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華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畜牧獸醫站 665000)
畜禽養殖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措施探討
楊學華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畜牧獸醫站 665000)
養殖動物疾病的無害化處理已成為畜牧業發展和動物疫病防控不容忽視的問題。病死動物尸體已成為影響人畜健康造成疫情暴發流行的重要因素。如病死動物尸體不能進行規范的無害處理,不僅會導致疾病傳播蔓延,造成環境污染,容易危及動物食品安全,甚至影響健康穩定的社會經濟發展。加強畜禽養殖環節中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措施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
畜禽養殖環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措施
畜禽在飼養生產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病死等非正常死亡,病死動物如不能按照要求進行相關無害化處理,會對環境衛生、土壤空氣造成嚴重影響,還會將病毒、細菌發展成為新的動物疫源,給當地畜牧業造成嚴重的損失,對人畜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加強養殖環節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本文將對養殖環節中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做一探討,旨在提升無害化處理水準,減少動物疾病流行帶來的危害。
隨著現代養殖業的興起,大多數正在建設的或已運行的畜禽養殖場沒有建設配套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對死因不明和病死的動物隨意拋棄或填埋,給當地生態環境和養殖業造成極大危害。目前很多散戶由于沒有無害化處理設備,在飼養中產生的病死動物隨意拋棄于河流、垃圾場內,不僅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還直接污染水體,導致一些重大動物疫病的暴發與流行。
飼養戶的法律意識不強也是導致不法販運病死動物尸體存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讓他們有可乘之機,讓病死動物尸體流入市場,危害人民健康安全。
除了重大動物疫情造成的大規模動物撲殺外,日常飼養過程中產生的病害死亡動物均由養殖戶自行處理,受人工、處理成本、處理技術、責任心等眾多因素影響,在對病害死亡的動物尸體處理問題上存在眾多問題,如深埋不到位、消毒不嚴、隨意處置等問題,不能起到無害處處理的目的。
目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一般采取焚燒深埋的辦法進行,在實施無害化處理過程中需要柴火,柴油,消毒劑,挖掘機,運輸車輛,人員等,這些物資的調用需要最少二、三千元的成本,一般的小規模養殖場難以承受高成本的處理費。
對動物養殖過程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所需資金應設置專項資金,專項資金要按照中央和省財政儲備和縣級財政預支方法,及時全額的向養殖戶按比例進行分配補償,確保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正常開展。對于財政困難的地區應通過多種途徑研究和利用財政資金,積極與社會保險工作相結合的辦法實施資金補償。進一步落實財政部《屠宰環節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同時,積極做好養殖環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補貼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
加大對《動物防疫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 (試行)》和《畜禽病害肉尸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等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學習與宣傳,在宣傳中應開展多種方式、多途徑進行,提升從業者和管理者的無害化處理水平,不斷規范對養殖環節中的病死害動物尸體的無害化處理力度,確保無害化處理工作上一新的臺階,嚴防動物疫病因不能進行無害化處理而發生傳播與流行,保護畜牧業的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
為推進無害化工作的開展,監督隨意拋棄病死害動物尸體的行為,應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對舉報經營、運輸和隨意處置病死害動物的,給予某種物質獎勵,鼓勵群眾對其監督,發現違法行為報告給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主管部門按照要求進行查處和處置。按照《動物防疫法》對病害死動物尸體非法處理的黑心商販和養殖戶進行嚴肅處理。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和對隨意處置死亡動物危害的認識,督促養殖戶對飼養環節產生病死動物主動報告的積極性。
楊學華 (1969.8-),男,漢族,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人,大專,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