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翠艷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2000)
泌乳母豬護理和飼養管理
馮翠艷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2000)
母豬產后泌乳是整個繁殖周期中最后一個生產環節,且對其下一個繁殖周期的生產有顯著影響。合理飼養泌乳母豬可有效地提高泌乳量,使仔豬健壯發育,具有高的成活率和斷乳體重;同時使母豬斷乳時保持適宜膘情,保證在下一個繁殖周期中按時發情配種。
豬的妊娠期平均為114d(105~120d),為及早做好臨產母豬的護理工作,多按112d計算。推算預產期最簡單的方法是配種日期的月份加4,日期減10,遇到2月份或連續2個大月 (即31d)時要做適當調整。母豬在分娩前15d左右,乳房膨大、變硬,其基部與腹部呈現明顯界限。產前5~7d,兩側乳房向外開張并呈潮紅色。臨產前3~5d陰戶開始紅腫,尾根下凹,骨盆開張。產前2~3d時乳頭可以擠出少量乳汁。如果前部乳頭能擠出乳汁時,24h之內即可分娩;如果最后部乳頭也能擠出乳汁,則6h左右即可分娩。產前6~12h母豬行動不安,出現銜草做窩等行為。當母豬表現起臥不安,頻頻排尿,陰戶有羊水流出時,表示仔豬即將產出。
應根據母豬預產期,提前做好產房、接產用具、藥品和值班人員的準備工作。尤其要對母豬乳房和陰戶清洗消毒,保持干凈。分娩過程中,母豬子宮和腹部肌肉發生可歇性強烈收縮,逐漸把胎兒從陰道擠出。母豬多在夜間較安靜時分娩。正常分娩每5~25分鐘產出一個胎兒,產程持續2~4h。當全部仔豬產出后,經10~60min胎盤排出,分娩結束。如遇超過4h不排胎衣者應請獸醫進行診治。
母豬分娩時應保持環境安靜,以防止難產并縮短產仔時間。仔豬出生后,先用清潔的毛巾擦凈全身黏液,然后將臍帶血反復向腹部方向捋擠,在距腹部4~5cm處用手掐斷或剪斷,用5%碘酊消毒斷面。斷臍后進行仔豬編號、稱重,并記入分娩哺育記錄表,存檔。然后將仔豬放在母豬腹部讓其盡早吃到初乳,或先放入保育箱內。胎衣排出后應立即取走,以免母豬吞食,影響消化和養成吃仔豬的惡癖。
仔豬出生后不呼吸但心臟仍然在跳動,即為假死,應立即采取措施使其迅速恢復呼吸才能成活。常用的急救方法主要有如下兩種。第一,人工呼吸法。使仔豬四肢向上,一手托肩部,一手托臀部,然后兩手同時進行反復前后運動,使仔豬自然屈伸,同時有節奏地輕輕按壓仔豬胸部,促使呼吸。或者向仔豬鼻孔內猛吹氣,也可提起仔豬后肢,輕輕拍打臀部,促使仔豬呼吸。第二,藥物刺激法。可用酒精、碘酊等刺激性強的藥液涂擦于鼻端,刺激鼻腔黏膜,促使仔豬呼吸。
分娩前母豬應視其體況適時調整其飼糧。體況良好者應減料,體況一般的母豬不減料,對體況較弱者可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飼料,利于以后泌乳。臨產前可適量增加麩皮等輕瀉性飼料制成粥料飼喂,并供給充足的飲水,以防母豬便秘或難產。母豬產后8h內可不喂料,僅喂少量麩皮水或稀粥料。產后2~3d,母豬體質下降應選擇易消化的飼料,并調成粥狀飼喂;逐步增加喂量,5~7d后可恢復到泌乳期營養水平。以上措施可避免母豬產后消化不良,或乳汁分泌過多,仔豬吃不完而患乳腺炎;也可避免乳汁過濃,導致仔豬消化不良而腹瀉。
臨產前3~7d應停止舍外運動。圈內更換清潔干燥墊草,母豬產仔后再次更換。冬春季要防止賊風侵襲,以免母豬感冒而缺乳。應保持母豬和舍內清潔衛生,減少仔豬污染或發病。分娩后應注意保持安靜,適當減少舍外活動時間,讓母豬充分休息,盡快恢復體力。要隨時注意母豬呼吸、體溫、排泄、乳房和采食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請獸醫進行診治。
配方1(%):玉米62.25、次粉20.00、大豆粉14.25、石灰石粉1.50、磷酸氫鈣1.25、食鹽0.50、預混料0.25;配方 2(%):玉米 61.75、麩皮 20.00、大豆粉 15.00、石粉1.50、磷酸氫鈣1.00、食鹽0.50、預混料0.25;配方3(%):玉米71.75、大豆粉15.00、苜蓿粉10.00、石粉0.75、磷酸氫鈣 1.75、食鹽0.50、預混料 0.25;配方 4(%):玉米48.00、麩皮30.00、豆餅10.00、葵籽餅9.50、骨粉2.00、食鹽0.50;配方5(%):玉米61.00、麩皮22.00、豆餅9.00、葵籽餅2.00、魚粉4.00、骨粉0.60、石粉1.00、食鹽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