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煒 (江蘇省響水縣畜牧獸醫總站 224600)
規模化生豬高效飼養技術探討
李維煒 (江蘇省響水縣畜牧獸醫總站 224600)
為探討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在規模化豬場肥豬養殖中的養殖效果,選擇某規模化豬場的同種類肥豬幼崽100頭為觀察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采用養豬場現行的豬養殖管理技術,試驗組采用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觀察對比兩組豬養殖成效。與常規組豬養殖情況相比,試驗組中豬的平均增重速度更快,增加量也更多,且在飼養期間的疾病發生概率相對較低。通過將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應用于規模化豬場肥豬飼養中來,有助于加快肥豬增重速率,增加增重量,相應疾病發生概率和飼養成本均相對較低,具有很好的飼養價值,值得在豬養殖中進行推廣。
規模化豬場;肥豬飼養;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豬肉市場消費空間不斷增加。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豬肉消費需求,傳統散養的個體養殖方式已無法滿足市場發展需求。而規模化豬場肥豬養殖模式的推廣可以有效縮短肥豬養殖時間,降低肥豬養殖成本,增加肥豬養殖經濟效益[1]。但為了確保其養殖質量,必須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技術。本次觀察探討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在規模化豬場肥豬養殖中的應用,取得理想成效,現報告如下。
選擇某規模化豬場中的同種類肥豬幼崽100頭為觀察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0頭。經臨床診斷,所選豬仔均健康狀況良好,兩組所養殖豬仔的性別、個體大小等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中的50頭豬采用養豬場現行的豬養殖管理技術,試驗組中的50頭豬采用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觀察對比兩組豬養殖成效。而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的具體內容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幾點內容。
在規模化豬場肥豬養殖的過程中,為確保肥豬健康成長,需要注意加強環境控制,為其成長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尤其是要注意對飼養密度進行嚴格控制。在眾多環境因素中,風速、溫度、濕度及圈舍內有害氣體密度等均會影響豬正常生長。比如,過高溫度會降低豬食欲,減緩其育肥速度,甚至會因中暑出現死亡;在溫度比較低情況下,豬采食量相應增加,但飼料利用率有所下降。通常而言,根據實際觀察可知,空氣濕度一般控制在60~80%范圍內,且不同體重豬的最適宜生長溫度也各不相同,具體主要表現為:60kg以下: 16~22℃; 60~90kg: 14~20℃; 90kg 以上: 12~16℃。另外,要注意做好冬季保暖工作,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避免因空氣不流通而堆積大量的有害氣體,及時將糞尿清除出圈舍,尤其是在夏季時節做好通風工作,達到降溫換氣的目的。
有關統計表明,肥豬飼養的飼料成本占豬場總飼料成本高達70%,所以為增加肥豬飼養的經濟效益,注意盡量節省飼料用量,降低飼料成本。但豬場將那些最差或者變質發霉的飼料用于肥豬飼養,很容易影響肥豬生長情況,育肥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另外,注意確保肥豬所用飼料營養的均衡性和全面性,一般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和水等,以便可以借此來增強肥豬飼養的免疫能力,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確保肥豬可以健康成長[2]。
首先,加強生料喂養。除了棉籽餅、甘薯、黃豆與菜籽餅等喂養飼料需要提前經過蒸煮之外,其他有關的喂養飼料均可以采用生喂方式。如果將喂養的飼料進行煮制,那么會相應降低其實際的營養價值,尤其會大大削減飼料中的維生素價值。與此同時,在煮熟青飼料時還會產生亞硝酸鹽,很容易引發中毒問題。而實際生料主要包括顆粒料和粉料兩種類型,尤其是借助顆粒料的應用可以避免粉末料的飛揚問題,有助于提升飼料利用率,但需要注意在喂養顆粒料時確保飲水的充足性和清潔性。其次,喂濕拌料,即按照一定料水比例來拌制飼料后進行喂養。不喂稀湯料,飼料采用稠喂方式,有時借助生濕喂養或者生干喂養方式均可以增強肥豬的咀嚼功能,有助于加速肥豬分泌消化液,提高飼料利用率。而拌青飼料漿水或者干飼料拌水后的干濕度要以捏的隴,散的開為宜。再次,盡量本著少量多次的喂養方式進行肥豬喂養。根據豬的年齡、性別、飼料性質和季節等情況來綜合確定飼喂次數,切不可一概而論。在夏季天氣比較炎熱的情況下,肥豬活動時間比較長,此時可以適當地多喂養1~2頓稀食,避免肥豬出現饑餓情況;在冬季天氣比較寒冷的情況下,要盡量在早晨喂養一段時間,晚上要推遲喂養,適當地拉開喂養間隔,盡量在晚上喂養的稠一些,幫助它們更好地抵御寒冷。最后,采用限量飲食和自由采食。在高水平的飼養狀態下,每天只需要喂養2~3次即可,每天飼料喂養量以其能吃的完為主,這就是自由采食;而限量飼喂則是根據肥豬的各個階段來合理確定肥豬采食量、喂養時間和飲水量等,以便全面滿足肥豬育肥過程中所需的各種營養。一般在育肥豬體重達到60kg之后可采取適當控制喂養量或者限量采食方式,否則會對其胴體質量和增重速度產生不利影響。
為確保規模化豬場肥豬的快速增肥,且不對其膘肥質量產生影響,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育肥方法。本次觀察結合實際情況采用 “倒喂”育肥法,即在肥豬體重在50~60kg之前,采用富含高蛋白、高能量的飼料來讓豬進行自由采食;之后按精飼料 (62%)、青綠飼料 (26%)和粗飼料 (12%)的比例進行喂養。
本次觀察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增肥速度、增肥重量以及喂養階段疾病發生情況。
相較于常規組豬養殖情況,試驗組中豬的平均增重速度更快,增加量也更多,且在飼養期間的疾病發生概率相對較低。
近幾年,為滿足市場對豬肉產品的需求,規模化豬場肥豬養殖模式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其可有效地縮短肥豬養殖時間,降低肥豬養殖成本,增加肥豬養殖經濟效益。但為了確保其養殖質量,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技術。本次觀察中的飼養管理技術除了包括上述幾個方面要求之外,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在建造豬場過程中,要注意考慮豬的行為特征、生理特征以及當地自然環境特征等來為豬群生長創設一個良好圈舍環境[3]。首先,在選擇場址時需要確保周邊1km范圍內不存在學校、車站、高大建筑物和居民點等,具備豐富的水資源,交通也需要便利,最后周邊1km范圍內要建有畜產品加工廠和屠宰場等相關場所。其次,在布局豬場時,一般將豬場進行合理劃分,具體可以分成衛生防疫隔離區、生產區和加工區,且各個生產區域要順應地勢條件,確保道路路面的結實性和排水性能良好性,同時需要做好豬舍周邊兩旁的綠化工作。再次,在豬舍建筑方面要確保所用屋頂結構中的各種結構部件等均具有良好的保溫箱、防潮性和防水性,最好采用具有隔熱、防噪和保溫功效的天花板;相應的墻壁也需要具備防火性和堅固性。最后,豬舍的實際面積要控制在0.8~1.0㎡/頭, 食槽寬度盡量控制在 0.35~0.4m/頭。
比如,除了本次觀察的 “一條龍”育肥法之外,還有“吊架子”育肥法等,即在前期肥豬生長階段給予大量青飼料、粗飼料,給予少量精飼料,但在肥豬生長到50~60kg之后,增加大量高能量精飼料來實現快速催肥的目的,具體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綜合選擇。
總之,通過將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應用于規模化豬場肥豬飼養中來,有助于加快肥豬增重速率,增加增重量,相應的疾病發生概率和飼養成本均相對較低,具有很好的飼養價值,值得在豬養殖中進行推廣。
[1]呂國邦,李吉元.豬標準化飼養管理[J].中國動物保健,2014(8):76-77.
[2]陳光俊.育肥豬的飼養管理[J].畜牧與飼養科學,2015(7):69-70.
[3]周子彥.規模化育肥豬場的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