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芳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畜牧獸醫站810600)
我國牛肉供給面臨困境與應對措施
孫永芳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畜牧獸醫站810600)
從牛肉的產量來分析,我國已經躍居世界前三,然而,我國牛肉市場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牛肉價格飛漲,且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逐步增加牛肉供給成為非常急迫的內容,筆者認為存在市場供應能力嚴重不足、缺乏優良品種和飼養技術等問題,提出解決這些矛盾相應的措施。
牛肉供給;困境;措施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牛肉需求量猛增,并有繼續上升趨勢,牛肉供不應求,使得我國雖然作為牛肉生產大國,但每年所進口的牛肉量非常大,這些矛盾急需得到解決,如何提高我國牛肉生產質量,擴大肉牛生產規模等,成為本文主要論述的問題。
近些年來,牛肉的需求量持續增長,這種猛漲趨勢,一方面說明我國國民的食品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對牛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也暴露我國肉牛產能量較低的弱勢,再大量以高昂的價格輸入到我國,使得我國成為廉價的勞動力輸出國,而逐步陷入惡性循環的境界。人口不斷增長是牛肉需求量逐步增大的主要原因,我國國民物質文化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然而與國際消費水平與結構還是存有較大差距。
從2000年初期開始到2013年前后10多年間,我國的牛肉價格一直處于不斷上漲趨勢,且其上漲幅度比同期豬肉等其他肉質食品價格幅度上升的更快。主要有兩個層面的原因,第一就是牛肉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第二就是貨幣發行量過大,使得物價上漲,牛肉價格也增長。
我國牛肉凈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在過去十幾年間,我國牛肉進口量處于飛漲趨勢。我國作為重要的牛肉消費大國與生產大國需要將生產大國的優勢不斷凸顯,不僅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將本國所生產的牛低價以市場批發價格出售給其他國家,然后經過其他國家深度加工[1]。
我國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使我國牛養殖還處于母牛與公牛分開養殖以及規模較小的模式,這一養殖模式使得我國牛養殖因為沒有形成較大規模,而導致年出牛頭數非常少,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年出欄100頭肉牛以上飼養場占牛肉養殖戶 (場)總數的0.2%,出欄肉牛頭數占全國總出欄頭數的14.8%。這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是非常明顯且巨大的。
優良肉牛品種是發展牛肉產業的基本保障,我國在這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廣大農村地區,基本上每家每戶都養有耕牛,尤其是黃牛品種多樣,然而,到目前為止并未培養出優質的肉牛品種。
即使現在牛肉市場供不應求,也使得牛肉價格飛漲,然而,對于養殖戶而言,他們的肉牛養殖成本也在飛速增長,最終養殖戶們所取得的牛肉養殖收益與牛肉價格并未同步增長,這對養殖戶們的養殖熱情沒能有個很好的促進作用[2]。
肉牛專用品種對于肉牛質量以及肉牛增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當下最為緊迫的任務是培育出一批質量優良的肉牛專門品種。在具體操作方面,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優勢資源,我國牛品種繁多,這對于選出專門的肉牛品種將會是極大的幫助,因為它能夠給予更為廣闊的選擇范圍,根據所選用肉牛品種,從中選擇各自的優勢,最后綜合各個肉牛品種的優勢進行雜交,最終選出產肉量大、生長速度快,優質切塊率高的優質肉牛品種;其次,為能夠加快牛肉品種培育的速度,可以建立專門的肉牛品種培育基地,并制定長期規劃,鼓勵個人以及企業的投資等。
主要有兩種方法可以逐步推進肉牛規模化養殖,第一就是逐步擴大養殖戶的內部飼養規模,從而獲得資金上以及專門養殖技術上的大力支持,政府還可以通過補貼,獎勵等方式鼓勵擴大牛肉養殖的內部規模;第二就是逐步發展牛肉合作社的外部規模,形成規模經營,有組織有紀律,不斷提高牛肉流通效率并且有效降低牛肉上市流通成本,使得牛肉生產效益和價格增長同步,可以實現 “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
我國存在著明顯的農區、牧區區分,需要充分結合農區和牧區的各自優勢,利用農區大量桔梗,為牧區肉牛提供大量飼料,同時,可以利用牧區大量的糞便等作為農區肥料,結合自個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最終實現合理的區域以及區域內部的分工合作,實現雙贏[3]。
總而言之,我國作為第三大牛肉生產大國,需要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在牛肉價格居高不下,且牛肉市場潛力巨大的重要時期,抓住機遇,實現我國肉牛的規?;B殖,最終提高我國肉牛產能,減少牛肉進口量,提升自身經濟效益,促進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1]郭磊,張立中.我國牛肉供給面臨的困境與應對措施[J].中國畜牧雜志,2015(4):20-24.
[2]呂品.我國牛肉的供給與需求分析[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3]劉懷.加強生產引導保障牛肉有效供給[J].中國畜牧業,2014(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