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坤
(遼寧省撫順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13006)
肉牛免疫失敗主要原因及應對措施
張鵬坤
(遼寧省撫順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13006)
通過對肉牛免疫失敗原因的探索和分析,解決基層畜牧獸醫工作者遇到的疫病防控難題,最大限度的發揮疫苗特性,減少肉牛養殖中牛群的發病率和死淘率,提高養殖效益。
肉牛;免疫失敗;原因;改進措施
疫病防控是養殖業面臨的最大挑戰,特別是肉牛養殖,隨著東北地區圈養技術的成熟和發展,肉牛疫病種類也趨于復雜,防控措施也在不斷變化。但免疫疫苗的接種已是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的必要手段,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疫苗特性,減少肉牛養殖中牛群的發病率和死淘率是養殖戶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對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
在東北冬天來臨時,極低的氣溫及雨雪天氣經常侵襲對肉牛形成冷刺激,特別是犢牛,使肉牛對外界環境產生強烈應激,對肉牛生長產生最直接的危害。
在東北地區,肉牛養殖規模化率較低,大多為散養戶養牛,造成牛舍的建設規劃不科學,通風效果差,新鮮空氣不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增加,導致牛群體質下降,抗病能力差。
由于大多病原微生物喜歡在低溫環境里生存,東北地區冬天的低溫為病原微生物創造了良好的生存,季風季節到來會造成疫病病原在牛群間的傳播。
(1)個體的營養狀況是反映動物機體免疫應答的重要因素,當肉牛個體由于飼喂和管理不當導致肉牛營養水平滿足不機體需要,最終造成體質虛弱、缺乏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時,肉牛的免疫能力會大幅下降。
(2)母源抗體。犢牛在吃完初乳后都會從母體得到免疫源抗體,母體抗原在增強了犢牛抗病能力的同時,也可能會干擾犢牛出生后注射疫苗產生的機體免疫應答。
(3)犢牛自身帶毒現象。通過母牛胎盤先天感染疫病的犢牛在后天會產生免疫耐受性。
在現在的基層動物免疫過程中,由于村防疫員未接受過專業的業務培訓,在散戶免疫過程中,經常出現注射位置和劑量注射不準的問題;在規模場經常養殖場獸醫為追求更好的免疫效果和擔心疫苗注射量不足,加大疫苗接種劑量,對肉牛免疫造成免疫麻痹,使其免疫應答的能力降低。
疫苗的保存和運輸對溫度等有嚴格要求,現在基層獸醫部門設備設施配備不足,導致疫苗失效,無法構筑免疫屏障,甚至對肉牛產生嚴重的副反應。
在很多肉牛養殖場都存在藥物濫用現象,以抗生素的濫用最為普遍。
很多肉牛養殖場由于管理不到位,飼料供應不規范,導致霉變飼料流入場區,特別常見的是玉米霉變。肉牛食用霉變飼料,對肉牛機體產生傷害,導致免疫能力快速下降,抑制免疫應答。
在基層獸醫部門疫苗免疫的過程中,經常發現肉牛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勢頭,某些以前存在的舊病以新的形式出現。
肉牛場要嚴格科學的進行管理,對肉牛圈舍區和生活區分開,凈道和污道分開,區實行定期消毒,實行嚴格的門禁制度,在疫苗接種期間避免不進行帶牛消毒。
對肉牛進行疫苗注射時對注射用針具要進行嚴格消毒,有條件的地區要嚴格落實“一畜一針”,注射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程操作,防止注射器,針頭等器具被污染。
在基層免疫過程中,經常發現很多牛場部根據自己牛群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都會參照其他肉牛養殖場的免疫程序,這樣會造成重復免疫或者免疫失敗。
肉牛場可根據疫控系統提供的抗體檢測報告中抗體水平,再根據牛群個體情況科學確定免疫程序后,嚴格按照制定的免疫規范操作,切不可大意和有麻痹思想,負責獸醫和防疫工作的工作人員在免疫注射時一定要認真細致,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張鵬坤,碩士研究生,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養殖、疫病防控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