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連貴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畜牧獸醫站 810102)
黃牛腸阻塞病因分析及診治
哈連貴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畜牧獸醫站 810102)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在附近屬于有名的養殖大縣。近幾年當地農戶根據自然條件,生態條件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養牛業,利用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和農副產品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以當地黃牛為本母,結合人工授精技術,雜交改良本地黃牛,取得了較好的生產性能。但是當地長期保持的飼養管理模式沒有及時得到改善和提高,特別是偏遠地區農牧民依然采用古老傳統的放牧模式飼養,導致黃牛發生腸阻塞和腸變位的疾病時常發生,現簡單介紹診治情況和總結,供參考。
通常由于飼喂粗硬劣質的粗纖維飼料所引起,如山芋藤、花生藤、麥秸、豆秸等。據調查統計,全縣飼喂粗纖維的區域,本病發病率很高。飲水不足、缺乏運動等可引起腸機能降低,而發生腸弛緩,排糞干硬、球狀、色暗,形如馬糞。有些患有皮膚病的牛,經常舔毛,日久可能發生毛球性的腸梗阻。管理不當,改良黃牛在住地周圍或牧場上吞食布片、麻絲、瀝青等,引起小腸異物性阻塞。新生犢牛因胎糞積聚,以致在出生后發現腸阻塞。成年黃牛因日糧營養不全,尤其是長期封閉飼養的牛群,常因維生素D的缺乏,常常舔食臥床上的墊料 (泥、沙等),引起皺胃積沙。沙子隨胃內食糜進入小腸后,常在乙狀彎曲部沉積下來,引起十二指腸乙狀彎曲部的阻塞。
病牛初期離群獨處,體溫、脈搏、呼吸無異常,表現有輕微而持續的腹痛,主要依據哞叫不安、不食,顧腹而判斷。幾天之后,腹痛表現逐漸消失,不見有糞便排出,起臥不安。直腸檢查,腸內干燥、空虛或有膠狀黏液,可在右腹中下部 (結腸盤)摸到大小不一的硬結糞塊,或空腸回腸積液。隨病程延長病牛開始出現脫水、中毒癥狀。
主要采用鎮痛、通便、補液和強心等措施治療本病。早期可以用瀉劑硫酸鈉500g,配成6%濃度灌服,3h后再灌服食鹽水 (食鹽250g,水2.5L);同時皮下注射0.02g新斯的明。結腸便秘還可采用溫肥皂水15~30L做深部灌腸。嚴重脫水的病牛,需大量輸液,每天至少4L,最好在補液中加入1%氯化鉀液100~200ml,緩慢靜脈輸注。
上述措施無效時,可進行手術療法,開腹破結。手術療法:進行術前準備、保定和麻醉。采用右肷部前切口、右肷部中切口和右肷部后切口。十二指腸乙狀彎曲采用右肷部前切口;十二指腸髂彎曲和空、結腸采用右肷部中切口;回腸和盲腸采用右肷部后切口。手術方法:手術部切開皮膚18~20cm,鈍性分離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剪開腹膜,顯露腹腔。阻塞物大都從雞蛋或鴨蛋大小,個別有鹽水瓶大小。如何正確地尋找到阻塞腸段是能否完成這一手術的關鍵,為此,必須熟練掌握腹腔探查方法。腹腔探查是借助肉眼的直接觀察和手的觸摸來檢驗各器官的位置、大小、堅硬度等,以確定病變的部位、性質及能否進行手術。
術后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靜脈注射,防止繼發感染,每天2次,連用7d。同時灌服神曲、山楂、麥芽等健胃藥;手術1d后,用易消化的米粥加少量食鹽飲用,1周后逐漸添加優質干草或青草。
通過以上治療,應注重加強飼養管理,隨著病情好轉,先給少量柔軟干草和易消化飼料,以后逐漸增加喂量,定時定量飼喂優質松軟飼料飼草,提供充足飲水,防止食入含泥沙過多或異物的牧草和粗硬飼料,多喂給青綠或青貯飼料,飼料中微量元素應保證充足,精料應限量,防止突然更換飼料,適量運動,切勿過勞。孕牛產犢前應停止使役,老齡黃牛盡量避免重役。平時要經常清掃廄舍,保持清潔干燥通風。如果發現有別黃牛靠墻欄處磨擦止癢,甚至脫毛,應及時采取涂藥治療,防止各類體表寄生蟲發生。
改良黃牛腸阻塞主要發生于長期飼喂劣質粗硬飼料,飲水不足,而又重役的老齡牛、孕牛,產犢前后發病率更高。由于腸弛緩是腸便秘的基礎,因此,黃牛多伴有前胃弛緩。阻塞部位多在結腸,亦有在小腸的。主要發生在3~5月份春耕前后役用改良黃牛居多。據統計,腸阻塞發生的部位,十二指腸阻塞占65%、結腸阻塞占20%、空腸阻塞占10%、回腸阻塞占5%,盲腸積糞和盲腸擴張也偶有發生。發病率與年齡、性別有關,小牛很少發生,壯齡和老齡牛占絕大多數,公牛比母牛發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