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念(廣西柳城縣六塘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45212)
蛋雞三段式分段飼養管理技術
蘭念(廣西柳城縣六塘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45212)
科學的飼養管理直接影響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的長短和整個養雞產業的經濟效益高低。本文對蛋雞三段式飼養管理技術做一探討,認為蛋雞“三段式(育雛期、待產期、產蛋期)”分段飼養管理技術值得在業內推廣應用。
蛋雞;分段式飼養;管理技術;產蛋量
低齡雛雞期(1~42日齡)免疫力較差、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但此時是肌肉組織和結締組織發育最快的階段,此階段飼料轉化利用率最高,可不限料,促使雛雞最大限度地采食專用雛雞飼料,標配飼料以營養全價的優質雛雞破碎粒料為主,要注意重點防治雛白痢和抗球蟲,一般晝夜喂料次數為8~10次,42d內每只雛雞應喂料900~950g;7~10日齡實施斷喙;適宜雞舍溫濕度控制為25~33℃、相對濕度70%;光照由23h逐漸降到自然光照,光照時長不足時需采取人工補光;單位面積上合理密度控制為20~25/㎡;推薦基礎疫苗免疫程序為“1日齡用馬立克氏疫苗作頸部皮下注射,7~10日齡用新城疫IV系+傳支H120二聯苗或雞痘苗接種(點眼、滴鼻、刺種)”;40~42日齡標準體重約為480g左右。育成期雛雞期(43~70日齡)消化、呼吸及免疫系統機能基本建立健全,此階段消化能力明顯提高,宜適當增加喂量,同時為降低飼料投入成本,應視前期養殖期末所達到的體重指標,采取針對性補給料和漸進式更換為自主配制的全價、低價位自配料。一般前期達450~480g標準體重的雛雞,可逐漸更換為自配全價自配料,原則是保證基礎日糧代謝能為11~12MJ/kg、 粗蛋白 14~16%、 Ca0.9~1.0%、 P0.50~0.55%、 復合維生素20~25g/100kg、復合微量元素100~110g/100kg,常喂量為1700~1800g/只、晝夜喂料6~8次;雞舍溫濕度控制為18~22℃、相對濕度65~70%;采取自然光照即可;適宜密度控制為15只/㎡;程序免疫推薦為“60~67日齡、新城疫I系+傳支H52二聯苗,肌肉注射”;期末標準體重為750~850g,低于750g的視為弱雛,應挑出群內所有弱雛實施短期優飼、分群專舍飼養,以確保較高的健康度和整齊度。
此階段蛋雞的消化、呼吸及免疫系統進入充分發育階段,具備一定的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和生化抵抗力,此階段其飲食欲達到旺盛期,任其暴飲暴食容易形成脂肪肝和腹部沉脂,這對以后產蛋量有極大影響,所以應適當限料和降低日糧營養水平。推薦日糧營養供應方案為:在此階段維持代謝能11.30~11.70MJ/kg、粗蛋白質14~15%、Ca0.8%、P0.5%、復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不變;至90日齡時停用抗球蟲藥物;此階段每只雛雞消耗飼料量約為4500~4600g,日喂4~6次;至90日齡接種雞痘疫苗、雞傳喉疫苗;100日齡左右雌雄性征明顯,可及時處理公雞,自繁自養蛋雞場可按公、母比例按1:12~15進行選留;雞舍溫濕度控制為15~21℃、相對濕度60~65%;每日光照時長維持13~14h,不足時需采取人工補充;合理密度控制為8~10只/㎡,期末標準體重為1350~1400g,嚴重不達標的建議予以淘汰處置。
此階段雞的體征發育和繁殖性能均趨于成熟,逐步進入開產階段。保證高產蛋率的關鍵在于科學調制日糧,標準日糧配方為:飼用粗蛋白質18~19%,當雞的產蛋率達到65~80%時,蛋白質的消耗還可酌情增加,至210日齡前后可提高到20~21%;基礎代謝能維持11.30~11.70MJ/kg,Ca4%,P0.5%,蛋氨酸0.35%,蛋+胱氨酸0.66%,賴氨酸0.75%,多維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可適當增加,經實踐驗證此階段日糧營養供應足量條件下可獲得最佳產蛋成績,且以后會保持較長時間和較高產蛋率,建議白天喂3~4次,夜間可補喂1次現成料(玉米、高梁、稻谷等);適宜溫濕度控制為18~22℃、相對濕度70%左右;光照維持16~18h直至產蛋結束(不足需人工補光,可有效提高產蛋量);適宜飼養密度控制為5~7只/m2,每4只產蛋雞配置1個產蛋箱,日撿蛋3次左右,勤撿蛋可減少破損率;此階段產蛋雞的體重從140日齡的1750g至絕產期末應控制在2100g左右為宜。
蘭念(1978.5.29-),男,廣西柳城縣人,大專,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控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