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蓉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624300)
壤塘縣農村畜牧防治存在問題與對策
代蓉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624300)
在我國農村,畜牧和養殖業是牧民主要的收入途徑,尤其在我國川藏地區已經形成了大小不一規模的養殖場。但在草原畜牧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措施進行草原生態保護。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地區的農村畜牧防治問題進行探討,總結加強防治的有效對策。
農村;畜牧防治;存在問題;對策;壤塘縣
壤塘縣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也是四川省四大牧區之一,是草食牲畜的重要生產基地。伴隨農村畜牧業的發展,蓄養對當地的生態資源與環境產生了極大需求,產生了農村牧民牲畜與自然環境的矛盾,惡性循環下出現了草原植被退化、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
壤塘縣地處于青藏高原的東南緣,川西北草原西北部,自然環境天然良好,有著40多萬公頃面積的天然草原,而草原的可利用面積高達34萬公頃,這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在畜牧業長期的發展及巨大的自然資源消耗下,發生嚴重平衡失調問題。
由于村民對草原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同時也受到生態環境建設資金不夠的影響,當地較多地區的草原生態環境有明顯惡化與退化趨勢,在逐步退化中,草群結構也出現變化,雜草增多,影響牧草數量,生活多樣性被破壞,于是牲畜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
很多農村牧區返青時反復利用草場,采食幼苗,耗空根部的營養,使其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也影響天然下種,喪失基本的生長條件,草場利用方式的不合理不但不能滿足農村畜牧業養殖的需求,也對其原生態性造成嚴重破壞。
農村畜牧業存在重大的問題大多體現于過度放牧,忽略草場承載能力,另外,經濟利益的驅使也使得很多牧民忽略牧草生長與再生能力,加速退化草場[1]。
近兩年國家針對本地區農村畜牧業發展的情況采取了草畜平衡的有效措施,堅持生態優先、協調發展、明晰責權、補獎到戶、政策引導、因地制宜、科學實施的原則,依政府批復《壤塘縣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實施方法》,具體內容如下:全面推行禁牧草畜平衡 “兩項制度”;及時兌現發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精心實施現代草原畜牧業項目,提倡現代家庭牧場、標準化草場、畜牧暖棚、戶營打貯草基地等;穩步推進各項基礎工作。
壤塘縣農村畜牧業在傳統草原畜牧業基礎上升級為新興農業產業,但其內涵、界限、標準并沒有在當地大量牧民中得到普及,因此,要在做好深入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全面的引導與宣傳。我國其他地區生態農業建設成功的典型實例較多,積淀理論與豐厚的技術,進行宣傳就要增強當地全民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責任感與緊迫感,激發全民投身到當地草原保護與生態建設的責任性任務當中,提升建設積極性,并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健全草原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要將草原的生態建設作為當地經濟建設規劃與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緊密聯系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推行的原則,通過建設畜牧業生態環境系統,發展畜牧業,幫助當地牧民脫貧致富,有機整合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最大程度地發揮天然草原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還要全力推進退牧還草的工程建設,并加強如草原鼠等綜合性防治的工作,確保其具備可行性與可操作性,充分結合施行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2]。
緊密結合政府推出的示范性工程,充分利用補獎政策,開展開發草原生態畜牧業技術研究與集成工作,將草畜進行高效系統轉化,針對其中存在的重大自然災害、鼠蟲害進行有力監測與預警,優化配置高效水草畜系統的協調,研發支撐產業發展的新技術與新方法,如,加強以壤定草、以草定畜的核心利用,建設管理技術集成,科學研究示范天然草原草畜的平衡監測與管理,改良免耕補播、有機施肥等生態性技術,退化草地復壯和植被恢復技術,加強對優良品種的保護以及整個川藏畜牧養殖場草場的保護技術、培養優良的繁育技術、放牧技術、青干草補飼技術等等,形成產業生產、加工與銷售一體化的市場模式,與此同時,確保草原無公害環保和預警減災系統功能,為牧場原生態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與保障。
綜上所述,壤塘縣農村畜牧場所是青藏高原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地畜牧業發展應建立在草畜平衡的狀態下。因此,必須貫徹落實國家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保證草原禁牧與平衡,保護草原資源,改善草原的生態環境,推進人畜與自然良性循環,真正為維護草地生態安全貢獻力量。
[1]達哇東周.關于草原畜牧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探討與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9):59.
[2]李景林.加強農村畜牧防治的幾點思考[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1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