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新民動物衛生監督所123100)
影響農村養戶豬病治療效果因素與對策
徐寧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新民動物衛生監督所123100)
在農村養豬的生產過程中,很多養豬戶由于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和防治疾病知識,影響豬病治療效果。本文簡單分析影響農村養豬戶豬病治療效果的因素與對策。
第一時間發現豬病,治療效果就會好得多。發現發病的時候比較晚,治療起來更費事而且效果差。
給拉稀的豬打針和給高熱病的豬飼料加藥,都屬于效果較差的方法;對于腹瀉,打針的方法遠遠不如口服,因為病變部位是胃腸;而高熱病用飼料加藥治療,因豬不吃料或吃料很少,對這些豬是無效的;所以,針對不同的病,必須采用最適宜的治療方法。
抗生素不是萬病良藥,只能治療細菌感染,對病毒無效;每種抗生素只能針對一部分細菌,所以就有了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之說;即使有廣譜抗生素,但對各種細菌的作用也不同,也是有針對性的;所以,應對細菌病,要先選中主要病原,然后考慮用哪種藥最好;另外還必須考慮細菌產生抗藥性,一旦細菌產生抗藥性,再好的藥物也是廢物。當豬場發生疾病時,很多豬只就會出現明顯的采食下降,飲水減少,此時如果按照藥物說明劑量拌料或加水投藥去控制病原侵入,就會造成藥物有效劑量攝取不足,出現藥效差,治療效果不理想。如果使用藥物自帶某些氣味(如泰妙菌素有點臭)、苦味,易造成藥物適口性差,在患病動物食欲減退、飲水減少的情況下,就必然會影響藥物的攝取。另外長期使用抗生素,出現漏洞或應激因素,亞健康豬就會發病,難以治療。配伍用藥適當常常是事半功倍,配伍用藥不當便可能使病原菌產生變異,導致耐藥性菌株的產生,加大疾病防治難度。
如果只用藥一次,外表看是效果不錯,但并不一定把所有病原殺滅。用藥不按照療程應用,在病情稍穩定還未痊愈時就停止用藥,結果造成疾病反復發作。比如說驅蟲,我們所用的藥物往往只能殺死成蟲,對蟲卵無效;但蟲卵變成成蟲需要一段時間;上次用藥時正處于蟲卵階段,但等蟲卵發育成成蟲時,藥物已經無效了,那這次治療的效果就不徹底。
隨著養殖環境和養殖模式的改變,非典型性病例也越來越多。因此在疾病防控面前,容易造成診斷不及時,必然很難治愈。
有些專家在養豬過程中發揮著指導作用,而有些專家受到時間、空間、商業傾向等因素影響,根據臨床癥狀片面的得出“瞎子摸象”般的結論,結果使養豬戶采取措施不當,造成巨額經濟損失。
豬場免疫是否合理,免疫抗體是否有保護力,是否存在免疫抑制疾病。豬瘟、偽狂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支原體等免疫抑制病都能引起機體免疫力抑制。
目前豬發病一般不是簡單的一種或兩種疾病感染,大部分是幾種病原混合感染,所以在治療藥物的選擇中一定是使用敏感抗生素和對癥藥品。當前很多獸醫缺少專業的職業訓練,考慮到養豬經濟價值,很少做藥敏實驗和實驗室檢測,無奈選擇治療法診斷疾病,影響疾病治療效果。
古人說“三分治七分養”,養的作用更大。在治療時必須考慮改善環境條件,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以增強豬自身抗病能力。
要想做到及時發現病情,必須對豬進行細致觀察,觀察豬群的靜態、采食狀態、糞尿,記錄溫度、濕度、采食量和飲水量,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豬場健康檢測的工作重點主要是集中解決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和流行問題,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瘟、偽狂犬病等。每年定期對豬群進行1~2次病原檢測,能有效掌握豬群抗體水平消長規律,制定適合自己豬場的免疫計劃,避免免疫過早,有母源抗體干擾導致免疫失敗。
使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抗菌譜、耐藥性、劑量、適口性、吸收途徑、有效療程,合理配伍,切勿盲目長期使用。
全進全出豬群發生下痢和其他疾病幾率明顯降低,豬場員工的工作強度也會大大下降。豬場應做好轉群計劃,優化免疫計劃,減少轉群、打疫苗各種應激源。冬季做好保溫工作,改善通風條件,減少有害氣體存在;夏季做好降溫措施,適當應用抗熱應激劑如小蘇打。
根據豬群規模和生產效益,不要過分迷信專家,選擇適合豬群生存和發展的執業獸醫或鄉村獸醫。獸醫應當根據豬場的現實條件和發展規劃,以預防為主,兼顧管理。
養豬戶應該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豬群生產計劃,加強疾病預防,提高生產水平,逐步向企業化管理過渡。
徐寧,男,本科,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衛生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