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焱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116041)
牛口蹄疫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探討
孫焱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116041)
口蹄疫病毒是牛經常出現的一類疾病,這種疾病傳染非常快,嚴重威脅牛群的生命安全,同時也會給養牛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針對目前我國牛口蹄疫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進行深入總結,從而有效預防牛口蹄疫疾病。
牛口蹄疫;診斷方法;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別名口瘡,屬于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具有傳播途徑廣泛、潛伏期較短、致病能力較強、發病速度快等特點,如果不經過防治,會造成嚴重后果。
牛口蹄疫病毒就其本質而言屬于一種微型RNA病毒,主要是鼻病毒類,是現階段已知病毒中最小的病毒。牛口蹄疫病導致其病毒性較強,具有病毒免疫性和抵抗性強的特點。目前我國已經發現的牛口蹄疫病毒就有7種不同類型,經過多年發展變異,這種病毒常常在動物身上發生,而且對于外界抵抗力進一步提高。
在牛感染口蹄疫之后,患病牛主要會表現為厭食、沮喪、發熱等情況,但沒有明顯的異樣表現,因此,在牛患病早期很容易出現誤診或者是漏診情況。在患病后的1~7d,被感染牛群的口腔、蹄部、乳房、乳頭會出現水皰,其中以口腔和蹄部為主,水皰形狀可大可小,過幾日水皰處會發生破裂,有蒼白斑塊,這屬于較為常見的情況。較為嚴重的情況還會出現嘴角掛白、出現泡沫等情況。如果將病死牛進行解剖可以發現其渾身具有潰爛、水皰等情況,因此,牛群在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后果十分嚴重。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牛群在感染口蹄疫后多數會自愈,并且朝著良性循環發展。但還有很多牛群自愈能力較差,在一周之后尚未痊愈就需要及時救治,否則直接會導致死亡。
實驗診斷方式具體包括對牛口蹄疫進行病毒分離、補體結合、病毒實驗、細胞實驗等不同類型。因此,對于實驗診斷方法而言,從已經死亡、發病的牛中分離出相應病毒,進行系統鑒定和診斷,這就是實驗診斷法。現階段實驗診斷法主要是通過一些細胞的培育或是動物接種實現,通過觀察小白鼠的死亡情況能夠直接對口蹄疫病毒進行檢驗和診斷,雖然這種方法操作起來較為繁瑣、復雜,但由于其具有準確性高、敏感度高等優勢,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1]。
飼養戶要時刻保持牛圈、牛飲用水、牛床的整潔和衛生,在第一時間處理牛群糞便,并且還要在規定時間內利用消毒劑對其進行消毒,包括牛圈、牛槽、相關用具以及運輸車輛等方面。飼養戶要清楚的認識到消毒的重要性,不能夠從病區購買牛群,這樣才能夠從源頭上避免疾病傳播,切忌不能將牛群與其他動物混合養殖,還要定期給牛群接種一些防治感染的疫苗,主要接種時期為春秋兩季,免疫期一般為半年。
防控工作主要包括接種疫苗和消毒管理工作,除傳統的消毒管理工作之外,必要的隔離工作也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接種疫苗過程中,飼養戶要嚴格按照地方衛生局下發的要求,對疫苗種類、強度進行整合,制定科學合理的疫苗接種方案和計劃,從根本上做好相關防控工作,提高牛口蹄疫防治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優化牛口蹄疫的整體效果。
患有口蹄疫疾病的病牛一般在一周至兩周之內就可以自愈,在這段時間預防工作主要是以隔離和護理為主,這樣能夠縮短患病病程,使牛群盡快痊愈。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每天利用高錳酸鉀、明礬、醋酸溶液對牛口腔進行清洗,然后涂抹碘甘油等藥劑,這樣不僅能夠強化牛口蹄疫工作的質量,同時還能優化治療效果,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值得注意是的,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牛,需要輔助注射強心劑等藥物,并及時做好隔離工作。
綜上所述,對于牛口蹄疫防治并沒有十分有效的措施,但預防工作也尤為關鍵,良好的預防措施不僅能減少疫情發生,同時還能給牛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
[1]尤強.牛口蹄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探討[J].吉林農業,2013,2(1):246-247.