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洲 張黎鑫(山東省日照市畜牧站 276800)
新型清潔養豬法應用情況及建議
王海洲 張黎鑫(山東省日照市畜牧站 276800)
2016年,日照市東港區在學習借鑒重慶養殖法的基礎上,在西湖鎮焦光松養豬場對傳統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改造試驗。2017年初日照市畜牧站組織有關專家到該場進行調研,并查閱有關資料,召開座談會,對生豬新型清潔養殖法進行初步論證?,F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自然養豬法”(即發酵床環保養豬技術)為韓國自然農業協會會長趙漢珪首創,1999~2005年期間在吉林省得到了推廣和應用。2006年,宋平同志向張高麗同志推薦自然養豬法。根據張高麗、韓寓群等領導的批示,山東省畜牧獸醫局進行適應性試驗,并推廣到各地市。2010年,在自然養豬法的基礎上又推出了發酵床肉鴨養殖技術、發酵床肉雞養殖技術,統稱為畜禽發酵床養殖技術。2008年以來,在全市各級畜牧獸醫部門的積極引導下,在財政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畜禽發酵床養殖技術在日照市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2009~2012年,市財政每年都拿出專項扶持資金,為新建發酵床面積300m2以上的養豬場(戶)撥發30元/㎡的財政補貼,為新建發酵床面積1000m2以上養鴨場(戶)撥發10元/㎡的財政補貼。2014年,莒縣實施了肉鴨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對完成發酵床改造的養鴨場(戶),給予5元/m2的財政補貼,共改造了肉鴨養殖場(戶)2309家,新建發酵床面積125.5萬m2。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新建或改建發酵床養豬場400余家,生豬發酵床面積21萬m2,全市累計發展畜禽發酵床面積146.5萬m2。
傳統發酵床養豬技術的基本做法是在豬舍內設置深度為80~100cm的墊料坑,填充鋸末、稻殼等農副產品作為墊料,加入菌種制作發酵床,育肥豬在發酵床上飼養,豬的糞便被墊料發酵分解。
傳統生豬養殖產業產生的糞尿污染非常嚴重,豬場附近的地面、空氣、水源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采用發酵床養殖技術的豬場,糞尿直接排入墊料層中,經微生物發酵分解和吸氨固氮,使糞尿轉化為有機肥,豬舍里不產生臭氣和氨味,無需沖洗豬圈,能夠節省大量的糞尿處理成本。發酵床墊料主要成分鋸末、稻殼等,經發酵后產生了優質的有機肥。
環保豬舍溫度較高,且環保衛生,減少育肥豬生長過程中的熱量損耗和應激,能夠提高育肥生產效率。采用發酵床環保養豬技術后,生豬育肥速度明顯提高,料肉比明顯降低。一般情況下,生豬可提前10~15d左右出欄,料肉比也能相應從2.8∶1降低至2.5∶1。傳統豬舍中,雖然采取保溫措施,仔豬在保育床上飼養至60d,體重只能達到23~25kg;而使用環保養豬法,60d體重可達28~30kg。
采用發酵床環保養豬技術,避免沖刷豬舍,節約大量水資源和用水成本。同時由于生物發酵產生大量熱量,環保豬舍溫度相對較高,不必安裝保溫燈等保溫設施,也節約了取暖的用電成本。
采用發酵床環保養豬技術后,一些疾病相應減少。特別在仔豬保育環節上,由于環保豬舍室溫較高,仔豬腹瀉等疾病的發病率大幅降低,應用效果明顯。而由于糞便能夠及時發酵分解,環保豬舍的蚊蠅等有害昆蟲相應減少,也有利于疾病的防控和減少生豬的應激。
發酵床以鋸末和稻殼為主要的墊料成分,且只有原木鋸末適合作為發酵床墊料,膠合板等鋸末則不適用。由于鋸末和稻殼的密度不大,單次能夠運輸的總重量較小,運輸成本較大。發酵床墊料的產地依附性較強,如鋸末須從木業加工產地購買,稻殼須從水稻產地購買,墊料原料供應渠道少,運輸成本高。
墊料厚度為0.8m,為保證發酵床正常運行,每日需進行淺層小翻,每半個月需進行深層大翻,在進行大翻時難度較大,勞動強度也比較大。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的豬場,在仔豬階段,由于仔豬活動量較大、糞便較少,糞便相對容易分解。當育肥豬體重大于60kg后糞尿量變大、活動量變少,且排便位置較為集中,如翻動不及時容易造成發酵床的局部腐爛和霉變。
傳統發酵床因墊料較厚,容易霉變,需保持與地面的透氣,墊料區的地面不可硬化。育肥豬定點排泄,生豬尿液如沒有及時發酵,會透過發酵床滲入地下,存在污染的風險。
2016年,東港區在學習借鑒重慶養殖法的基礎上,在西湖鎮焦光松養豬場進行對傳統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改造試驗。東港區新型清潔養豬法墊料主要采用小麥秸稈、玉米秸稈、花生殼,粉碎至20~40目,墊料區厚度為10~20cm左右,發酵床底部進行硬化,根據墊料的消耗,7~10d補充1次發酵墊料。該養殖法在保持發酵床養豬技術優點的同時,還具有以下優點。
根據試驗,在使用成本上,傳統發酵床按0.6頭/㎡育肥豬計算,墊料和菌種130元/㎡,每出欄一批豬消耗0.4m,成本為108元/頭;新型清潔養豬法1頭豬填充墊料140kg,成本為84元,添加菌種26元,成本共計為110元/頭;兩者相差不大。在提高生豬生長速度、降低料肉比、減少疾病發生等方面,兩者也沒有明顯差別。但傳統發酵床墊料主要為鋸末和稻殼,供應渠道少,不易獲得。新型清潔養豬法的墊料主要采用小麥秸稈、玉米秸稈、花生殼,墊料原料來源廣泛,更容易獲得,同時還解決了農作物秸稈的焚燒問題。
新型清潔養豬法的墊料厚度為10~20cm,日常翻耙簡單易行,根據墊料的消耗,7~10d補充1次,墊料有持續的糞便分解能力,不會發生腐爛、霉變。
新型清潔養豬法的發酵床墊料區的地面進行硬化,不存在糞尿滲入地下的風險,更加環保。
建議在各區縣開展新型清潔養豬法的試驗示范試點,培育多個環保意識較強、技術操作規范、應用效果較好、能夠持續使用的規模化環保豬場,使其成為技術應用典型。在此基礎上,召開現場會和技術培訓會,在養豬場中大力推廣應用新型清潔養殖法。
新型清潔養豬法墊料和菌種的前期和后續投入較大,建議市財政從2017年開始,用3年的時間,每年拿出專項啟動資金,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環保養殖場(戶)和秸稈加工企業給予扶持的財政力度,幫助其克服初期困難。一是對用于新型清潔養豬法的農作物秸稈進行財政補貼。對從事秸稈收購加工用于生產新型清潔養豬法墊料的企業,給予每噸秸稈(小麥秸稈、玉米秸稈)一定的財政補貼。二是對采用新型清潔養豬法的養殖場場(戶)進行財政扶持。對新建或改建后采用新型清潔養豬法的養殖場戶,100㎡以上的給予每平方米發酵床適當的財政補貼,以調動養殖場戶的積極性。三是扶持龍頭企業。對山東蒙德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扶持,采取“企業+合作社+規模養殖戶”的模式,企業加工秸稈、制作菌種,由畜牧專業合作社運作,為規模養殖場戶提供秸稈墊料和菌種,企業回收廢棄墊料制作有機肥,有機肥提供給種植戶,形成種植、養殖、有機肥生產的循環產業鏈條。
各級各部門加強對采用新型清潔養豬法的養豬場(戶)的技術指導,在環保豬場建設規劃、墊料和菌種選擇、日常管理等方面給予指導幫助,發揮好新型清潔養殖法的作用,打造日照市秸稈利用、環保養殖、有機肥生產的循環產業經濟鏈。
王海洲(1970-),男,山東省日照市人,漢族,大學,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基層畜牧養殖新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