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
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診治分析
馬遠
目的 分析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治方法。方法 64例手足口病患兒, 總結其臨床資料,明確診斷后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包括維生素B、維生素C與抗病毒藥物), 觀察其治療效果。結果 64例患兒經治療, 治愈56例(87.50%), 好轉6例(9.38%), 2例(3.13%)患兒治療后未取得明顯效果, 轉到上級醫院治療。結論 對于小兒手足口病應盡早診斷并行隔離處理, 針對患兒病情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 同時注意觀察患兒體征及臨床癥狀的變化, 促進患兒盡早康復。
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特征;診斷;抗病毒藥物
小兒手足口病未急性、多發性傳染疾病, 在年齡<3歲兒童中發生率較高[1,2], 大部分患兒臨床癥狀較輕, 嚴重者可伴隨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3], 甚至可造成患兒死亡[4]。為提高本院對小兒手足口病的認識, 作者選取64例患兒展開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就診的64例手足口病患兒, 均根據《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3年版)》[5]明確診斷, 所有患兒臨床資料完整, 均可隨訪。其中男36例, 女28例, 年齡5個月~11歲, 平均年齡(3.2±2.6)歲。1. 2 臨床診斷 所有患兒均展開X線胸片、心肌酶、血尿變常規檢查和肝腎功能檢查, 其中心肌酶升高者28例(43.75%), 白細胞升高32例(50.00%), 血小板計數降低8例(12.50%), 胸片顯示有支氣管肺炎或支氣管炎15例(23.44%),大便常規潛血為陽性者4例(6.25%)。根據患兒臨床表現將之分為普通病例與重癥病例:①普通病例:起病急促且有發熱、頭痛表現, 手足部或臀部、膝蓋等有斑丘疹及皰疹, 皮疹四周有明顯炎性紅暈且皰內液體較少;口腔黏膜有皰疹且疼痛明顯, 部分可伴隨惡心、食欲不振等表現。②重癥患兒:重癥患兒不僅有普通病例上述臨床表現, 同時還伴有持續性肌陣攣、急性遲緩性麻痹、肺水腫、急性腦炎或心肺衰竭等。1. 3 治療方法 患兒入院后均隔離治療, 首先給予營養支持、對酸堿平衡與水電解質平衡加以糾正并維持等治療方案,同時給予維生素B、維生素C、抗病毒藥物。根據患兒病情采取適當的抗病毒治療方案, 對于普通病例可應用更昔洛韋、病毒唑等治療, 并以炎琥寧、清開靈予以輔助。重癥患兒在確診后實施0.4 g/kg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 連續治療5 d。
1. 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經治療患兒的白細胞水平恢復正常, 皮疹消退, 體溫降低到正常范圍且持續時間≥3 d。好轉:經治療患兒白細胞計數、體溫均接近正常水平, 且皮疹基本消退, 神經系統癥狀有顯著緩解。
64例手足口病患兒中, 56例普通病例在經3~d治療后治愈, 未發生后遺癥, 占87.50%;7例重癥患者經5~7 d治療后6例達到好轉水平, 占9.38%;其余2例(3.13%)患兒治療后病情未見明顯改善, 送至上級醫院治療。
手足口病是主要特征為口腔、手部或足部出現水皰的自限性疾病, 為病毒感染引發[6], 主要致病病毒為腸道病毒71與柯薩奇病毒A16。手足口病患兒多伴隨發熱、頭疼癥狀,若病情嚴重可損害神經系統, 甚至可引發呼吸衰竭[7], 嚴重威脅患兒生命。
在小兒手足口病診斷中, 應仔細觀察小兒臨床癥狀、體征, 結合胸片檢查結果、心肌酶、血尿變常規檢查和肝腎功能檢查結果明確判斷, 如仍存疑可展開病原學檢查。對于手足口病患兒在診斷后應先行隔離, 根據臨床表現分為普通病例和重癥病例。在臨床診治中, 應重視重癥患兒的識別及判斷[8]。普通病例起病急促, 需給予常規治療, 以更昔洛韋、病毒唑行抗病毒處理, 并給予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成藥[9],同時加強疾病傳染預防工作。而對于重癥病例不僅要給予常規治療, 同時還要給予丙種球蛋白[10], 若有體溫異常應采取物理方式降溫。本次研究中的64例患兒經相應治療后, 治愈56例(87.50%);好轉6例(9.38%);2例(3.13%)患兒治療后未取得明顯效果, 轉到上級醫院治療。
手足口病重在預防, 在疾病爆發期, 家長應對患兒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玩具、食具、日常用品嚴格消毒, 將傳播途徑切斷。同時應指導患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保持環境衛生。當患兒有皮疹時應及時就診, 以便及時發現、盡早治療。同時, 臨床醫學應盡早展開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監控與檢疫隔離, 阻止小兒手足口病的大面積爆發。
綜上所述, 對于小兒手足口病應盡早診斷并行隔離處理,針對患兒病情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 同時注意觀察患兒體征及臨床癥狀的變化, 促進患兒盡早康復。
[1] 王偉秀, 任慶云, 何麗, 等. 小兒手足口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MRI表現.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2, 23(11):821-825.
[2] 徐景利, 黃超原, 梁崢嶸, 等. 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的Meta分析.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6, 22(11): 198-204.
[3] 王堅英, 朱火明, 陳亞琴, 等. 浙江省仙居縣589例小兒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分析.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4, 35(6):708-709.
[4] 董瑞瑞, 王琰. 新鄭市小兒手足口病發病情況調查及其與氣候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6, 13(9):105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3年版).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10: 4.
[6] 黃文嫻, 仇毅, 袁樹偉. 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隨機對照試驗. 中成藥, 2014, 36(7):1565-1567.
[7] 張會平, 王麗, 錢繼紅, 等. 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4, 16(3): 272-276.
[8] 劉兵兵, 華麗霞, 董艷, 等. 喜炎平與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4, 20(9):231-236.
[9] 于春梅, 梁向榮, 劉勇, 等. 小兒手足口病63例兒茶酚胺測定及其臨床意義.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4, 13(1):58-59.
[10] 謝志軍. 利巴韋林聯合喜炎平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3, 12(4):294-2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43
2017-04-17]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