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春云 (江蘇省響水縣南河畜牧獸醫站 224600)
育肥豬養殖效益提升措施探討
穆春云 (江蘇省響水縣南河畜牧獸醫站 2246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肉制品市場需求不斷增大,為我國養殖業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同時也使養殖戶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加強育肥豬養殖管理刻不容緩。本文基于育肥豬養殖現狀,提出了一些提升其養殖效益的措施,希望為新時期我國育肥豬養殖提供參考。
育肥豬;養殖效益;提升措施;探討
在養殖生產實踐活動中,育肥豬的養殖是關鍵環節,更是影響整個養豬場效益水平的重要因素。育肥豬在實際養殖過程當中會消耗大量飼料,同時對養殖條件要求較高,如果不能做好育肥豬養殖的管理工作,積極探究育肥豬養殖效益提升措施,將會直接影響養殖經濟的全面發展[1]。因此,要想提高養殖效益,必須從育肥豬養殖這一階段出發,通過優化育肥豬養殖方法和技術的方式來提高整體養殖效益,提高管理水平[2]。
對于育肥豬的養殖要想從效益提高方面獲得一定優勢就必須要抓好源頭,確保仔豬有良好的遺傳基礎,這樣在之后的管理及養殖中才能有效降低養殖消耗,確保效率的提高。優質雜交商品豬和一般商品豬相比有較大優勢,其生產性能良好,能快速達到出欄體重,有效減少飼料消耗,降低育肥豬養殖成本,促進養殖效益的提高。
在引進仔豬的時候,仔豬可能會在長時間運輸過程中出現干渴、饑餓與疲勞情況,同時仔豬所處環境、溫度、日糧以及混群等有關因素也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仔豬的抵抗力,所以在后續仔豬入圈后要注意減少上述這些因素對它們帶來的刺激,使他們盡快融入新環境。首先,在仔豬購進前一周時間,養殖戶要對豬舍進行徹底清掃,進行消毒處理,確保豬欄的干燥性與清潔性。其次,做好仔豬的分群管理。一般按照每頭仔豬不少于0.37㎡的密度來飼養仔豬,且盡量將體重接近、性別相同的仔豬劃分在同一豬欄內,但是每個豬欄中飼養仔豬數目不可超過20頭,這樣有助于減少仔豬對陌生環境產生的應激反應,也可以更好地管理仔豬。再次,在仔豬進豬舍一周時間內,要將豬舍溫度控制在20~25℃;在仔豬容易找到的位置處合理安置飼料或水的喂養食槽,確保飼料和飲水的充足性;在仔豬剛到達豬舍時可能會沒有進食,所以要做好仔豬入圈幾天內的飼料喂養量,避免因過多進食影響生長發育。最后,做好藥物保健工作。如果某些仔豬出現拒絕采食行為,那么可以在飲水中添加相應的藥物來喂養仔豬,同時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添加量要高于正常值的2倍,確保全體仔豬均有充足的營養。與此同時,在仔豬入圈的一周時間內,養殖人員要加強對仔豬的調教管理,確保全體仔豬可以形成 “三點定位”的條件反射,即采食、躺臥與排泄,以為后續的仔豬養殖奠定扎實基礎。
在育肥豬生長過程中,飼料營養必不可少,也奠定了養殖的物質基礎,要想確保育肥豬在增重及發育等方面保持在良好的狀態,就必須確保營養充足,同時注重飼料營養的合理配比,提供育肥豬生長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這樣才能夠確保其在較短時間內達到出欄體重。在對飼料進行有效配比和搭配過程中,除了考慮到品質及適口性之外,必須要兼顧成本控制及管理飼料的成本,能為育肥豬養殖效益的提高作出突出貢獻。因此,在飼料選擇中要盡可能的選用本地資源,確保品質好而且價格合理。尤其注意飼料當中的營養物質要恰當搭配,而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將飼料用量控制在最優水平,不僅能減少飼料使用,還可以提升育肥成效,保障生產性能。同時營養要素的選擇也要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合理把控,通過強化飼料營養的方式減少成本支出[3]。但需注意的是確保飼料質量,確保其新鮮特性,切不可選擇發霉變質飼料或剩料;考慮到麥麩等疏松性、大容積飼料會使生豬在食用后產生過飽感,實際的使用中要加以嚴格限制。另外,要在飼料中合理添加一些抗生素添加劑來降低豬養殖過程中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但是伴隨著養殖天數的增加,需要在生豬上市前做好抗生素添加的控制工作,具體就是按照我國停藥期制度,避免殘留過多抗生素藥物;可以合理使用益生素來改善生豬腸道內部微生物群的平衡,加快生豬生長速度,增強其機體抵抗疾病能力,降低養殖過程中疾病的發生概率。
良好的養殖環境可以為育肥豬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舒適度,這樣也能極大的促進育肥效果的提升,從側面也可以提高養殖效益。首先,對育肥豬養殖區域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測,并且有效查看在不同溫度環境下豬的反應變化,以便能確保溫度適宜,有效改善育肥豬的環境管理。育肥豬不具備較強的體溫調節力,溫度控制和管理是環境管理環節的關鍵部分。如果溫度過高會降低育肥豬的生產性能,而溫度過高會降低飼料轉化率。對此需要根據同階段育肥豬的溫度需要來做好環境管理,夏季注意防暑降溫,而冬季要做好保暖保溫工作。其次,定時清潔豬舍衛生,定期進行環境清理,并且合理把控豬舍濕度及有害物質,降低其不良影響。再次,要合理控制以及調整育肥豬養殖的密度,以免影響到生產性能。最后,養殖者必須要優化態度,避免使用粗暴的管理手段,比如大聲吼叫、肆意踢打和拍擊,否則容易使豬產生畏懼感或過激行為反應,會極大降低生產性能,而應該采用撫摸或輕拍等親切、善意的對待方式,不斷提升其生產性能。
在育肥階段豬的養殖要實施自由采食,這樣能有效提高育肥豬的生長效果,因為只有確保足夠的采食和飼料攝入才能有效提高飼料利用率,達到有效增重的目的。如果育肥豬的進食量較少或者是僅能維持生存需要,那么只會產生飼料消耗,對于養殖效益的提升極其不利。但如果能提高采食量,那么除了可以保證育肥豬的生存之外還能提高運輸產能,增強飼料報酬。首先,保證飼槽足夠,以便能促進育肥豬自由覓食,這樣也能有效促進采食量的提升。其次,保證育肥豬的足夠飲水。飲水不足往往是造成育肥豬采食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要提高飲水量,而在這一過程中要把控好水溫和水的質量,使其擁有一個良好的飲水環境,為采食量的提高打下基礎。最后,增強飼料品質,同時處理好剩料,盡可能的降低剩余,避免飼料出現發霉變質問題,同時每次喂養飼料的時候,要將草料槽中的剩料及時清理出來,切不可出現在剩料的基礎上新添加新料的喂養行為。對于疏松性質的飼料,必須限制性飼喂量,因為極容易產生飽腹感,不利于采食量增加,相應的也會影響養殖效益。
保護好整個育肥豬豬群的健康,同樣也是增強養殖效益不可或缺的方法。對此必須要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做好疾病預防和管理。首先,提高消毒隔離效果,提高疾病防控質量。在養殖區域必須要做好功能分區,全面貫徹落實消毒制度,做好進廠和出廠消毒工作。同時對病豬必須要及時采取隔離治療的方法。其次,有效切斷疾病傳播途徑,同時也要殺滅老鼠、蚊蠅等,禁止飼養狗、貓等可能會傳播疾病的傳播源,更為重要的是要做好定期驅蟲工作,避免生豬因寄生蟲感染而降低養殖經濟效益,減少養殖當中的經濟損失。最后要做好預防及保健工作,避免出現感染病。一般而言,可以選用注射疫苗以及藥物保健的方式來防控傳染病,從根本上杜絕重大傳染病的爆發。
綜上所述,要加大對育肥豬養殖效益提升策略的綜合試驗,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結合育肥豬養殖的需求來總結和應用效益提升策略,養殖優質雜交商品豬、強化飼料營養、優化環境管理、完善生物安全措施、提高采食量等措施來完善育肥豬養殖,從整體上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1]張慶剛.育肥豬高產的幾項技術措施 [J].現代畜牧科技,2017(25):69-70.
[2]王勝男.育肥豬養殖效益的影響因子分析[J].畜牧與獸醫,2013(16):98-99.
[3]張藝.提高育肥豬養殖效益的技術措施[J].當代畜牧,2015(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