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建寶 沙維
(吉林省敦化市鄉鎮獸醫工作總站133700)
小尾寒羊羊痘防治總結報告
婁建寶 沙維
(吉林省敦化市鄉鎮獸醫工作總站133700)
羊痘是一種熱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接觸飼養管人員、用具、飼料、墊草等媒介感染、傳播。寒冷季節易發病,發病率不是很高,但發病死亡率較高,一旦發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將羊痘防治實踐經驗加以總結,形成報告。
羊痘;診斷;緊急免疫;防治
2014年秋季到2015年春季,敦化市江南鎮永勝村、江沿村等多個村屯飼養的小尾寒羊發生羊痘疫情,經過科學防治,及時控制了疫情發展,現將防治經驗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敦化市已經多年來沒有發生羊痘疫情,許多養羊戶對羊痘防疫放松警惕,存在僥幸心理。加上羊痘疫苗的注射過程費工費力,因此,大多數羊群都沒有注射羊痘疫苗。2014年11月初天氣驟變,突降大雪,氣溫急劇下降。此時羊群抵抗力下降,多個村先后發生了羊痘疫情,發病病例間斷出現,病程較長。
發病初期表現羊群中的少部分羊只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體溫升高,首先發現臉部發紅,之后四肢無毛處、腋下、腹股溝內側、尾根內側、外陰、肛門周圍等無毛處也相繼變紅。1~2d后發紅處出現紅點,紅點變大又發展成丘疹,丘疹逐漸增大形成大的隆起結節,結節發紅變硬,嚴重的融合在一起,后期表面形成痂塊,痂塊后期脫落。
解剖個別病重死亡的羊發現,除皮膚起痘外,鼻腔黏膜有痘疹,在胃內黏膜上發現半圓形痘疹,咽部也發現有痘疹。肺部充血 (可能是繼發感染所致)其他臟器無明顯病理變化。
根據疫病流行特點,結合特征性臨床癥狀及解剖后的病理變化診斷為綿羊痘。
發現病羊后立即進行隔離,單圈飼養、治療,認真觀察羊群狀態,及時發現新增病例,及時進行隔離,最好設專人管理病羊,將病羊接觸過的飼草、飼料等物品進行消毒、銷毀處理,用具要分開,人員不得在健康羊和病羊之間亂串,以切斷傳播途徑。
羊痘雞胚化弱毒活疫苗用生理鹽水稀釋 (100頭份兌生理鹽水50ml),在尾根無毛處進行皮內注射0.5ml/頭。注射從健康羊開始,針頭最好選用7號細針頭,堅持每頭羊換一個注射針頭 (防止人為交叉感染),羊只要保定穩固,不可來回移動,以免針頭刺穿皮膚導致藥液流出或注射過深導致藥液進入皮下和脂肪層內,影響免疫效果。皮內注射后,以注射部位形成一個丘狀隆起為最佳。注射疫苗后4~6d就可產生免疫力。注苗后一周之內羊痘的發病率有所上升,但1周以后不再有新的病例出現,疫情得到控制。因此,要想快速控制疫情的蔓延,緊急免疫是防控本病最為關鍵有效的措施。
對有治療價值的病羊隔離進行對癥治療,中藥板藍根注射液 (5~10ml)和頭孢噻呋鈉 (0.1g/支)1~2支混合肌肉注射,以抗病毒控制繼發感染。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 (70%)和電解多維,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恢復健康。嚴重的靜脈注射10%葡萄糖和生理鹽水混合大補液,5ml/kg體重。局部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洗滌,外涂碘甘油或甲紫溶液。同時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更有利于病羊康復。
采集發病后康復羊的血若干,將羊血移入試管內,用離心機進行血清分離。用制備好的血清給后期發病羊進行注射。由于我們處理了多起羊痘疫情,而且是間隔發病,因此征得畜主同意后,采先發病羊群的康復羊血,給后發病羊群的病羊使用,這樣大大提高了后期發病羊的治愈率。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注射羊痘疫苗的操作過程比較費工費力,因此,在長期預防上在要制定合理、有效、簡潔的免疫程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預防效果。羊痘并非常年發病,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多在寒冷的秋末初冬和早春季節里發病,而且根據羊痘疫苗保護率比較高、免疫保護期比較長的這一特點,我們制定如下免疫程序:每年10月份全群無論大小羊一律在尾部和股內側皮內注射疫苗0.5ml,對于哺乳期的羔羊要倍量注射,以防母源抗體干擾。另外,羊的主要產羔季節集中在冬季和早春,這個時期新增加羔羊都有母源抗體保護,可以不用補免。當母源抗體消失時已經過了羊痘易發季節,也無需再進行補充免疫,因此,這樣的免疫程序即簡潔又有效,建議養羊戶按此程序進行預防注射,可以減少很多勞動量,又可達到預防目的。
婁建寶,男,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沙維,女,大專,獸醫師,主要從事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