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巧梅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高峰畜牧獸醫站 743000)
豬大腸桿菌病診斷及主要防治方法
高巧梅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高峰畜牧獸醫站 743000)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豬大腸桿菌病在豬市場中已流行多年,由于此病防治率低,發病率高,給我國養豬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分析豬大腸桿菌病的病因,闡述其發病的一些癥狀,進而提出豬大腸桿菌病的防治措施。
豬大腸桿菌病;診斷;防治措施
豬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組以仔豬為主的傳染病,其臨床主要代表是仔豬水腫病、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如果豬大腸桿菌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增加豬仔的死亡率,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本文主要探討豬大腸桿菌病的診斷及主要防治方法,旨在降低豬仔的死亡率,促進我國畜牧業的發展。
豬大腸桿菌病易感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攜帶病源的母豬排出的大便會接觸食槽、圈舍、皮膚以及母豬的乳頭等。小豬仔出生后會吸母乳,這樣也會引發疾病。豬仔又通過糞便進行二次傳播,又會傳染給其他豬仔,形成循環傳播;(2)這種病主要出現在1周齡的幼豬仔上增長,臨床致死率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3)此病在潮濕和低溫的環境下易發,且第一次發病的豬場存活率很低;(4)該病通常情況下會伴隨著冠狀病毒、輪狀病毒等疾病一同感染,還會引發一些熱性病;(5)圈舍衛生環境不達標、且飼養管理不完善都會引發該疾病,如果豬場出現該病,將很難根除。
豬大腸桿菌病具有潛伏期短的特點,甚至在豬仔生出后幾個小時內就會感染此病,且該病最長不會超過7d。豬仔出生后也許體溫沒有變化,但在幾個小時后,部分豬仔會出現腹瀉癥狀,其他豬仔會相繼出現此病的一些癥狀,且腹瀉次數會越來也多,排泄物呈黃色糊狀,嚴重時會出現排便失禁,且糞便變成水狀,會因為冷而聚集到一塊,出虛汗,精神不佳,會降低吸乳次數,身體消瘦,最終會因為嚴重脫水而死亡;如果出現急性感染的豬仔,還未出現腹瀉的癥狀就已經死亡[1]。
根據疾病蔓延的特征、臨床的一些表現,以及解剖病變的組織可以做出一些初步診斷。必要情況下可采用小腸前段內容物送實驗室作細菌分離與鑒定、血清學定型及腸毒素檢測,方可進行最終的確診。
在易發病的豬舍內,可以使用腸桿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菌苗,或者是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菌苗對母豬打疫苗,使出生豬崽對豬大腸桿菌病具有抗體,避免感染疾病。
對部分健康母豬注射豬大腸桿菌病疫苗,半個月后,可以把該豬的血清給幼崽豬服用,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豬大腸桿菌病主要是因為大腸桿菌在身體內不斷發育、成長,使體內細菌群不平衡,導致腸道系統紊亂。而微生態制劑可以提供有益菌,幫助腸道消滅有害細菌,形成酸性物質,達到酸堿平衡,對豬大腸桿菌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微生態制劑常見的有乳酸桿菌、酵母菌、芽孢桿菌等,操作時要按照每千克0.1g的量對豬仔進行服用,每日一次,不低于3d便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
在豬場養殖過程中經常對圈舍進行衛生消毒,特別是即將生崽的母豬和幼崽豬的圈舍,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清潔及護理工作,防止細菌感染。對于要生產的母豬,需要用0.1的高錳酸鉀對其乳頭、肛門部位進行擦拭,確保母乳健康衛生。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及時添加飼料,避免使用激素。
綜上所述,豬大腸桿菌病是仔豬階段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對此,畜牧工作者要做好相關防治措施,如疫苗防疫;抗血清的應用;微生態制劑的使用,以及提升圈舍的環境衛生,加強飼養管理措施等。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改善豬市場的生產質量,實現我國畜牧業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1]張志才.禽大腸桿菌病防治存在的問題與防治措施[J].養禽與禽病的防治,201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