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勝 (江蘇省常熟市古里動物防疫站 215500)
豬疫病發生特點及有效防治方式探討
章勝 (江蘇省常熟市古里動物防疫站 215500)
本文對豬疫病的發生特點及有效防治方式進行分析,闡述豬疫病發生的具體特點,分析豬疫病的有效防治方式,旨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豬疫病的發生率,促進養豬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豬疫病;特點;防治方式
導致母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的疾病有很多,主要是由豬瘟、豬布魯氏桿菌引起。現在導致母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的疾病在不斷增多,豬藍耳病及豬衣原體病等都會引發母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而且,這些疾病的病原體還會出現混合感染情況,這就加重母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加重母豬流產情況。母豬患上繁殖障礙性疫病之后會出現早產、產死胎或者產下弱仔等,通常情況下弱仔最多存活一周就會死亡。母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嚴重影響豬的繁殖,給養豬場的經濟利益造成重創[1]。
目前,豬疫病中豬呼吸道疾病最常見,豬呼吸道疾病已成為養豬場中最主要的問題,豬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現為豬氣喘病及豬傳染性胸膜炎等疾病。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通常為30~80%,豬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可能致死,一般情況下死亡率在5~30%,如果出現混合感染,豬的死亡率會更高[2]。豬呼吸道疾病臨床表現為染病豬的體溫逐漸升高、繼而出現食欲不振、咳嗽與呼吸次數不斷增加等問題,情況嚴重的病豬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病豬的生長發育受呼吸道疾病影響。對死亡病豬解剖后發現,病豬氣管、肺臟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都出現病變現象,但各個部位器官病變的面積與輕重存在一定差別。導致豬呼吸道疾病的原因非常多,除了以上疫病之外,粗放的飼養管理及惡劣的環境衛生條件也會破壞豬的免疫力與抵抗力,導致豬患呼吸道疾病,并且出現混合感染及激發感染加重病情,導致死亡,嚴重影響養豬場的經濟效益。
導致豬疫病發生和傳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豬免疫失敗[3]。影響豬免疫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有疫病原因導致的也有非疫病原因導致的,目前在養豬業中主要有兩種疾病影響免疫抑制,其中一種疾病是豬藍耳病,另外一種疾病是豬圓環病毒2型。這兩種疾病病原的主要致病機理為病菌進入豬體內,對豬體內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細胞進行侵害,這樣就要導致豬體內的細胞免疫受到抑制,最終導致豬抗病能力不斷下降,非常容易感染疫病,這樣就導致豬疫病頻發。這樣就能解釋為什么養豬場對某種疫病進行免疫處理,養豬場依然發生這種疫病。另外,造成免疫失敗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母豬隱性感染豬瘟野毒,如果母豬感染這種病毒,那胎兒也會受到感染,最終導致母豬流產或者產下死胎,一些存活下來的豬由于帶有野毒會產生免疫抑制性。
目前,養豬場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許多養豬場依然采用傳統粗放的飼養管理方式,養豬場的環境也存在一定問題,這就導致豬疫病非常容易混合感染。另外,養豬場在引種時沒有對種豬進行嚴格檢疫,導致外來病菌進入出現豬疫病混合感染和病原菌變的情況[4]。如大腸桿菌導致自主腸道菌群紊亂的主要原因就是仔豬大腸桿菌,由于仔豬免疫力與抵抗力較弱,所以仔豬在感染大腸桿菌之后非常容易激發沙門氏菌感染及練球病菌,這就造成病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仔豬死亡率,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利益。
豬疫病的治療周期比較長,而且很難治愈。養豬場生產經營的主要目的就是賺取經濟利益,所以,豬疫病治療問題就成了養豬場面臨的重大問題。一般來說,豬疫病治療的周期比較長,而且豬疫病治療的藥物費用比較高,盡管如此豬疫病依然很難治愈[5]。這主要是因為豬疫病讓豬的免疫器官受到損傷,豬抵抗力變差,目前還沒有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另外,病豬在長期治療過程中會注射大量藥物,這些藥物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會對病豬肝臟造成一定損傷,所以豬疫病的治療周期非常長而且難以治愈。
想要有效防治豬疫病,首先要加強免疫工作與監測工作[6]。養豬場應根據自身養殖規模與實際養殖情況建立健全的免疫制度,確定免疫合理的免疫程序,有計劃的對養豬場的豬進行免疫注射。另外,在免疫接種前還要對養豬場的豬進行健康檢查,體質比較差及妊娠母豬不能進行免疫注射。在進行疫苗免疫注射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標準操作,首先對注射器械進行全面消毒,其次要嚴格控制疫苗用量,最后在接種前將疫苗搖勻,保證疫苗藥性。疫苗免疫注射工作是強化豬免疫的有效途徑之一,疫苗免疫注射能有效的防止豬疫病發生和傳播。
豬疫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想在豬疫病發生時快速找出病因,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和解決措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針對這種情況養豬場應做好豬疫病監控工作。在日常養殖中對豬外表體征進行監控,重點關注豬飲食問題與體溫。一旦發現豬食欲不振,或者體溫異常,應立即請獸醫對豬進行疫病檢測,如果只是一般疾病,獸醫應該立即給出治療方法,讓病豬迅速康復。如果豬感染疫病應立即對病豬進行隔離治療,在疫病大規模爆發之前將病豬隔離,切斷感染源,減少養豬場損失。
目前許多養豬場依然使用傳統粗放式飼養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不僅落后,在實際管理中也無法起到良好的疫病防治作用,所以養豬場要根據豬場實際情況進行飼養管理方式的改革,不斷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疫病發生。在飼養管理中,首先要保證養殖場的衛生條件,為豬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養豬場要設置相應工作人員定時打掃豬舍,保持豬舍清潔,另外要保證豬舍通風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對豬舍進行換氣和通風,從而降低氨氣濃度,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豬舍空氣質量。除此之外,養豬場還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做好消毒工作,目前許多養豬場并不重視消毒工作,從而導致豬疫病常發。
所以養豬場必須跟據養豬場的實際情況配置相應消毒設施,做好消毒養豬場的消毒工作。通常情況下,養豬場在消毒時只是對養豬場的生活區與生產區進消毒,忽略其他地方,導致有衛生死角,所以在實際開展消毒工作時一定要關注衛生死角的消毒。養豬場在消毒時要注意藥物種類的選擇,通常情況下會采用氫氧化鈉、生石灰等藥物進行消毒,在選擇藥物時要注意不能長時間使用一種藥物,防止產生耐藥抗體。做好養豬場的消毒工作能十分有效的防止豬疫病發生。
許多養豬場都不太重視檢疫檢疫工作,外來種豬會帶來新的疫病,新的疫病會與養豬場本地的疫病混合感染,造成嚴重后果[7]。針對這種情況,豬場應建立健全的檢疫制度并且嚴格按照制度開展檢疫檢驗工作。養豬場在經營生產過程中經常會引進外來豬種,為避免疫病混合感染問題出現,做好外來種豬的檢疫檢驗工作,對外來種豬健康情況進行檢查,對外來豬種進行隔離,通常情況下隔離時間為1~2個月,在這兩個月的隔離期內,對外來種豬進行各種疫病檢驗,疫病檢驗合格之后才能將外來種豬與養豬場內的豬群混養。嚴格的檢疫檢驗工作能有效的防止外來豬疫病進入,實現豬疫病的防治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展,養豬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但豬疫病問題始終阻礙著養豬業發展。本文對豬疫病的發生特點及有效防治方式進行分析和探討,首先闡述豬疫病發生的具體特點,重點分析豬疫病的有效防治方式,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豬疫病的發生率,促進養豬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袁紅晴.豬常見疫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J].當代畜牧,2016(9):19.
[2]寧加欽,覃錫勇,王緝春.當前常見豬病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對策[J].畜牧市場,2010(10):30-31.
[3]郭莉,王利,王澤州,等.規模化豬場疫病流行特點及防控策略[J].畜禽業,2010(11):16-18.
[4]樸春實.淺析豬瘟的發生特點及防控措施 [J].吉林畜牧獸醫,2015(10):29-30.
[5]朱虹.鶴崗市豬傳染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控對策[J].養殖技術顧問,2011(3):209.
[6]孫黎.秋冬季生豬疫病發生流行特點與防控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14):59,239.
[7]王偉,朱加坤.養豬場疫病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養殖技術顧問,2013(1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