前,規模化豬場逐漸增多。而各種不合理或不科學的飼養方式使疫病產生的更加頻繁,因此,對養豬業造成十分嚴重的損失,本文對規模化豬場疫病控制提出一些合理且有效的舉措,希望這些舉措可以對疫病控制產生良好的效果。
[1]李明高.規模化豬場疫病控制策略[J].獸醫導刊,2016(S1):76-77.
[2]張長友,李蕾,魏振華,等.規模化豬場疫病流行現狀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6(4):24-26.
[3]王永斌,白國勇.規模化豬場疫病控制的關鍵措施[J].畜牧市場,2013(2):56-57.
[4]胡啟文,葉培根.建立新型防疫體系是規模化豬場疫病控制與凈化的必由之路[J].養殖與飼料,2013(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