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妍 (遼寧省朝陽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122629)
豬場溫濕控制主要措施
吳淑妍 (遼寧省朝陽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122629)
(1)高密度是指適當增加養豬密度。冬季是哺乳母豬每頭4~4.5㎡,空懷或妊娠母豬每頭1.6㎡,6~8月齡的后備母豬或肥育豬每頭0.8㎡,3~5月齡幼豬每頭0.4~0.5㎡,1~2月齡仔豬每頭0.3㎡。(2)厚墊草。在豬趴臥區鋪20~30cm厚的墊草即可。(3)臥滿圈。在豬趴臥區將豬裝滿,不留空閑位置,互相利用豬群體溫保暖。(4)半關閉。該種飼養是指豬吃、住、飲水在豬舍內,排便到舍外運動場。肥育豬、斷奶仔豬可不在舍外排便,飼養員定時將糞便收集起來運至貯糞場。
初生仔豬體溫調節能力差,需要提高環境溫度。寒冷不僅增加飼料消耗、減緩生長速度,也是各種腹瀉病的主要誘因。(1)選擇高效率的防寒保暖方法。可應用輻射熱源如保溫燈、電熱板、暖氣、熱風爐等提高環境溫度。防寒保暖的效率和成本,可因方法、設備及各種條件之不同而差異甚大。理論上,保溫燈的產熱效率較電熱管差,耗電較多;熱水加溫的能源效率也因經過傳遞轉換過程,較直接電熱低。然而,電價、各種設備的價格 (保溫燈、電熱板、電熱線圈等)、各項設備的安裝費用和損耗或維修的難易以及其他資源的利用 (地熱、機械、產熱、燃料供應)等,各地皆不相同。應因地制宜,妥善規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裝置保溫設施,以求最大經濟效益。(2)利用多重措施。溫度效應是多重因子交互的綜合影響,所以仔豬的保溫也應從多方面著手。例如,減少地面傳導失熱,阻絕賊風的對流散熱,控制潮濕環境,這幾項都可加強保溫效果。(3)維持適當的保溫區域。一窩2周齡的仔豬 (10~12頭)若每頭都無拘無束地舒適橫躺,所需面積約為0.6m2,故保溫面積以此為準,鋪設地面的電熱管或熱水管;如果用保溫燈或電熱板,則要考慮產熱能力和懸掛高低,也要注意其輻射面積是否涵蓋適當范圍。(4)細心觀察仔豬行為,確保保溫效果。若保溫適中,每頭仔豬常棲于保溫區域內,且舒適地橫躺或側臥而沉睡;當保溫不足,則仔豬直臥互擁、結伙取暖;仔豬若有顫抖現象,則為受寒的表征。過度的保溫不致危害仔豬,但浪費能源不經濟。
夏季豬舍圍護的隔熱性能對防暑降溫十分重要,特別是西墻。設計豬舍時應根據當地氣候和豬的生理要求正確選擇建筑材料,合理設計結構方案,通過改變豬舍的屋頂結構設計,采用隔熱材料,如木板、聚苯乙烯板等建筑材料,也可將屋頂建成兩層,中間的空氣被曬熱的外層加熱而變輕。從氣口排出,將熱量帶走,冷空氣由進氣口進入,如此循環不斷,減少傳入里層的熱量,降低屋頂內表面和舍內的空氣溫度。也可在屋頂隔熱性能的基礎上,安裝通風屋頂可起到較好的防暑作用。采取安裝噴霧系統、加強通風、適當降低飼養密度等措施,對降低豬舍溫度有明顯效果。現代化豬舍多采用濕簾降溫系統,特別是在妊娠舍、公豬舍與配種舍及肥豬舍,采用濕簾加軸流風機的負壓通風系統,效果很好。另外,在豬舍設計時,一般以50~100m為宜,最好不超過120m。
現代化養豬場多數為封閉式豬舍,其濕度增大主要來源于幾個方面:打掃衛生用水沖洗致使地面過于潮濕;豬只飲水時玩水將水滴在豬舍內;糞便尿液弄濕豬舍;豬只集中飼養呼出的氣體排放增加了空氣濕度;排風通氣不暢等。這些原因均造成水汽密度比空氣小,不斷上升,故越接近舍頂,水汽也愈多,形成上下層水汽較多,中層較少的現象。這些水汽因未及時排出而在豬舍內上下流動,從而造成豬舍內濕度過大,影響豬只正常生長發育。為給豬群創造一個干燥、衛生的環境,在防濕問題上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全部安裝使用自動飲水器。(2)把分娩舍和保育舍修建在地勢高燥的地方,同時要在地面和墻基設防潮層。(3)冬季豬舍封閉,更要盡量減少用水。(4)對豬糞尿和污水應及時清除,以防在舍內積存。(5)保證通風系統性能良好,及時將舍內過多的水汽排出。封閉式豬舍要設置天窗。(6)有條件的豬場可改建上床、上網設備,使豬只脫離地面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