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維兵(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畜牧獸醫局 032700)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重要性及措施
路維兵(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畜牧獸醫局 032700)
國家加大了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文章從畜禽養殖戶認識、財政支持力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監管力度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畜禽養殖;無害化處理;生態危害;財政支持;監管力度;監管體系
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畜禽養殖業已逐步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形式。畜禽養殖業發展的同時,一些地區呈現污染加重,生態惡化趨勢,國家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對病死畜禽的妥善處理、糞污減排、循環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此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如何加快解決養殖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問題已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一項的重要任務。
畜牧業是晉中市現代農業五大優勢產業之一,畜禽養殖業已步入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重要時期。據統計,晉中市生豬存欄量約為180.9萬頭;家禽存欄量約為3250.7萬只;牛存欄量約為27.2萬頭;羊存欄量約為189.7萬只。一般來說,生豬的正常死亡率3~5%;禽類的死亡率5~8%;牛羊死亡率3%。畜禽日產糞尿量分別為豬糞2kg/頭,豬尿3.3kg/頭;牛糞20kg/頭、尿液10kg/頭;羊糞2.6kg/頭;家禽糞便0.12kg/只。也就是說晉中市每年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病死畜禽約275.6萬頭(只),畜禽每天產生的排泄物約數量巨大。
病死畜禽等得不到科學、及時、妥善的處理,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極易危害動物性食品安全,甚至影響人民健康、影響生態環境,影響城鎮居民生活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晉中市目前只有極少部分養殖場的病死畜禽經過簡單無害化處理,采用的方式主要是規模養殖場自行建設一定容量的化尸池,將病死畜禽入池封閉進行無害化處理和挖坑填埋;其次是利用山地或樹林挖掘一定深度的處理坑,將病死畜禽放入坑中焚燒或直接加消毒液后再覆蓋泥土進行填埋處理。
這兩種無害化處理方式存在選址不合理、掩埋不深、消毒不嚴、處理不徹底等不規范現象,雖經掩埋但仍然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源等造成污染,規模養殖場自建的化尸池長期封閉會產生大量的沼氣,沼氣在超過容積量時會有爆炸的危險,存在安全隱患。
一是畜禽養殖戶對無害化處理法律意識、環保意識淡薄,疫病防控意識不強;二是養殖場規劃布局不合理,治污投入不夠,大量未經處理的畜禽糞便隨意堆積,缺乏糞污消納渠道;三是財力問題,導致養殖戶選擇傳統處理糞便等污染物未經妥善利用和處理直接排放。
2012年3月開始,國家出臺了年出欄5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小區)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補助標準為每頭80元,(《關于做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補助相關工作的通知》(農辦財【2011】163號))其中國家50元,山西省30元,補助基本到位。該政策在實施之初對病死豬處理工作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政策實施至今,養殖場(戶)普遍反應無害化處理要求的標準太高,所需消毒類等物品需要額外購買,80元補助標準根本無法滿足實際需要,且每頭80元的補助下撥周期較長。僅限于生豬無害化處理才享受此優惠政策。
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中各縣市把投資小、見效快的化尸池作為無害化處理主要模式進行推廣,但只有榆次區等地為了方便養殖戶處理病死畜禽,政府出資在各鄉或各村建有無害化處理坑,從而降低了亂拋亂丟病死畜禽現象。
晉中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不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仍以化尸池、掩埋坑為主。今年晉中市畜牧獸醫局布局規劃在兩個養殖大縣組織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但面臨資金、技術、土地等方面的困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仍在完善中。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畜產品需要增加,養殖業進一步發展壯大,養殖場點多面廣,執法監管難度進一步增大。突出表現為基層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機構設置不到位,人員嚴重缺編,全面監管難以到位,工作強度大,再是基層財政保障不到位。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占畜牧獸醫工作比重較大,開展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交通和通訊工具的缺乏、監督設備不足、調查取證手段落后等導致監管力度嚴重缺乏,從而使未經處理的畜禽尸體,糞便污水任意拋棄堆積,蒼蠅泛濫、污染空氣、水源等,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加大養殖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宣傳,充分利用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宣傳作用,普及科學養殖和疫病預防知識,宣傳病死畜禽隨意丟棄和食用病死畜禽產品的危害性和重要性,從而引導群眾支持并參與監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
重點建設無害化處理場及其配套設施,繼續引導大型養殖企業投資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積極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著力形成政府引導社會投入、企業自主、高效利用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新機制,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配套補助經費納入年度預算。
合理選址,建設區域性專業無害化處理場,同步建設鄉、村或養殖密集區病死畜禽收集運輸設施,按照政府監管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一個設備配套體系,集中收集各環節的病死畜禽。
堅持“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原則,處理中心建設必須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主流技術和一流的工藝,既能實現無害化處理又能資源化利用,使無害化處理全過程符合環保、衛生、防疫等相關要求,確保不發生二次污染,確保廢水、廢氣達到環保排放標準。
對新建規模養殖場要嚴格把關。必須建有符合要求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配套設施,未達標準的一律不予發證,更不予資金政策支持。對現有規模場、屠宰場配套建設達標的無害化處理利用設施,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達標的取消投資或政策性補助,并依據《動物防疫法》吊銷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遵照《關于進一步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的通知》(晉(動衛監)字【2014】14號)文件精神“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建立與養殖量、無害化處理率相掛鉤的財政補助機制,確保無害化處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規模養殖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是一項惠民政策,認真做好審核上報,兌現等工作,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對象擴大到其他畜禽,并出臺相應的補助政策標準。
地方政府加強對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建設、管理體制的規范和理順,增加監管工作經費,將監管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年度預算;加強基層監管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基層監管能力和水平以保證監管的合法性、公正性,努力培養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專業人才,打造一支專業齊全,技術精湛、素質過硬、裝備精良、執法文明的監管隊伍;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主體,落實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由政府負總則,部門各司其職落到實處,從而提高畜禽無害化處理程序的監管力度,促進畜禽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嚴格檢疫和監督執法,發現有屠宰、經營、運輸病死畜禽或生產、經營、加工、儲藏、運輸病死畜禽產品要按照《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嚴肅查處,情節嚴重的移交公安機關立案調查處理,并督促有關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實做到“四不準一處理”,加強日常監管、完善監管記錄,創新動物衛生監管機制,指導生豬屠宰場及畜禽規模養殖場及時完善無害化處理設施,新建的規模養殖場和屠宰場必須配套無害化處理建設設施,作為動物防疫條件審查的必備條件。
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病害動物和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2006)等規定和要求,做好病死畜禽及畜禽產品的報告、診斷及深埋、焚燒、化制等規范無害化處理,強化消毒滅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