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街道獸醫站276200)
牛流行熱與焦蟲病混合感染診治
趙華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街道獸醫站276200)
牛焦蟲病 (現稱牛梨形蟲病)是由蜱為媒介傳播的一種蟲媒傳染病。該病由焦蟲在蜱體內繁殖,牛、羊放牧時蜱牛叮咬而感染。牛流行熱 (又名三日熱)是由牛流行熱病毒 (又名牛暫時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特征為突然高熱,呼吸促迫,流淚和消化器官的嚴重卡他炎癥和運動障礙。以散發和地方流行為主,多發生于夏秋季節,以7~9月份為發病高峰。混合感染給養殖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臨沂市轄區多是山區,役用牛多為散養。因今年7~9月雨量多和氣候炎熱,雜草生長茂盛繁密、蚊蠅、蜱肆虐,牛在放牧時有被叮咬史;多發于3~5歲的壯年牛結合病牛大群突然發病高熱稽留,精神萎靡,病畜震顫,惡寒戰粟,可視黏膜黃染,有點狀出血;食欲減退或消失,反芻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初期便秘,后下痢帶有血絲和黏液,尿呈紅色乃至醬油色,跛行或臥地不起,并有嚴重的呼吸困難。根據以上癥狀及時采取對癥療法。通過流行病學調查,采取病料送某研究所實驗室化驗,確診為牛流行熱和焦蟲混合感染后迅速采取消毒、隔離、封鎖治療,同時做好宣傳預防措施。本次發病382頭,原有健康牛1259頭,死亡29頭,發病率30.3%,死亡率7%。
流行熱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屬于彈狀病毒科,暫時熱病毒屬。日本分離毒的大小平均為140nm×80nm。病毒的核酸為RNA型,對氯仿、乙醚敏感。焦蟲可分為牛巴貝西焦蟲病和牛環形泰勒焦蟲病兩種。
該病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于雨量多和氣候炎熱的6~9月。流行迅猛,短期內可使大批牛只發病,呈地方流行性或大流性。流行上還有一定周期性。約3~5年大流行一次。病牛和吸血昆蟲是該病的傳染來源以3~5歲壯年牛多發。偶爾也零星發病。
病初,病畜震顫,惡寒戰粟,接著體溫升高到 40~42℃, 稽留 2~3d。在體溫升高的同時可見流淚,有水樣眼眵,眼瞼,結膜充血,水腫,后期結膜蒼白,黃染,在眼瞼和尾部皮膚較薄的部位出現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紅色出血斑點。呼吸急促,患畜發出呻吟聲,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瘤胃蠕動停止,出現鼓脹。先便秘后腹瀉,糞中帶血絲和黏膜,四肢關節腫痛,呆立不動,跛行,起立困難而喜伏臥。皮溫不整,特別是角根、耳翼、肢端有冷感。另外,頜下可見皮下氣腫。流鼻液,口炎,流誕、口角有泡沫。尿量減少尿呈紅色乃至醬油色,妊娠母牛患病時可發生流產、死胎。乳量下降或停止。病牛臥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剖檢可見血液稀薄、血凝不全,可視黏膜蒼白黃疸,全身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充血和點狀出血,黏膜腫脹,氣管內充滿大量泡沫黏液。肺淤血顯著腫大。全身淋巴結充血,腫脹或出血。肝腫大色黃,真胃、小腸和盲腸黏膜呈卡他性炎和出血。脾腫大;膀胱內有血尿。
(1)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針對流行熱病毒由蚊蠅傳播的特點,可每周兩次用5%敵百蟲液噴灑牛舍和周圍排糞溝,以殺滅蚊蠅和蜱。另外,針對該病毒對酸敏感,對堿不敏感的特點,可用過氧乙酸對牛舍地面及食槽等進行消毒,以減少傳染。
(2)有蜱的地區應定期滅蜱,對牛體表的蜱要定期噴藥或藥浴,達到滅蜱效果。不要到有蜱的牧場放牧,對不安全牧場放牧的牛群,于發病季節前,定期藥物預防,以防發病。患病牛要及早治療,良好的飼養管理和護理對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3)采用對癥療法治療:①瘤胃鼓脹要用瘤胃穿刺針穿刺放氣,放氣要有慢逐漸變快,避免過快造成腦缺血。②適時采用強心、消炎退熱補液平喘和抗病毒等藥物正確合理的配伍而靜注或肌注。③前期糞便干燥,排泄困難的灌服鹽類或油類瀉劑:按病牛的體質和癥狀而定。④貝尼爾每千克體重用3.5~3.8mg,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輕癥1次即可,必要時隔日1次,連注2~3次。黃牛偶爾出現起臥不安、肌肉震顫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維生素B12皮下注射2~3ml(160~240mg)。⑤對癱瘓臥地不起病牛用0.2%硝酸土的寧10ml,百會穴注射;并靜注葡萄糖酸鈣。⑥適時止瀉止痢和保護胃腸黏膜的藥物。⑦日常預防和加強病后的飼養管理及護理是防治本病的關鍵。⑧對病死的牛進行挖坑焚燒深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