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黨益春陳翔宇劉志強*努爾·庫爾瑪那里趙莉劉麗婭陳世軍
[1,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農牧局 836502;2.新疆畜牧科學院獸醫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學院動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830013]
米東區柏楊河鄉羊病調查及防治對策
郭凱1黨益春1陳翔宇2劉志強2*努爾·庫爾瑪那里2趙莉2劉麗婭2陳世軍2
[1,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農牧局 836502;2.新疆畜牧科學院獸醫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學院動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830013]
采取問詢、現場調查和常年跟蹤的方法,對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柏楊河鄉羊疫病種類、發生原因及流行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該鄉羊只疫病主要有寄生蟲病和梭菌類傳染病,近年無重大疫病發生,羊只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春季為寄生蟲病引起的春乏死亡和秋季為梭菌類傳染病引起的死亡,本文針對問題提出了減少羊只死亡的防治對策。
綿羊;寄生蟲病;梭菌類疫病;防治對策
柏楊河鄉位于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東南部,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 地理坐標為東經 87°06′~88°08′北緯43°44′~45°00′。 屬大陸性中溫帶干旱氣候區。 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光照充足,蒸發量大。有哈薩克、漢、回、維、蒙等五個少數民族組成,其中哈薩斯克民族占65.9%,轄有柏楊河、阿合阿德爾村、獨山子、玉西布早村、紅柳村、梧桐窩子六個行政村。地形為東南高、西北低,北部為荒漠半荒漠平原,中部多為丘陵,東南部為海拔2000~4000m山區地帶。柏楊河鄉經濟主要以畜牧業和種植業蔬菜為主,半農半牧,牲畜飼養量達10.6萬頭(只),其中以養羊為多,以春秋放牧、冬季舍飼模式為主,然而由于近年疫病頻發,羊只死亡率居高不下,高達到5~8%。為此,對柏楊河鄉養羊業現狀、羊病防治情況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以座談會或者電話咨詢的方式,向柏楊河鄉獸醫站的相關領導、基層獸醫技術人員及養殖戶問詢本地區羊病的種類、發生情況、流行與防控情況、免疫規程及診治技術應用等情況。
對放牧羊群進行現場和跟蹤調查,隨機選取本地區常年放牧的羊群進行檢查,調查羊群放牧草場情況,牧草種類與質量,羊只的整體膘情,是否有外寄生蟲感染;對膘情較差的羊只,直腸采糞,進行糞便寄生蟲蟲卵的診斷,包括蟲卵計數,蟲種鑒定;蟲卵數量較多的,進行剖檢診斷,采集蟲體標本,計數并分類鑒定、保存;對有突然病死的羊只進行剖檢,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診斷。
柏楊河鄉現有牧民戶及育肥養殖戶約170戶,飼養總量在7.5~11萬只波動。柏楊河鄉養羊業主要要以春、夏、秋3季放牧,冬季放牧適當補飼的模式,夏季草場牧草豐盛,草質營養較好;冬季草場,干枯牧草為主,加之積雪覆蓋,常出現牧草短缺情況,造成春季羊只營養不良,普遍消瘦,又有大量寄生蟲的感染,造成部分羊只春乏死亡;此時懷孕母羊的營養不良,也會導致羔羊體況較差,易感疾病,近年主要發生過羊痘、羔羊痢疾和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傳病,死亡率達6%左右;秋季羊只膘情較好,常在農區農田放牧,以采食農田秸稈為主,農田常年灌溉,有潮濕、堿性大等特點,有利于羊梭菌性疫病(羊黑疫、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病原的滋生,羊只多發梭菌性傳染病,死亡率在5%左右。
目前,按國家要求,對強免疫苗進行注射,做到了羊群免疫100%覆蓋,沒有大規模流行的某種傳染病,重大傳染病可以做到有效防控。對疥癬病防控的主要措施是每年進行春秋2次藥浴,對消化道蠕蟲病采取自愿防治的原則,農牧民一般采取春秋2次驅蟲模式。
對5群羊(約1200只,主要為阿勒泰大尾羊),進行了現場調查和常年跟蹤調查的方式。結果顯示,春季羊群整體膘情較差,體瘦毛焦,疫病多發,約20%的羊只不同程度的疥癬感染,毛虱的感染率在15%,硬蜱的感染達到90%以上;秋季羊群膘情普遍較好,時有梭菌性疫病的發生,病死率在5%左右。
對膘情較差羊只進行糞便蟲卵檢查,利用漂浮法(診斷各類線蟲)、沉淀法(診斷各類絳蟲和吸蟲),檢查結果顯示蟲卵計數EPG達260個/克糞便,根據蟲卵檢查結果,對感染強度最大的羊只進行剖檢、采集蟲體并進行蟲種鑒定,結果顯示感染的主要寄生蟲病有:疥癬、毛虱、羊鼻蠅、肝肺包蟲、胃線蟲(捻轉血矛線蟲、細頸線蟲、馬歇爾線蟲)、肺絲蟲、肝片吸蟲、雙腔吸蟲等,寄生蟲感染率98%,每年春季因寄生蟲病引起的春乏死亡約1.2%。
根據對柏楊河鄉羊病基本情況調查、現場調查、常年跟蹤和剖檢診斷的結果,我們認為,柏楊河鄉引起羊只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羊寄生蟲病的感染和梭菌類疫病的發生,危害嚴重的寄生蟲病主要是疥癬病、毛虱、雙腔吸蟲、胃線蟲及包蟲病,主要傳染病為羊快疫;近年無重大傳染性疫病的發生,說明該鄉防疫工作基本到位,傳染病的發生處于可控狀態。
從調查結果來看,寄生蟲病在該鄉依然比較嚴重,主要因為近十多年由于對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疫病防控力度的加大,獸醫技術部門和養羊戶對寄生蟲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寄生蟲病的危害認識不足,雖然開展了驅蟲和藥浴工作,但是普遍存在驅蟲時間不科學的問題,即沒有做到選擇冬季無害化驅蟲的模式;第二,盲目驅蟲的問題,也就是驅蟲前不知道有沒有寄生蟲,有寄生蟲的又不知道是什么寄生蟲,投藥后有沒有效果不知道;第三,沒有交替用藥的問題,長期幾年使用一種驅蟲藥,勢必會造成寄生蟲抗藥性的產生。
另外,對疥癬病防治的主要問題為:一,藥浴治療時,一定要對每只羊進行全身浸藥,不能留有頭、耳等死角,有蟲體寄生與這些部位,很快會再次復發;二,冬季發生疥癬病時,首先把病羊隔離,再進行治療;三,對中度或重度感染的病羊采取注射伊維菌素的治療方法,且在7~14d后再進行一次注射,以完全殺死新孵化的蟲體。
加強獸醫技術人員和養羊專業戶的疫病防控培訓工作,讓人們了解寄生蟲病的危害,明白寄生蟲的生活史,掌握寄生蟲病的科學防治方法,提高防治寄生蟲病的主動性。在羊梭菌性疫病防治方面,羊只從山地草場向農區農田轉場前15d進行一次三聯四防疫苗的免疫;農區放牧適當推遲放牧時間,讓陽光照射將潮氣蒸發后再進行放牧,避免羊只飲用不干凈水源。
領導要重視,與當地科研部門加強合作,研究制定適合本地區較為科學的羊病防治程序,在轄區內開展冬季驅蟲、轉場前驅蟲和舍飼前驅蟲新模式,保證驅蟲模式和技術的持續性,讓科學技術為柏楊河鄉養羊業保駕護航。
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資助(201303037);國家絨毛用羊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金資助(CARS-40-11)。作者簡介:郭凱(1973-)女,本科,高級獸醫師,從事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推廣工作。
*通訊作者:劉志強(1982-)男,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動物寄生蟲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